PIC微控制器技術及套用

PIC微控制器技術及套用

《PIC微控制器技術及套用》是2009年4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加西奧。本書主要以美國Microchip(微芯)公司的PIC微控制器為例,詳細介紹了PIC微控制器基礎知識、基本套用開發,以及高級套用開發。

基本介紹

  • 書名:PIC微控制器技術及套用
  • 作者:(美)加西奧
  • 譯者:姜寧康,朱安定 
  • ISBN:9787121083730
  • 頁數:616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4-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PIC微控制器開發套用的Af]/提高級指導教材,全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PIC微控制器的歷史背景、主要的產品系列、控制器內部架構、常用硬體電路的設計思想和方法。第二部分:PIC微控制器的彙編語言程式設計,如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基本知識、彙編語言語法、仿真器的使用、硬體電路設計等。結合案例和典型PIC微控制器型號,詳細介紹了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常用技術要點。第三部分:PicBasic語言、PicBasic Pr0語言及針對PIC微控制器的程式設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引入PicBasic的語法、開發環境,藉助大量的案例介紹了一些套用場景,如LED顯不、LCD顯示、電機驅動等。第四部分:如何利用MBasic來對PIC微控制器編程,著重介紹了MBasic編譯器內部結構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技術,如系統引導原理、軟,硬體消除開關抖動技術、光電隔離技術、步進電機和感測器控制技術、紅外遠程控制等。第五部分:如何利用最流行的C語言來開發較大型的嵌入式系統。同時,介紹了如何利用仿真邏輯分析儀進行時序分析、性能評估。另外,也介紹了代碼檢查、最佳化等實用技術。第六部分給出了本書涉及的案例項目的原始碼。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PIC微控制器引言
第1章 PIC微控制器族
1.1 12位指令字長微控制器
1.2 14位指令字長微控制器
1.3 16位指令字長微控制器
1.4 PIC微控制器內部結構
1.4.1 程式存儲器(快閃記憶體)
1.4.2 數據存儲器(RAM)
1.4.3 暫存器檔案映射和特殊功能暫存器
1.4.4 振盪器電路
1.4.5 復位電路
1.4.6 中斷
1.4.7 配置字
1.4.8 I/O接口
第2章 16系列PIC微控制器和16F84A介紹
2.1 PIC16系列概述
2.1.1 引言
2.1.2 16F84A
2.1.3 升級注意
2.2 16F84A架構概覽
2.2.1 狀態暫存器
2.3 存儲器技術回顧
2.3.1 靜態RAM(SRAM)
2.3.2 EPROM(可擦除可程式唯讀存儲器)
2.3.3 E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唯讀存儲器)
2.3.4 快閃記憶體(Flash)
2.4 16F84A的存儲器
2.4.1 16F84A的程式存儲器
2.4.2 16F84A數據和特殊功能暫存器存儲器(“RAM”)
2.4.3 配置字
2.4.4 EEPROM
2.5 時序相關的概念
2.5.1 時鐘振盪器和指令周期
2.5.2 流水線
2.6 上電和復位
2.7 與AtmelAT89C2051比較
2.8 16F84A片內復位電路詳述
2.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並行連線埠、供電電源和時鐘振盪器
3.1 並行輸入/輸出的目的
3.2 並行輸入/輸出的技術挑戰
3.2.1 構建並行連線埠
3.2.2 連線埠電氣特性
3.2.3 一些典型實例
3.3 連線到並行連線埠
3.3.1 開關
3.3.2 發光二極體LED
3.4 PIC16F84A的並行連線埠
3.4.1 16F84A的連線埠B
3.4.2 16F84A的連線埠A
3.4.3 連線埠輸出特性
3.5 時鐘振盪器
3.5.1 時鐘振盪器種類
3.5.2 實際振盪器考慮
3.5.3 16F84A的時鐘振盪器
3.6 供電
3.6.1 供電需求和供電源
3.6.2 16F84A工作條件
3.7 電子“Ping-Pong”遊戲的硬體設計
3.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使用彙編語言對PIC微控制器編程
第4章 彙編語言引言
4.1 電腦程式能做什麼、如何開發程式
4.1.1 編程的問題和彙編程式折中方案
4.1.2 彙編語言的編程過程
4.1.3 程式開發過程
4.2 PIC16系列指令集
4.2.1 PIC16系列ALU
4.2.2 PIC16系列指令集簡介
4.3 彙編編譯器和彙編程式格式
4.3.1 彙編編譯器和Microchip公司的MPASMTM編譯器介紹
4.3.2 彙編程式格式
4.3.3 彙編程式的偽指令
4.3.4 數制
4.4 創建簡單的程式
4.4.1 一個簡單的數據傳輸程式
4.5 選擇開發環境
4.5.1 MPLAB介紹
4.5.2 MPLAB的組件
4.5.3 MPLAB檔案結構
4.6 MPLAB開發環境介紹
4.6.1 創建一個項目
4.6.2 輸入原始碼
4.6.3 編譯項目
4.7 仿真技術介紹
4.7.1 開始
4.7.2 生成連線埠輸入信號
4.7.3 觀察微控制器的特徵
4.7.4 程式復位和運行
4.8 下載程式到微控制器
4.9 簡單比較CISC指令集和RISC指令集
4.1 016系列指令集格式詳述
4.1 1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構建彙編語言程式
5.1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主要概念
5.1.1 流程圖
5.1.2 狀態圖
5.2 流程控制——分支和子程式
5.2.1 條件分支和位操作
5.2.2 子程式和堆疊
5.3 產生時延和間隔
5.4 數據處理
5.4.1 間接定址和檔案選擇暫存器(FileSelectRegister)
5.4.2 查找表(Look-UpTable)
5.4.3 有延時和查找表的程式示例
5.5 邏輯運算指令
5.6 算術運算指令和進位標誌
5.6.1 使用add指令
5.6.2 使用subtract指令
5.6.3 一個算術運算程式例子
5.6.4 用間接定址來保存斐波納契數列
5.7 降低彙編程式的複雜度
5.7.1 包含檔案
5.7.2 宏
5.7.3 MPLAB特殊指令
5.8 MPLAB仿真器的進一步使用
5.8.1 斷點
5.8.2 跑表(Stopwatch)
5.8.3 跟蹤(Trace)
5.9 “Ping-Pong”遊戲程式
5.9.1 “Ping-Pong”遊戲程式的結構
5.9.2 探索“Ping-Pong”遊戲程式代碼
5.1 0“Ping-Pong”遊戲程式的仿真運行
5.1 0.1 定義輸入觸發
5.1 0.2 設定一個Watch視窗
5.1 0.3 單步執行
5.1 0.4 模擬(Animate)模式
5.1 0.5 執行(Run)
5.1 0.6 斷點
5.1 0.7 跑表(Stopwatch)
5.1 0.8 跟蹤(Trace)
5.1 0.9 調試整個程式
5.1 1其他圖形化仿真器
5.1 2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