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療法

NLP療法

NLP療法,它被翻譯成“身心語言程式學”,不好理解,對嗎?簡言之,NLP就是從破解成功人士的語言及思維模式入手,獨創性地將他們的思維模式進行解碼後,發現了人類思想、情緒和行為背後的規律,並將其歸結為一套可複製可模仿的程式。美國科羅拉多政府曾給出了一個貼切的定義:NLP是關於人類行為和溝通程式的一套詳細可行的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NLP療法
  • 定義:人類行為和溝通程式的一套模式
  • 研究對象:神經語言程式
  • 創立人:李察·賓達拉和尊·格靈達
概述,NLP的研究對象,NLP的目的,NLP簡史,發展初期,發展後期,NLP療法快速有效的原因,學習NLP的原因,適合學習NLP的人群,NLP易學,NLP引導思想,NLP的思考特色,NLP:答案就在問題里,著名NLP療法醫師,著名NLP學府,

概述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NLP從語言入手,革命性地將意識與潛意識的研究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是一套學者們用來清談的理論,而是可推及到現實生活各個層面的方法論。它被譽為現代心理學最具學科綜合性,最具神奇效力,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套用成果。有人說NLP是成功學,正確的解釋是,成功學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它背後有著更深刻的腦神經學及心理學基礎。
NLP包括的三個字有以下的意思﹕
Neuro(字譯為「神經」,意譯為「身心」)指的是:
1.我們的頭腦和身體如何經由我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
2.我們的神經系統如何控制我們的感覺器官去維持與世界的聯繫。
Linguistic(語法)指的是:
1.我們運用語言與別人作出相互影響。
2.我們經由姿勢、手勢、習慣等無聲語言顯示我們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內心種種狀態。
Programming(程式)指的是:
1.借用計算機科學的詞去指出我們的意念、感覺和行為只不過是習慣性的程式,可以經由提升我們「思想」的軟體而得以改善。
2.憑改善我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複程式,我們便能在行動中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故此,NLP也可以解釋為研究我們的腦如何工作的學問。憑著知道腦如何工作,我們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因而使到人生更成功快樂。也因此,我們把NLP譯為 “身心語法程式學”。

NLP的研究對象

NLP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神經語言程式,換句話來說就是人的潛意識行為背後的神經反應模式,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個人被蛇咬了,就會在他的記憶里留下被蛇咬的痛苦印象,這些印象就會被儲存在大腦的神經鏈中,當再次看見與蛇相似的物體時,就會再次激活儲存在大腦的被蛇咬的神經鏈,從而產生懼怕。

NLP的目的

NLP的目的在於複製成功。即將成功者獲致成果的“秘密”總結出來,精煉成一套明白可行的技術,讓一般人可依之而行與獲致同樣卓越的成就。
何為“成功者”,何為“成功”?
成功者:一般指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就或影響力的人。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科學家富蘭克林,美國總統林肯,唐皇李世民,紅頂商人胡雪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音樂家貝多芬,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他們都是將皆知的成功人物。
同時,也有人將個人的“幸福”作為成功的標準。即不論在名利權勢場中你有何得失,不論你能從一個蘋果中看到萬有引力,只要你過上你喜歡的日子——即使只是經營一個小小的水果攤,如果你過得充實愉快,你就算成功了。
總的來說,前者重在社會價值的實現,而後者重在個人價值的圓滿。NLP關心平衡,即要實現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均衡發展。如果你在外人眼中是個光芒四射的明星,但家離子散或長期對自己做的事甚感厭倦,只想把話簡丟到大西洋然後去過點平凡的日子,那你並不算成功。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蘇克拉底與妻子不和而說他是個徹底失敗的人。我們不苛求完美,只要任何人在某一方面有其卓越之處,都值得我們學習。NLP並不他們排除在研究的範圍之外。即使你對面前暴君般的朋友深感痛恨,但如果你對他把一堆泥土變成有強烈震撼力的藝術品的雙手倍感羨慕,那他的“秘訣”你還是要學的。

NLP簡史

發展初期

NLP的創立歸功於兩位美國人:李察·賓達拉(Richard Bandler) 和尊·格靈達(John Grinder)。
美國加洲聖他,告魯仕市的加洲大學校園是NLP的發源地。李察在那裡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 大師維珍尼亞·薩提亞 (Virginia Satir)。稍後,李察受僱幫忙把維珍尼亞在加拿大之為期一個月的工作坊的內容製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這份工作花了李察數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過程中他學會了維珍尼亞在輔導過程中所運用的聲調和行為模式。李察也參與完形療法 (Gerstalt Therapy) 始創人費茲士·波爾士 (Fritz Perls) 的最後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這批手稿成為了《The Gerstalt Approach》 一書的內容。另外一本關於費茲士教授他的技巧的書《Eye Witness to Therapy》,其實就是從費茲士教授時錄下的錄像帶編輯而成。李察用了多個星期戴上耳筒去看這些錄像帶,因為他的工作是確保書中的文字記錄正確無誤。完事後,他也掌握了費茲士的說話和行為特色了。
掌握了這些能力,李察在加洲大學的校舍內組織了多個完形療法研究小組。尊·格靈達,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洲大學教授語言學,已經出版了幾本關於語言學的書。
李察告訴尊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尊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文法」。他們首先用維珍尼亞的錄像帶做研究(這些錄像帶的內容後來編成一書《Changing with Families》出版)。他倆很快就發現維珍尼亞的一些慣用的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維珍尼亞對一些受導者用視覺型文字,一些受導者用聽覺型文字,另外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維珍尼亞自己聽到他倆這樣說才知道自己工作的模式如此。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李察和尊決定NLP這個名字,NLP於是誕生。兩人成為了一群學生的中心,這群學生現今都是NLP世界中的頂級大師了,包括David Gordon,Judith DeLozier,Robert Dilts, Steve Gilligan等。NLP的學問開始發展和傳播開去。
經過加利格力·卑臣(Greogory Bateson) 的介紹,李察和尊去亞力桑拿洲鳳凰城研究米爾頓·艾力遜Milton Erickson)的催眠療法。李察和尊運用他們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很快就成為催眠高手。米爾頓對NLP有很大的影響,李察和尊在1975和1977先後出版了兩冊以《Patterns of the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 Erickson. M.D》為名的書;在催眠治療界是很有地位的學術書籍。

發展後期

在1981年李察與尊分手,成立了自己的NLP組織,推廣他的DHE概念 (Designed Human Engineering)。他經常引發一些備具爭議的事情,雖然他近似天才的才華和能力為人所公認。
尊與茱迪·弟羅斯亞 (Judith DeLozier) 成立了“Grinder, DeLozier and Associates”公司,繼續教授NLP。他們在1987年出版了《Turtles All The Way》 一書,是另一本NLP世界內的經典之作。在1989年尊決定改變方向,轉為專注於企業方面的顧問工作,中斷了與茱迪的合作。
茱迪繼續她本來的方向,在1990年與羅拔·第爾士(Robert Dilts)及Todd Epstein (已逝)成立NLP University。每年夏天,他們都在加洲大學聖他·告魯仕市的校舍內舉辦各種的NLP課程,在一年的其它時間,她受邀請去世界各國主持各種NLP活動和教學。
香港徐志忠神父在1979年去美國完成NLP文憑課程,之後經常參加NLP課程。在90年代,徐神父每年都在香港舉辦NLP文憑課程,由茱迪簽發文憑。徐神父被很多人認為是香港NLP之父。徐神父博學中西,除NLP外,亦研究多種其它有用的學問,或是邀請外國名師到港任教,或是親自主持課程。在1997年他決定不再舉辦公開課程,NLP文憑課程在1998年由李中瑩與Leo Angart合作繼續下去。1999年李中瑩退出了合作,並且在同年年底開辦了具有特色的全中文NLP合格執行師課程。

NLP療法快速有效的原因

NLP簡快心理療法”的技巧是把輔導工作的焦點放在“解決”,而不是“問題”上傳統的輔導工作,強調問題的原因 在哪裡.用很多時間在找出原因上。找到原因, 未必一定就能帶出解決,而受導者往往不會在找出原因這件事上 十分合作:他或把事情主觀地扭曲了; 或把焦點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甚至,在很多嚴重事故的例子裡,受導者的 潛意識為了保護他,會把那些原因性的往事隱藏, 出現失憶或者部分遺忘的現象。一個顯出有嚴重焦慮的男士說工作單位里的同事聯手迫害他,目的是要他自動辭職,原因是他沒有參加年初的春節旅行。後來用“重塑印記法”找 出他四歲時一次與家人旅行時散失了三小時,受了驚嚇,當時家人沒有給予適當的疏導,自此埋下一些困擾的因素。他在學校生活中經歷了一些本來是很細微的事故, 那些已經潛伏的困擾因素髮生作用,日漸形成了缺乏自信、懷疑別人、排斥自己的性格。 四歲的那次經歷,多年以來,倫都完全怠卻了,而只在這次輔導中被引導出來。(這個個案使用了以下技巧:。重塑印記法’、“感知位置平衡法”、 “接受自己法”、“進憚衣法”,效果即時顯現. 並反應持久。)“NLP簡快心理療法”認為受導者的“未來”更重要: 找出他想明天變得怎樣,再找出他的“現 在”是怎樣 (這遠比找出他的“過去”,即原因性的往事容易得多), 然後引導他認識自己的能力,嘗試找出不同的選擇,因而改 變對事情的看法、做法,並創造出更理想的明天。 這個過程里往往很少涉及事件的‘過去”.或“原因”,由此把探討 原因的時間縮到最短。碰上總是堅持把事情說個沒完的受導者, 這份堅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重複無效的做法), 輔導者應該插入一句“那你想下次(明天)有怎樣的不同? ”這類受導者不會因為一次被打斷便改變。輔導者應保持平靜而堅定的語氣,用同樣的話去繼續打斷受導者,直到受導者改變說話的內容,回答輔導者的問題,並且說出他想下次(明天)會有怎樣的不同(快速引導受導者進入狀態)。縱有涉及“過去‘的需要,例如‘重塑印記法”找出潛伏多年 的原因性事件,亦只是引導受導者返回該多件所引起的情緒感受、 然後進行處理。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作分折,也 不作批判。所以,“NLP簡快心理療法”的興趣不在“ 為什麼”(why)“什麼”(what)和‘怎樣做”(How)。

學習NLP的原因

人生的困局往往來自於頭腦與心靈的牴觸、理智與感情的衝突、意識與潛意識的矛盾。NLP因為完全發現了思維和情緒的規律,知道如何讓你的理性與感性協調一致、身心合一。所以,用它來處理各種困局、突破發展瓶頸,就如利斧斷木,效果驚人,它常常能迅速抓住問題的要害,以最短的時間化矛盾於無形,很大程度上,NLP是教你找到方法的方法。
NLP發現了思維的規律,規律的特性意味著可以不斷地被舉一反三。因此,NLP具有無限的延展性。在這門學問出現後的三十年時間裡,已經有無數的人發展出了數百個不同的技巧,並且還在不斷的發展中。這些技巧可以用來處理你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並極大地提升你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幸福感。

適合學習NLP的人群

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學。尤其適用於:企業負責人、職業經理人、市場行銷人員、行政人事工作者、公關人員、培訓工作者、教練、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為人父母者、人文研究者等等。

NLP易學

很容易。NLP這門學問題雖然揭示了思維及行為活動的規律,其發現是革命性的。但是,它的理論基礎卻是我們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都熟悉的。NLP在短短的三十年里能夠迅速地傳播,得益於它“效果顯著、易學易懂”的特性,它是一門小學生能聽懂,大學教授覺得有深度的學問。在它的教學過程中,大量地運用體驗式的互動的方法,使得整個學習的過程變得輕鬆有趣。

NLP引導思想

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2. 有效用(比光是強調道理)更重要
3. 人的日常運作,總是憑他內里對世界的看法,而不是感官經驗
4. 我們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來的主觀世界
5. 所有效果,都是來自受導者心理狀態的改變
6. 先接受受導者看世界的方式
7. 受導者的世界在他的腦中,所以無需改變外面的世界。
8. 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或世界
9. 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響
10.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11. 受導者已經擁有所需的能力:既能夠給自己製造一個問題,一定能夠自己解決
12.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13.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14. 每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人生成功快樂的能力
15. 任何一個系統里,最靈活的部份最能影響大局
16. 沒有挫敗,只有回響訊息
17.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18. 解決不了,便把問題細切
19. 給受導者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拿走他的選擇
20. 把焦點放在「解決」,而不是「問題」上。
21. 每一個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22. 不代受導者決定人生,而只引導他認識到有更多的選擇
23. 不預設「應該是怎樣的」。
24. 注重「整體平衡」。
25. 人生始於今天、過去只存於腦中。
26. 過去是否沉重包袱,由自己決定。
27. 所有的改變,由信念開始。
28. 每個人照顧自己的人生,不能假手於他人。
29. 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好;值得做得好的,都值得做得開心。
30. 事情本無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加上去的。
31. 事情從不給人壓力,壓力來自一個人對事情的反應;事情也從來不
32. 帶給人情緒,情緒來自一個人的信念系統。
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你容許他這樣做;也沒有人能夠控制你,除非你容許他這樣做。

NLP的思考特色

NLP有不同於傳統心理學家的思考方式,NLP注重個人的學習,而不是群體的差異性,舉個例來說,一名NLP學者在面對恐懼症患者時,不會收集各個恐懼症患者的情況,然後歸納出通則,而他們會思考的問題則是:「他是如何學會恐懼的?」因此NLP學者可能會找一名正常人來比對精神患者的策略,找出相關的問題並且修正它。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利用此特色來複製卓越的行為模式,譬如說一名小說作家,可以這么想:「某某如何寫出卓越的小說。」學習卓越者的策略,能大幅有效地改進自己的行事成效。
一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產生了使自己很煩惱的情緒.並且對某些事物變得很敏感,例如,車禍里的傷者對汽車的恐懼、被遺棄的另女對異性的憎恨等。從“NLP簡快心理療法”的角度看這些事,當事人的大腦是在一次經驗里製造出這份情緒感受,應該可以在另一次經驗中化解這份情緒感受。每個人的思想、回憶、情緒感受,以致能力和身體反應,都是他腦里的神經元網路某些儲存和運作方式的產物*其一次的經驗里製造出來的神經元網路.每當回憶或者碰到類似的事物時,都會被開啟,就是腦里再次呈現有關事情的景象、聲音、和情緒感受。這份呈現,其實是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只有部分在意識層面進行,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部分*一個人的腦里有製造情緒的網路,就像潮水,既然有漲的時候,便也可以有退的時候。於是也就有舒緩情緒的網路。
“NLP簡快心理療法”的解決方法就是找出儲存引起負面情緒的經驗,然後利用同一邏輯把經驗儲存的網路修改了。如此一來,這個人便在想起該次經驗的同時,沒有了那一份使他辛苦的情緒。所有這類的負面情緒,來源都是潛意識個的保護機制,使當事人在類似的情況再度出現時,值得更好地保護自己,因而有更好的人生。當然,這個機制往往使當事人對某些事物過度敏感,不能過正常的生活,因而,影響身活質量。每次人生經驗,都有其價值和正面意義,能使當事人成長得更好。
NLP簡快心理療法”的技巧能夠使這份價值和正面意義,與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分開;價值和正面意義可以永遠保留、當事人也可以維持足夠的保護機制、事情經驗也可以再次從記憶個提取,而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則無須保留,可以去掉。
在另一方面,現再有很多證據顯示,在腦里負責認知判斷(對或錯)的神經元網路被啟動後,前額葉里加責分析思考,找出不同的選擇,處理困境和未來策劃的網路活動會減弱,甚至停頓。例如,一個人若堅持打罵孩子是對的,便看不到孩子對他的反感、疏遠,更不會去想有沒有更好的做法。當然,一些基本和重要的標地,例如法律、必須遵守.但是每天生活中出現的很多事情,實在無需堅持對錯,而只需要想想怎樣配合或者避開。例如、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前面因失火而封閉道路,他有三個選擇:第—改去其他地方不回家:第二等待,同時埋怨某些人、事、物引起火情和搶救不力是怎樣的不對的。第三改走另一條路,早點回家吃飯。答案是明顯的,但是很多需要輔導的人就是這樣困在煩惱里。
這個人的需要是,在胞中建立找出更多選擇的神經元網路去擺脫困境。“NLP簡快心理療法”有很多技巧,使受導者看到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因而從困境擺脫出來。
(1)把焦點放在“解決”,而不是“問題”上
(2)每一個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3)不代受導者決定人生,而只引導他認識到他有更多的選擇。
(4)不預設“應該是怎樣的”:
(5)強調受導者已經擁有所需的能力;
(6)注重。整體平衡”。
1.NLP簡快心理療法”的技巧是把輔導工作的焦點放在“解決”,而不是“問題”上傳統的輔導工作,強調問題的原因在哪裡.用很多時間在找出原因上。找到原因,未必一定就能帶出解決,而受導者往往不會在找出原因這件事上十分合作:他或把事情主觀地扭曲了;或把焦點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甚至,在很多嚴重事故的例子裡,受導者的潛意識為了保護他,會把那些原因性的往事隱藏,出現失憶或者部分遺忘的現象。一個顯出有嚴重焦慮的男士說工作單位里的同事聯手迫害他,目的是要他自動辭職,原因是他沒有冬加年初的春節旅行。後來用“重塑印記法”找出他四歲時一次與家人旅行時散失了三小時,受了驚嚇,當時家人沒有給予適當的疏導,自此埋下一些圖擾的因素。他在學校生活中經歷了一些本來是很細微的事故,那些已經潛伏的困擾因素髮生作用,日漸形成了缺乏自信、懷疑別人、排斥自己的性格。四歲的那次經歷,多年以來,倫都完全怠卻7,而只在這次輔手中被引導出來。(這個個案使用7以下技巧:。重塑印記法’、“感知位置平衡法”、“接受自己法”、“進憚衣法”,效果即時顯現.並反持久。)“NLP簡快心理療法”認為受導者的“未來”更重要:找出他想明天變得怎樣,再找出他的“現 在”是怎樣(這遠比找出他的“過去”,即原因性的往事容易得多),然後引導他認識自己的能力,嘗試找出不同的選擇,因而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做法,並創造出更理想的明天。這個過程里往往很少涉及事件的‘過去”.或“原因”,由此把探討原因的時間縮到最短。碰上總是堅持把事情說個沒完的受導者,這份堅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重複無效的做法),輔導者應該插入一句“那你想下次(明天)有怎樣的不同?”這類受導者不會因為一次被打斷便改變。輔導者應保持平靜而堅定的語氣,用同樣的話去繼續打斷受導者,直到受導者改變說話的內容,回答輔導者的問題,並且說出他想下次(明天)會有怎樣的不同(請看第十—章:快速引導受導者進入狀態)。縱有涉及“過去‘的需要,例如‘重塑印記法”找出潛伏多年的原因性事件,亦只是引導受導者返回該多件所引起的情緒感受、然後進行處理。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作分折,也不作批判。所以,“NLP簡快心理療法”的興趣不在“為什麼”(why)“什麼”(what)和‘怎樣做”(How)。
2.相信每一個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我相信一個人是無法控制或改變另一個人的。既然如此,——個輔導又怎能做出效果呢?答案就在這句話里。每一個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就算—個企圖自殺的人都想有一個更好的明天,只不過他認為更好的明天不會在這個世界找到而已。輔導有自殺傾向者的技巧,便是引導他看到在這個世界裡有塑造出美好明天的可能性,遠比在那個他想去的、什麼都不知道的世界裡的可能性大。做法是首先認同他的一些。這個世界不夠好”的言論,建立和諧氣氛、有效溝通、以致投契合柏的關係,然後製造多些“這個性界還有好的可能”的景象、文字和感覺。例如,用“對過去美好事物說再見”這個惜口,讓受導者重溫(看到、聽到、感覺到)一些美好往事。苦輔導者能夠引導受導者製造出一幅良好的未來景象任腦里,輔導便已經成功了(請看第十四章第六個問題“創造未來景象”)。需要輔導的人總是感到身陷困境、沒有選擇,且困境總是在過去之中:因為都是已發生的事情或者已出現的情緒感受。他既然想擺脫田境,就是說他想有更好的明天,只要引導他把‘更好”二字確定出是某種實際可行的事情,餘下的便是找出做法向那個更好的明天走去。受導者“身陷困境、沒有選擇”的徵象之一,就是說話若是用負面詞語(含有“不”字),例如“每個人都對我不好”、“我不要那么辛苦”、“我不要再受這些氣”等。我們需要把受導者從“過去”和“困境”,帶向“明天”和“解決”。輔導者可以問他:“沒有了辛苦的時候,會有些什麼?”或者。不再受這些氣的時候,你會‘受,些什麼?’這時候,受導者往往會表現出很悄然的樣子。這就是他太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困境裡,而不是放在解決上。未想過要的是什麼,又怎能做些事去得到它?與受導者談論他的過去,他會堅持很多主觀信念、價值和規條,談話會變成無效果的爭論。這時,輔導者的一句:“你想明天(下次)會有怎樣的不同?”往往便能使受導者把爭論丟到腦後.而集中於有效的思考了。
由此可見,“NLP簡快心理療法”傾向於把邏輯分析的討論減到最少。
3.不代受導者決定他的人生,而只引導他認識到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應該怎樣做”的答案不在輔導者的手裡。受導者已經擁有建立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所需的能力,同時只有他自己才真正知道怎樣的人生才是最好。—‘個人的世界只存在於他的腦里,讓他覺得需要改變自己的看法,也就改變他的世界了。每一個人對於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的現狀是怎樣的認識,都是由本人的一套信念系統(信念、價值觀、規條)所決定的(請看第五章:信念系統)。因為每個人的信念系統都是不同的,所以.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沒有可能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一個人覺得好的做法,也許只可以說是對他好而已(甚至這點也不一定正確),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有很大的偏差。一個輔導者既不能全部了解受導者的信念系統,也不能控制人和事物的發展變化,更不能保證結果對受導者一定好。故此,如果輔導者認為怎樣才是對受導者一定好,他可能會失去很多更好的做法,結果是治療效果不夠顯著。所以,一個輔導者.應保持一份謙遜.告訴自己不能夠決
定什麼才是對受導者最好的選擇。身為輔導者.如果能夠用一份謙虛(你的問題我沒有答案)的心態對待受導者,便會對受導者的需要看得更深入、更清晰。輔導者必須隨時記得;輔導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假如受導者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總是需要輔導者告訴他,他又怎能“自助”?很多輔導的需要,分析下來,往往就是因為在過去受導者太倚賴其他的人、事、物而引起的。我稱這個為“託付心態”。“託付心態”就是不準備自己照顧自己的人生快樂,而要求其他人、事、物去承擔這份責任。比如,以為嫁給一個人便事事得到遷就有一張文憑證書就應該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進入了一家公司就認為這家公司應照顧自己的一生(就算自己沒有把工作做好),以為一個課程或者導師能夠改變自己抱怨政府、社會、風氣、某些人等造成自己的不幸……這些都是“託付心態”的常見例子。既然照顧自己是別人的責任.自己便什麼都不需要做了。口裡充滿抱怨,心裡充滿無力感,絕大部分的受導者便是這般的心態。從“NLP簡快心理療法”的角度看.輔導者的責任是幫助受導者看到有更多的選擇。然而決定哪一個選擇、什麼時候實行等,卻是只有受導者自己才能做的事。有選擇就是有能力.也就是解決了問題。一個輔導者告訴受導者應該怎樣做,要受導者明白、接受、執行和貫徹,其實是一件很花時間、很難成功的事“NLP簡快心理療法”引導受導者找出自己最想用的方法,並且付諸實行。他當然清楚和更願意執行自己想出的方法,所以節省了很多時間。
4.不預設“應該是怎樣的”
對於事由和結果.“NLP簡快心理療法”都不預設事情“應該是怎樣的”。輔導者應該抱著一個靈活的態度:假如這樣問他得不到所需資料,便換個問海這個技巧沒效果,就馬上轉另外一個,總有下一個技巧。如此,效果會來得很快。
“NLP簡快心理療法”的立場是: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一個人在兩分鐘裡便有不同。所以,。NLP簡快心理療法’相信沒有兩個個案是一樣的,也因此,不會假設事情或者結果應該是怎樣的。“NLP簡快心理療法”也認為;我們沒有能力和權力去決定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我們只可以引導受導者去找出更好的選擇更多的選擇。這份謙虛,保證了受導者能夠享有最大的空間。他不會覺得有任何壓力、因此他潛意識的保護機制可以完全關閉。潛意識的力量,也因此能夠完全用在與輔導者配合上面,更快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NLP 心略 】
心略
「心略」又是NLP中所使用的術語之一,用來表示一個人行為的決策過程,表象系統則是其組成的原素,舉例來說,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倒水,就是一套策略的運作過程,首先這個人可能看水的高度跟心中理想的高度比對,如果水量不夠,這個人會繼續讓水流入杯中,直到與自己的內在影像符合為止,這時就存在一個由視覺表象構成的策略,可以用符號表示如下:
(ps.e為外來刺激,i為內在表象)
當然策略是不限於單一表象的使用,譬如剛剛的例子,這個人可能使用的策略,是用聽水杯發出的聲音來控制水的高度,如果水不夠多,他會感覺怪怪的,如果達到了理想值,他可能產生舒適的感覺,然後他知道要把水關起來了,可表示如下:
行為的適當與否,就來自於策略與表像的使用是否符合所做的任務,像以兩人倒水的策略而言,顯然第一個人的使用的比較優越,因為杯子的材料、和空氣的溫度等都可能影響聲音的傳達,因此第二個人可能往往無法倒適量的水,但如果這些策略用在接暗器的話,第二個就比較適當,因為快速移動的物體常常是很難用視覺補抓的,NLP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選擇適當的表像及策略。
最後,請注意,NLP著重形式勝於內容,因為如果以內容切入,通常得到的結論只能套用在特定的目標,如果是形式的話,則內容可任意變更,包羅萬象,這就是NLP強大的地方,因為它所得的結論可以適用在各個人類行為,甚至用於組織的運作上,如果使用的當的話。
心序
心略包括內心感受的方式(感元),有關的次感元和正確的順序(心序)。
構成心序的基本單位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感覺。它又分為對內的和對外的。
有時我們對說話者的口氣感受較強;有時對其內容感受較強,對於前者,我們稱之為聽覺用話;對於後者,稱之為聽覺用字。
要想了解他人的心略,你就必須有一套知道何時該做何事的機能,以便能描繪出心略來。讓我們用幾個縮寫字母來代表我們認知的過程。V代表視覺,A代表聽覺,K代表觸覺,I代表內心的,E代表外界的,T代表口氣的,D代表用字的(內容的)。假如某人看到某樣東西心動是先看見(Ve),然後告訴自己(Aid),激起驅使內心的感覺(Ki),這一心理行為的策略就要表示如下:Ve-Aid-Ki。雖然你整天勸這人做某件事,但不大可能會奏效的,不過你若能抓住他的心略,讓他“看”到擁有後的感覺,同時讓他把這種感覺在內心細訴,那么這人就極可能會採取擁有它的行動了。
解讀線索
何謂解讀線索?之前我們有談過各種不同的表像系統,我們了解到人們會利用不同的表象 來構成策略,但我們如何知道他使用何種表像系統呢?這時就需要解讀線索的幫忙。
解讀線索,是指人們在使用該表象的時候,透過言語及非言語表達出來的徵兆(請注意當我們說使用某表象系統的時候,其實是指在當然該種表象的被重視度最高,而不是說其它表象停止運作),我們只要先明白兩條概念就可以了,接下來的細節則是要靠平時觀察揣摩而得,以下為兩條原則:
1.一部份神經的運作會影響其它部份的神經
2.各處神經以其特有的方式溝通
為了讓起步更快一點,這也將介紹一些一般被普遍觀察的規則,這並不是什麼誡律,只是以前所累積的經驗罷了,理查?班德勒曾說:「你問我怎么知道?當你在一場大型研討會描述一幅景象的時候,每個人的眼睛都往又上看,這時你就會知道。」
首先,我們從一般語言的表現開始講起,我們所講的通常是我們所做的,反之亦然,因此當有人說:「我"覺得"這杯咖啡很好喝。」這時他正在使用的觸覺表現,如果他說:「那件衣服"看起來"很漂亮。」他在使用什麼表象呢?答對了他正在使用他的視覺表象,如果他所使用的語言比較中立,沒什麼特別的區分,譬如有人說:「我認為這部電影很好看。」這時我們很難去判斷他是"看"了認為,還是怎么認為,這時我們可以問他:「你為什麼認為這部電影不錯。」或這我們也可以用非語言的解讀線索來判斷,你看,這很容易了解吧。(你又對了,我正在使用我的視覺表象。)
再來,我們要介紹一些非語言的解讀線所,最有名而且也最明顯的就是眼珠的位置了,眼珠的位置可分為六種—左上、右上、左中、右中、左下、右下,我們就這六個位置做個說明吧(這裡的說明以慣用邊為右邊為主,如果慣用邊是左邊,怎剛好左右的情況會倒置):
左上(以當事人左右為準)—代表此人在正在回憶以往的視覺經驗
右上—代表此人在正在構成一幅新的視覺經驗
左中—代表此人在正在回憶以往的聽覺經驗
右中—代表此人在正在輸一些的聽覺經驗
左下—代表此人正在作自我對話(在心裡自己跟自己講話)
右下—代表此人正在處理感覺或情感經驗
好,就先介紹到這邊,在來就去找一些人來觀察吧,印證一下這些說法,順便觀察當時身體還有什麼其它的特色,如果有什麼心得,別忘了與我分享喔......

NLP:答案就在問題里

每個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成就,原因就在於所提出的問題不同。 只有能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人能馬上改變自己的情緒,只要改變意焦即可。如何改變意焦呢?很簡單,只要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一個人之所以很容易泄氣,那是因為你經常提出一個令自己泄氣的問題,如“這有什麼用?既然沒什麼效果,為什麼要去試?為什麼我這么倒楣?”記住求什麼得什麼。
當一個人因飛機失事癱瘓在床,三分之二皮膚灼傷後,一般人一定自問“為什麼是我?老天爺為什麼如此對我?……”但米契爾卻在自問“我要如何重新站起來,像我這樣子能怎樣來服務社會呢?”在住院期間他結識了安妮的迷人女護士,他不顧臉上傷殘和行動不便,竟大膽的想出此舉“我怎樣才能跟安妮約會呢?”誰都認為他會碰壁的,如今安妮已成為他的太太。
在多家銀行紛紛倒閉時,一般的地產商會問“如果紐約這個都市沒落,我如何住現有的一切?”特朗普卻有不同的想法“當大家都為目前情況憂心忡忡時,我要怎么做才能致富。”一旦他相信其中具的經濟上重大利益時便會提問“如果投資不順的話該怎么辦?如果發生最惡劣的狀況,我是否能控制得了?”
特朗普的失敗是因為你改變了你的提問“我要如何享受所擁有的一切?”“什麼是最能獲利的生意?”停止了提出“情況惡劣時”的問題,自認為所向無敵。
提出問題的功效
1、問題能夠立即扭轉一個人的意焦,進而影響其內心的感受。
如果你一直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么沮喪?”“為什麼別人不喜歡我”結果你一直不會改變那種無奈狀態,相反你改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改變目前的沮喪,讓自己快樂且受人歡迎?”
肯定語氣或疑問語氣對行為改變會的有很大的不同:
當你肯定的說“我很快樂”就算你一連說三聲,同時擺出一副的確如此的樣子,你難道真會感得快樂嗎?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當你改用疑問句“我現在快樂嗎?如果我希望快樂的話得怎么做呢?”就像這樣一直問下去,可使你不斷調整意焦,最後必能找到使你快樂的方法。
我們應多加注意平日習慣用的問句,儘可能使用具有建設性、促使奮發的、造成積極性的問句。
2、問題能使我們注意所忽略的事情。
有人問“你生活中最糟糕的是什麼事”與有人問“什麼是你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求則得。
“為什麼我的運氣就這么差?”——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是你在命令你的大腦找出你是個倒霉蛋的結果
3、問題能發掘我們可用的資源。
當處於不利的地位時問一下
“我怎樣才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普通
“怎樣我才能不但挽救這個危局,同時還使之更上一層樓而比以前做得更好呢?”——經典
我們持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怎么樣我才能改變這種局面?”——這是許多人從來不提出的問題
困難解決之問:
1、“這件事有什麼好的一面?”
2、“還有什麼不圓滿的嗎?”
3、“我得怎么做才能得到所想要的結果?”
4、“如果要得到所想要的結果,有哪些錯誤我不能再犯?”
5、“我要如何以愉快的心情去處理這整件事”
清晨能力之問
對於每人問題你要認真且仔細地想二至三人答案,如實在很難想出來,不妨把問題改為帶有“可能”的意味,如“此刻人生中有什麼可能讓我覺得快樂?”
1、此刻人生中有什麼讓我覺得快樂?讓我快樂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2、此刻人生中有什麼讓我覺得振奮?讓我振奮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3、此刻人生中有什麼讓我覺得驕傲?讓我驕傲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4、此刻人生中有什麼讓我值得感謝?讓我感謝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5、此刻人生中有什麼讓我覺得欣喜?讓我欣喜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6、此刻人生中有什麼值得我努力的?讓我努力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7、我喜歡什麼人?什麼人喜歡我?讓我喜歡到什麼程度?給我什麼樣的感受?
夜晚能力之問
到了晚上,時我會只問下面三個問題,有時我會再加上清晨能力之問
1、“今天我有什麼樣的付出?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付出?”
2、“今天我學到了些什麼?”
3、“今天我給自己的人生提高了什麼樣的品質?對於未來,我把今天作了什麼樣的投資?”
(自行決定是不是要再加上清晨之問)
兩個重要之問:
1、“這件事有什麼好的一面?”
2、“我要如何來利用?”

著名NLP療法醫師

利斯麗·金馬侖 (Leslie Cameron)曾經一度是李察的太太。她發展出很多現今主流NLP常見的技巧,例如處事模式 (Meta Program),她有數本書對情感關係方面的輔導和NLP技巧的運用很有地位,例如:《The Emprint Method》,《Know How》,《Solutions》,《Emotional Hostage》,她在1989年退出,不再活躍於NLP圈子。
羅拔·弟爾士(Robert Dilts) 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整理好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之一,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大衛·哥頓(David Gordon)以隱喻(Metaphors)和模仿(Modellings)著名,每年在美國都有舉辦課程。
史提夫·機利勤(Steve Gilligan) 是著名心理治療家,是米爾頓的出色弟子之一,他的催眠治療工作坊,在催眠界上被認為是最高資格之一。他在加洲羅省舉辦課程。
羅拔·麥當奴(Robert MacDonald)也是著名心理治療家,他對犯罪心理,家庭虐待等方面的研究,很有地位。
達·占姆士(Tad James)發展出「時間線療法」 (Time Line Therapy)。他在夏威夷和美國西岸舉辦課程。他的催眠功力也很高。

著名NLP學府

NLP University, St. Cruz, California, USA
NLP Comprehensive, Denver, Colorado, USA.
Anchor Point Institute, Salt Lake City, Utah, US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