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O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的簡稱。高中最重要理科競賽之一,理論考試以高中生物為基礎,並有一定擴展,擴展的部分可參考高校普通生物學內容。試題難度遠大於高考。理論考分和實驗考分按75%,25%分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
  • 簡寫:CNBO
  • 意義:高中最重要理科競賽之一
  • 類別:競賽
競賽章程,複習大綱,

競賽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以下簡稱全國生物聯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對外稱中國生物學奧林匹克 CNBO,以下簡稱全國生物競賽)是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領導和支持下,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聯合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願參加的民眾性生物學科競賽活動。
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目的是為加強中學生物學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水平;促進中學生生物學課外活動;向青少年普及生物學知識;提高青少年的生命科學素質;為參加國際生物學奧賽做準備。
第二條 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現行中學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擴展。
第三條 全國生物聯賽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聯賽基礎上選拔、組隊參加全國生物競賽。參賽應堅持自願原則,不要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第二章 組織領導
第四條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競賽委員會)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共同組成。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統一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各省分會(以下簡稱各省分會),每屆向全國競賽委員會報送分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名單。各省分會的權利和義務包括:
①負責組織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學生參加全國生物聯賽,監督考試,確保公平競爭。
②負責安排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物學聯賽監考人員和評閱試卷人員。
②組織編寫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的競賽資料。
④負責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加生物學聯賽和全國競賽資金的籌集。
⑤組織召開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提高教學和考試質量的研討會,擔任全國競賽委員會領導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調會議的執行主席。
⑥受全國競賽委員會的委派監督和觀察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考試過程。
⑦監督和評議全國競賽委員會的各項工作。
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具體工作分別由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植物學會輪流負責組織,並聘請有關專家、教授組成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命題小組,全國生物聯賽巡視組和全國生物競賽考評小組,負責選題、巡視和考評工作。
第五條 在全國競賽委員會的指導下,由承辦全國競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有關領導、全國競賽委員會分會有關人員、地方動物學會、植物學會和當地有關方面組成應屆的組織委員會(包括一名全國競賽委員會的成員)、負責全國競賽期間的競賽條件、會務和經費籌備等。
第六條 全國競賽委員會負責完成每年參加國際生物奧賽中國隊的組建,一般有領隊 2人、觀察員1人、隊員4人,人選由全國競賽委員會提名、選拔確定。
第三章 競賽程式
第七條 每年由全國競賽委員會向各省分會發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通知,同時報送中國科協、國家教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備案。
各省分會負責組織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學生的報名參賽工作,全國生物聯賽考生應編制考號,並在每年3月31日前向全國競賽委員會報參賽人數;
各省分會負責組隊參加全國生物競賽(原則上只限普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每隊包括隊員3人、領隊和教練各1人,隊員須由全國生物聯賽一等獎獲得者中選拔產生,並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參賽名單及材料。
第八條 參加全國生物聯賽的學生在統一時間於當地所設考場參加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統一命題的理論考試(試卷由全國競賽委員會統一印製、封寄到各全國競賽委員會分會)。
理論考試成績居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考生前2%的選手(上限40人)有權參加實驗複賽,實驗考題由各省分會根據全國競賽委員會指定的實驗考試範圍自行確定,在指定時間內結束。理論考分與實驗考分比按75%:25%分配。
各省分會負責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考場的監考、評閱工作,試卷評閱並確定名次後參加實驗複賽學生的理論試卷和實驗試卷上報全國競賽委員會存檔,其餘試卷封存一年以上以備全國競賽委員會抽查。
每年8月在承辦地舉辦全國生物競賽。全國競賽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理論與實驗分數比例各占50%,分數相同的情況下以實驗分高者為先。
第九條 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試卷著作權歸全國競賽委員會所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得複製和發表試卷及其中的試題。
第十條 全國生物聯賽考生獲得一、二、三等獎的比例應分別占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賽考生總數的1%、4%、5%(其中一等獎人數不得超過20人,第20名得分相同的以實驗得分高者為先,若實驗得分仍相同則由各省分會組織並列學生加賽選出第20名,二、三等獎人數不得超過100人和125人)。獲獎名單由各省分會上報全國競賽委員會。
全國生物競賽獲獎比例為(參賽學生總數):一等獎20%,二等獎30%,三等獎50%。 一等獎選手進入冬令營。
違反考試紀律者取消獲獎資格。
第十一條 全國競賽委員會負責從進入冬令營的選手中再次選出4名,作為參加國際生物奧賽的中國隊隊員。
第十二條 全國生物聯賽一等獎學生獲得保送上大學資格,聯繫保送工作由學生、家長及所在學校負責,保送工作依據高校和被保送生雙向選擇的原則及依國家教育部教學司檔案規定進行。
第四章 命題及命題原則
第十三條 全國生物聯賽命題範圍以新的中學生物教學大綱為主,並適當擴展。理論試題各部分所占比例大致為:普通動物學10%,普通植物學10%,生理衛生10—20%,高中生物學的遺傳、生理、生化、進化、生態等共60—70%。試題難度高於高考、易於全國競賽試題。
全國競賽命題範圍以競賽大綱為主(另訂),重點考查參賽學生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考查學生的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考查學生的創造性、科學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十四條 每年各省分會選送30-50題(限選擇題和是非題),供全國競賽委員會選用,最後在全國競賽委員會的領導下,由命題考評小組選定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生物競賽試題。
第五章 獎勵和處罰辦法
第十五條 全國生物聯賽獲一、二、三等獎的學生由全國競賽委員會頒發獲獎證書,同時向每名一等獎學生的輔導教師頒發證書一冊。
全國生物競賽獲獎的選手將由全國競賽委員會在舉辦地召開授獎大會頒發獲獎證書和紀念品,同時向每名獲獎學生的輔導教師頒發證書一冊。
第十六條 為保證全國生物聯賽和全國生物競賽的公正性、權威性,全國競賽委員會和各省分會成員在工作中如出現營私舞弊、弄虛作假的行為,將對有關責任人通報批評,取消其以後參與此項活動的資格,同時取消有關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保送資格。
第六章
第十七條 在全國生物聯賽中各省分會根據本賽區報名參賽考生總數按當屆標準上交全國競賽委員會報名費或制卷費。
各省分會在組織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學生參加全國生物聯賽和全國生物競賽所需經費由各省分會自行解決。
第七章
第十八條 凡參加全國競賽的隊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有參賽的權利,也有承辦的義務。每年暑假期間為申報下屆全國競賽的時間,有條件時,可排二、三屆承辦地。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獲得國際奧賽獎牌和未承辦過全國生物競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享有優先承辦權。
第十九條 承辦當年全國競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派兩個隊參加全國競賽。
第二十條 全國生物聯賽、全國競賽的具體時間安排每年由全國競賽委員會另行通知。
本章程的解釋權歸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

複習大綱

一、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
1.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細胞周期:可用放射性標記物進行研究)
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選擇透過性(協助擴散、主動運輸)
內吞和外排作用
細胞骨架:微絲、微管等
原核細胞(典型的原核生物:藍藻和細菌)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有絲分裂實驗步驟及所用到的材料
2.DNA、RNA(核酸)組成單位、空間結構及其變性、復性等問題。
蛋白質的組成單位、空間結構及其變性、復性等問題。
3.提取DNA的實驗(原理、過程、注意問題)
4.DNA複製過程、轉錄、翻譯過程(中心法則)
5.鑑定蛋白質、脂肪、還原性糖(及澱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方法、顏色變化
6.電泳方法
7.蛋白質的差異(結構上)和胺基酸(20種)的差異
8.血紅蛋白的功能、結構(豬、人、牛的某一區段相似:功能相似—攜帶氧)
9.酶的特性及其影響因素:相關實驗
10.蛋白質類型:組合蛋白和功能蛋白
二、遺傳學及進化理論
1.遺傳學三大規律:分離、自由組合、連鎖與交換、伴性遺傳(常、性染色體;性別決定)
2.生物的變異: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3.原始生命的起源過程、現代進化理論、人類起源
自然選擇學說主要內容
生物進化的證據:最可靠:化石
比較解剖學: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胚胎髮育學:早期具有相似的特徵:尾和鰓裂
考點提示:
(一)遺傳病及其分析
1.常染色體顯隱性遺傳病、性染色體顯隱性遺傳病
2.計算發病率、預測某家族未來發展趨勢
3.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二)數量遺傳與質量遺傳的特點
(三)群體遺傳平衡定律(哈德—溫伯格定律)
(四)袁隆平:3系雜交水稻及雜交育種
細胞核不育和細胞質不育問題
(五)復等位基因
三、動物學
1.動物冬眠的生理意義:對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
2.昆蟲的變態(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3.動物分類學(無脊椎動物及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特點:初二第三冊)
四、植物學
1.植物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徵(特別是種子植物:花的結構:初二第三冊)
2.胞間連絲、植物導管與篩管及其作用
3.組織培養方法、優點
4.逆境生理:植物在反常環境裡(高溫、低溫、乾旱、鹽鹼地等)所表現出來的現象。
5.光合作用:C3(卡爾文循環)植物、C4植物及其區別
呼吸作用:三羧酸循環
6.植物生長素生理作用、發現實驗(達爾文、溫特等人的實驗)
7.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恢復實驗(原理及實驗現象)
8.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交換吸附與主動運輸(與呼吸作用關係)
幾種重要礦質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