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6寬頻無線城域網技術

802.16寬頻無線城域網技術

《802.16寬頻無線城域網技術》是2006年4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金文等。本書系統地介紹了802.16寬頻無線城域網的協定體系、系統結構及各層的設計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802.16寬頻無線城域網技術
  • 作者: 張金文 等
  • ISBN:7121021048
  • 頁數:246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 年4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闡述了802.16系統的mac層設計,包括mac層採用的鏈路自適應技術和qos機制,並簡要介紹了802.16新協定對移動性的支持。本書分為9章:第1章介紹了寬頻無線接入系統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第2章概述了802.16協定體系以及802.16系統的結構與特點:第3~4章對802.16所採用的核心物理層技術——ofdm技術和802.16系統的物理層設計進行了詳細介紹:第5~8章詳細介紹了802.16系統的mac層設計,以及mac層採用的鏈路自適應技術、qos分組調度算法和qos機制:第9章對支持移動性的802.16e協定作了簡要的介紹。

目錄

第1章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概述
1.1 無線通信系統的演進.
1.2 固定無線網路的類型
1.2.1 點到點網路
1.2.2 連續點和格線網路
1.2.3 點到多點的網路
1.3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簡介
1.3.1 無線區域網路
1.3.2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
1.3.3 多路微波分配系統(mmds)
參考文獻
第2章 802.16協定體系及wimax技術概述
2.1 寬頻無線接入行業的標準化歷程
2.2 ieee 802.16協定體系
2.2.1 概述
2.2.2 標準化進程
2.3 ieee 802.16d協定及系統概述
2.3.1 系統結構及協定棧模型
2.3.2 802.16d物理層特點
2.3.3 802.16d mac層特點
.2.4 ieee 802.16e的特點
2.5 wimax技術與wi-fi技術的比較
2.6 wimax技術與3g技術的比較
2.7 wimax技術特點小結
2.8 wimax論壇
2.8.1 成立目的
2.8.2 主要職能
2.8.3 wimax論壇的好處
2.9 結束語和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 ofdm技術簡介
3.1 ofdm技術的歷史與現狀
3.2 無線衰落信道
3.2.1 多徑衰落
3.2.2 無線信道的時變性與都卜勒頻移
3.3 ofdm系統基本描述
3.4 ofdm系統的基本模型
3.5 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在ofdm系統中的套用
3.6 保護間隔與循環前綴
3.7 ofdm關鍵參數的選擇
3.8 ofdm系統的主要優缺點
3.9 ofdm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3.9.1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
3.9.2 同步
3.9.3 信道估計
3.10 ofdm系統中的多址方式
3.10.1 多載波cdma
3.10.2 ofdma
參考文獻
第4章 802.16的物理層
4.1 wirelessman-sc
4.1.1 幀結構
4.1.2 物理媒體子層
4.2 wirelessman-sca
4.2.1 幀結構
4.2.2 傳送處理過程
4.3 wirelessman-ofdm
4.3.1 ofdm符號描述
4.3.2 信道編碼
4.3.3 幀結構
4.4 wirelessman-ofdma
4.4.1 ofdma符號描述
4.4.2 ofdma基本術語定義
4.4.3 幀結構
4.4.4 ofdma的子載波分配
4.4.5 信道編碼
4.5 信道模型
4.5.1 視距信道模型
4.5.2 非視距傳播模型
參考文獻
第5章 802.16的mac層
5.1 概述..
5.2 特定服務匯聚子層(cs)
5.2.1 atm匯聚子層(atm cs)
5.2.2 分組匯聚子層(packet cs)
5.3 公共部分子層(cps)
5.3.1 mac pdu的格式與傳送
5.3.2 mac層對物理層的支持
5.3.3 網路接入過程
5.3.4 頻寬請求與分配
5.3.5 動態服務流管理
5.4 安全子層
5.4.1 安全聯繫(sa)
5.4.2 加密方法
參考文獻
第6章 mac層的鏈路自適應機制
6.1 概述
6.2 802.16系統的無線鏈路控制(rlc)
6.2.1 802.16中的無線鏈路控制機制
6.2.2 鏈路自適應算法的設計
6.3 802.16系統的arq機制
6.3.1 arq塊的使用
6.3.2 arq參數
6.3.3 arq操作流程
6.4 802.16系統的h-arq機制
參考文獻
第7章 無線qos架構及分組調度算法簡介
7.1 qos的概念及套用
7.2 qos架構
7.2.1 綜合服務
7.2.2 區分服務
7.2.3 多協定標籤交換
7.3 qos調度算法
7.3.1 分組調度算法概述
7.3.2 有線環境下的qos分組調度算法
7.3.3 無線環境下的qos分組調度算法
7.4 無線通信系統的qos架構
7.4.1 umts網路的qos架構
7.4.2 wlan系統的qos架構
參考文獻
第8章 802.16系統的qos機制
8.1 802.16系統的qos架構
8.1.1 服務類別的定義
8.1.2 qos框架和互動機制
8.1.3 服務提供及自動配置
8.2 802.16系統的qos調度算法研究實例
8.2.1 改進的qos架構
8.2.2 上行分組調度
8.2.3 接納控制
8.2.4 仿真結果
8.2.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802.16系統的移動性
9.1 支持移動通信的網路模型
9.2 ms的睡眠模式
9.2.1 睡眠模式介紹
9.2.2 功率節省類
9.3 網路拓撲結構的獲取
9.3.1 網路拓撲結構的廣播
9.3.2 ms的掃描過程
9.3.3 ms的聯合過程
9.4 切換過程
9.4.1 小區重選擇
9.4.2 切換判決和開始
9.4.3 目標bs掃描
9.4.4 網路重新進入
9.4.5 終止服務
9.4.6 切換過程小結
9.5 軟切換(sho)和快速基站轉換(fbss)
9.6 ms的閒置模式
9.6.1 ms閒置模式開始
9.6.2 小區選擇
9.6.3 ms廣播尋呼訊息時間同步
9.6.4 ms尋呼無效間隔
9.6.5 ms尋呼聆聽間隔
9.6.6 bs尋呼間隔
9.6.7 bs廣播尋呼訊息
9.6.8 尋呼有效模式終止
參考文獻
附錄a 縮略語表
附錄b cost 231 walfisch-ikegami模型
附錄c 802.16d中的主要管理訊息格式
附錄d 802.16e中的主要管理訊息格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