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時,你必須富

30歲時,你必須富

《30歲時,你必須富》指出“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一種心態”,這句話中蘊含的哲理很深刻。真正貧窮的人並非經濟的貧乏,而是心態和思想上的消極:貧富之間的差距,也不僅僅是口袋裡的差距,更多的是腦袋裡的思維方式的不同。

基本介紹

  • 書名:30歲時,你必須富
  • 出版社:朝華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品牌:朝華出版社
  • 作者:黃志堅 付桂萍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5432885, 9787505432888
內容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30歲時,你必須富》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論述分析,並教給讀者一些實用有效的方法,旨在引導讀者轉變觀念,踏上致富的征程。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富蘭克林
貧窮絕不是有魅力或可汲取教訓的事。對我來說,貧窮只教會我過高地評價有錢人或上流社會的優雅。
——卓別林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不良思想的結果。
——薩克斯
吝嗇鬼永遠處在貧困中。
——賀拉斯

名人推薦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富蘭克林
貧窮絕不是有魅力或可汲取教訓的事。對我來說,貧窮只教會我過高地評價有錢人或上流社會的優雅。
——卓別林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不良思想的結果。
——薩克斯
吝嗇鬼永遠處在貧困中。
——賀拉斯

圖書目錄

第1章20幾歲,請認清貧窮的本質
1.窮人素描:多少毛病叫人反感
2.窮人太實在,疏於心計
3.窮人,是沒有品味的代名詞
4.窮人很無助
5.窮人最缺乏安全感
6.窮人的名字叫“弱者”
7.志短的窮人不可救藥
8.窮人關鍵窮在腦袋
9.30而富,才能贏得人生主動權
第2章20幾歲,一定要有成為富人的野心
1.20幾歲,共同的名字叫“窮人”
2.沒有人永遠貧窮
3.摘掉可憐兮兮的窮帽子
4.必要的野心不可少
5.學會做自己的救世主
6.最大的冒險就是安於現狀
7.停止抱怨,現在就付諸行動
8.每天比別人努力多一些
9.盡力而為還不夠
第3章20幾歲就要狠心剷除思想的窮根
1.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心態
2.當心“盲從”這種成功的致命傷
3.缺乏膽識,只會眼睜睜讓機會溜走
4.吝嗇會讓你因小失大
5.摒棄浮躁心理,踏實前行
6.面子是努力掙來的,不是裝來的
7.找回自信,讓你的生命動力十足
8.做人不能太貪心,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
9.當心自以為是,誤人誤己
10.30而富,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第4章20幾歲要學會像富人一樣思考
1.窮人與富人的根本性區別
2.20幾歲不該有仇富心理
3.不為貧窮找藉口,要為致富找方法
4.像宮人一樣,讓金錢為自己打工
5.積極地思考是致富的根源
6.永遠別想一步登天,一夜暴富
7.做職場中的人才,不做人力
8.生活自由,先得經濟自由
9.專注於適合自己的最佳行業
10.窮人也要學會投資
11.通過創業來改變命運
12.不斷學習是致富的殺手鐧
13.大胸懷,才有大發展
第5章20幾歲,請用上你所有的資本
1.20幾歲的你,決非一無所有
2.千萬別忽視了你的外部資源
3.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4.聰明的頭腦是你最大的資本
5.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6.打造好人際關係網
7.自己走十步,不如貴人扶一步
8.核心競爭力資本
9.不重複他人的個性資本
10.好的另一半是你的堅強後盾
11.平衡好你的長處和短處
12.儲備好另謀生路的資本
第6章20幾歲,有些事輸不起
1.選對行,做對事
2.寧可做錯事,不可做錯人
3.把一個行業做透,再跳槽
4.不做為了一口食物而不斷奔走的狼
5.計較是貧窮的開始
6.一兩次挫折就退卻,永遠不會成功
7.為蠅頭小利損害誠信,是因小失大
8.敷衍工作。便是敷衍自己
9.有些事情永遠不要等
10.有夢想需要努力去嘗試
11.堅持跨過成功的臨界點
第7章20幾歲一定要明白的創富思維
1.30歲時一定有條屬於自己的路
2.交換創造財富:與朋友分享和交流讓你提升
3.助人就是助己
4.明白除了工資以外還能獲得什麼
5.圈子對了,你的世界就對了
6.成大事必須提升自己的鈍感力
7.“有錢大家一起賺”,讓你財富倍增
8.把致富當作一門可以掌握的學問

序言

每個人都像是一顆種子,命運之手在撒種的時候,會將每個人撒在不同的地方。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落在淺土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很快就枯死了;有落到荊棘里的,荊棘長起來,把它遮住了;叉有落在肥沃土壤里的,便茁壯成長起來,成熟的季節就會收穫許多。
這就像是一個人的出身和所處的環境,雖然每個人的起點是一樣的,但平台的優劣,讓每個人的人生際遇千差萬別。所以,很多年輕人總是藉此抱怨。但他們沒有想到,不同於種子的是,人是可以主動去爭取和創造平台的,很多出身貧窮的人能夠取得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有人說:“我一無資金、二無背號、三無平台、四無技術……清點我的人生行囊,空空如也,那么,一無所有的我靠什麼成功?”
或許,日本首富孫正義可以給你點啟示,他在50歲回憶自己年輕時的經歷說:“30年前,我創立了軟銀公司,當時我沒錢、沒有經驗、沒有關係網路,有的只是熱情和成功的夢想。我對我的人生做了規劃:20多歲的時候,創立自己的公司;30歲賺足夠的錢,要達到10億美元或者20億美元的規模,能夠為未來投資……當我回頭去看的時候,我認為我之所以能實現計畫,最重要的是一種精神。”
當時一無所有的孫正義就是靠著熱情、夢想和對人生規劃強有力的執行成為日本首富的,這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卻是鐵的事實。
也許有人會說,人家是日本首富,他的能力不同於常人,這樣的例子過於極端。那么再看一個普通人的例子。
有位20幾歲的小伙子,出身於偏遠的山區,在一所普通民辦學校當老師,月薪兩千左右,除去日常開支,所剩無多。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建一個教育網站,引進電影、動漫和遊戲,讓學生可以像看電影一樣來看課文;像看DVD一樣來聽特級老師講課;像看卡通片一樣進行重難點複習,像玩遊戲一樣做作業,寓教於樂。
他知道這個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因為這需要非常巨大的投入,以他的想像,最少得500萬。對於他這樣一個普通人來說,一輩子都可能無法實現。雖然夢想很遙遠,但他一直為此而努力著。他在課餘時間,真的做了一個網站,把他的相片、課件、習題以及所有的教學成果都放在了網站上,然後碰到人就推銷他的網站。
後來一個學生的家長請客吃飯,就是這次吃飯,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飯桌上,他又習慣性地和這位家長說起他的夢想,而剛好這位家長是一位大老闆。不久後這位老闆主動找到他說,他願意為他投資500萬,而且賺了共享收益,賠了一分錢不用他還。
於是,小伙子辭職組建團隊開始籌建教育網站,可沒想到實際運作的資金遠遠超出了預算。老闆了解情況之後,不僅毫無責怪之意,反而從朋友那兒引進了‘3000萬投資,又變賣了自己幾十年在企業的所有股份,湊足5000萬資金,全部投入進_來。他對小伙子說:“現在我把我的全部家產都交給你了,你就看著辦吧。”
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小伙子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歷經5年艱辛,他的教育網站終於打造成功了。之後他開始把網路教學產品推向市場,半年時間內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次年又翻了幾十錢,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其火爆程度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這位20來歲的小伙子叫黃正文,來自湖南寧遠一個偏遠山區,當時是廣州一家普通民辦學校的老師。而那位老闆,叫陳煥光。
有人很佩服陳煥光的眼光,就問他,當初怎么敢把500萬交給一個剛剛謀面的毛頭小伙子呢?
陳煥光笑笑說:“我可不是沒有原則瞎投的,投資之前我是做了一番認真考察的。最初見面時,他說起他的夢想,我覺得前景非常好,但不了解黃老師是怎樣一個人,只是印象很不錯。
“後來我又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讓黃老師帶我到他老家去看一看,我想知道他在家鄉那邊為人怎么樣,想看他對父母、對親人好不好。如果一個人連對父母、對兄弟都不好,肯定是不能一起做事的。通過我幾天的者察,我發現他是一個很孝順的人。從他的父母那裡,我聽說黃老師還為他們在縣城裡買了一套房子,這讓我非常意外,因為他只是一個老師,收入並不高,參加工作時間又不長,還沒有真正賺到錢就給父母買房子,這是很少有的。結果證明,黃老師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把錢交給他是讓人放心的。回來後我就下了決心,第二天就把錢打到他的賬戶上了。”
有人還是不解,.追問他說:“後來你賣掉企業所有的股份,把5000萬的全部家當都押在這樣一個人身上,是不是太冒險了?”
陳煥光說:“做風險投資究競投的是什麼?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還是投人。做的這個東西我可以不懂,但我懂人,我知道黃老師的人品值這個錢:”
在這樣一個紛擾的世界上,許多人都在為著成功的資本發愁,特別是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經濟條件上可以說是典型的窮人。但是經濟的貧乏並不能證明你就是一無所有的人,世上也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一無所有的人。而且最重要的並非這些看得見的,而是那些看不見的、無形的,卻對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資本,譬如人脈、誠信等等。就像黃正文,他成功最重要的資本只是對夢想的執著和讓人可以信賴的人品。
綜觀當下20幾歲的年輕人,他們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絕大部分年輕人在物質上都是窮人。然而5到10年以後,到了30歲的年紀,同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年輕人的人生際遇卻產生了天壤之別的差距——
這其中有些人,從無到有,聚沙成塔,積累了可觀的財富,躋身富人的行列。有的雖然經濟上並不一定能達到百萬之巨,卻擁有了穩定的事業和儲備了足夠可以成功的.資本。一言概之,他們在30歲已經具備了向人生更高的目標發起挑戰的資本,所以,他們同樣是富有的。而另一部分人呢,仍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還在為最基本的生存而疲於奔命;仍然在消極地抱怨上天的不公,期待天上掉下餡餅,讓自己一夜暴富。
生活中,為何屢屢上演這種戲劇性的人生悲喜劇呢?
答案是,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決定了不同的命運。前者在20幾歲的時候,知道自己30歲以後要什麼,而且有強烈的企圖l心,有一定要在30歲改變現狀,躋身於每人行列的野心。而後者則反之,只知道一味地抱怨自己出身不好和現實的不公,在20幾歲這個人生輸不起的階段,變得像只無頭蒼蠅!沒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只幻想著好運從天而降,結果可想而知。
有人說:“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一種心態。”這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真正貧窮的人並非經濟的貧乏,而是心態和思想上的消極。他們把經濟上的貧窮看成了不可改變的事實,於是,一輩子甘於貧窮。貧富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_口袋裡的差距,更多的是腦袋裡的思維方式決定生活品質的不同,正所謂說,想法決定活法。
國人歷來有“三十而立”的說法,這樣的經驗總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事實證明,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說,人到30歲,應該是各方面都成熟的階段。其實這就好比一場球賽,30歲左右是人生的上半場,誰都知道,誰在上半場取得了勝利,誰就能把握整個比賽的主動權,往往也就能一鼓作氣,獲取最後的勝利。
要做到30而富,贏取人生的上半場,就必須在20幾歲敢想、敢賭、敢拼,不然,你就無法搶到人生的主動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