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2017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於2017年5月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合作共贏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態勢,結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針對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
  • 舉行時間:2017年5月11日
央廣網北京2017年5月11日訊息(記者黃光輝)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主辦的“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的代表等70餘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研究員主持會議並做了題為“合作共贏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報告,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態勢,結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針對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建議。他在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地理區位、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決定了其發展特色的差異,而“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主題。“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不僅關涉到該地區不同國家的命運,也關涉到整個地區乃至全球的命運。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將該地區和全球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是該地區各國的共同責任,也是對全人類所負的責任,需要加強區域內各國之間以及國際社會合作,共同努力加以推動。
潘教峰表示,面向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共同挑戰,中科院戰略諮詢院將發揮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綜合集成平台優勢,深化與國際科學組織、沿線國家創新和智庫機構之間的戰略合作,研究事關“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戰略前瞻和政策分析,不斷提出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建設性的諮詢建議和解決方案,為建設“一帶一路”創新共同體做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研究員秦大河做了“氣候變化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題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孫九林從生態環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做了主題報告,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生態環境風險,介紹了中科院開展的研究活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並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在主題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泛第三極環境”科學計畫,該計畫是聚焦“泛第三極”環境和“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研究,是融合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技術集成示範和決策支持為一體的全鏈條科學計畫。中科院武漢岩土力學所副所長薛強研究員做了“資源循環利用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題報告。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陳曉清研究員做了“災害防治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正在開展的“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風險防範國際合作計畫的科學意義、主要目標、研究內容以及取得的進展成果。
與會專家代表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從科技、生態環境、災害防治等領域的總體現狀和發展要求,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