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

中國大學排行榜一般是由非官方機構針對中國國內範圍內大學進行各相關數據統計、比較、排名、發布的一系列大學排名。一般一年度一排名,其中包含綜合排名、師資排名等各種排名,影響力比較大的有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的武書連版以及中國校友會網版等。

2014年12月29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5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報告公布了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700強、2015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行榜、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和中國大學最慷慨校友排行榜等榜單,這是該研究團隊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

2015年1月27日,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的《2015中國大學評價》發布,《2015中國大學評價》包括各大學綜合實力、學科門類、本科專業、教師水平、教師效率、新生質量、畢業生質量等數十項指標的等級和排名。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4年出版發行這部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書。

2015年2月3日,騰訊教育和最好大學網聯合發布了首版“中國最好大學排名”。 2015年7月,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發布了最新2015年1000所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地大學進入前1000強83所排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
  • 外文名:2015 lis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英語)
  • 第一名:北京大學
  • 時間:2015年1月27日
武書連版大學排名,綜合實力100強名單,23所一流大學名單,說明及補充,中國校友會網版,指標數據,榜單內容,榜單特點,榜單變化,最好大學網版最好大學排名,2015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CWUR世界大學排行版中國83所入圍高校,

武書連版大學排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的《2015中國大學評價》課題於2014年12月結稿。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發行了武書連撰寫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4年出版發行這部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書。
《挑大學選專業》系列叢書每年出版三部:《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考研擇校指南》、《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獨立學院版)》。
《2015中國大學評價》包括各大學綜合實力、學科門類、本科專業、教師水平、教師效率、新生質量、畢業生質量等數十項指標的等級和排名,供考生和考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從多個角度觀察大學、選擇大學。

綜合實力100強名單

武書連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
排名
校名
總得分
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
分省 排名
學校類型
學校參考類型
得分
研究生培養
本科生培養
得分
自然科學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
1
北京大學
205.71
92.16
62.12
30.04
113.55
74.83
38.72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2
202.25
87.28
61.40
25.88
114.97
98.45
16.52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3
195.90
88.72
57.61
31.12
107.18
87.57
19.61
2
理工
文理類
研究1型
4
151.82
67.58
45.41
22.17
84.24
75.70
8.55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1型
5
140.03
61.09
42.23
18.86
78.94
56.09
22.85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6
125.67
57.38
36.94
20.44
68.29
43.79
24.49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7
112.17
55.03
31.95
23.08
57.14
33.75
23.39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8
111.23
52.64
32.94
19.70
58.59
45.99
12.60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9
107.09
48.79
31.51
17.28
58.30
42.68
15.63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0
105.88
50.01
30.26
19.75
55.88
43.14
12.74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1
102.11
48.71
30.44
18.28
53.39
42.68
10.71
2
理工
綜合類
研究2型
12
91.12
43.03
27.47
15.56
48.09
45.31
2.78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13
90.93
45.96
26.67
19.29
44.97
33.66
11.31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14
84.87
39.72
24.66
15.06
45.16
25.76
19.40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1型
15
80.54
40.02
23.01
17.01
40.52
32.12
8.40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16
79.28
35.78
25.01
10.77
43.50
41.24
2.26
1
理工
理科類
研究1型
17
78.76
39.33
22.13
17.20
39.44
33.41
6.03
2
綜合
工學類
研究2型
18
77.50
38.75
22.68
16.07
38.75
33.59
5.16
1
綜合
理科類
研究2型
19
72.98
37.10
20.34
16.75
35.89
3.12
32.76
3
綜合
工學類
研究1型
20
69.89
34.78
19.73
15.05
35.11
21.13
13.98
1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21
69.62
33.56
19.77
13.79
36.06
31.64
4.42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2
68.98
35.32
19.69
15.63
33.66
29.93
3.73
3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3
66.80
32.91
19.35
13.56
33.90
29.93
3.96
1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4
66.71
33.27
18.93
14.34
33.44
29.93
3.51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5
64.98
33.60
17.93
15.67
31.38
14.43
16.95
4
師範
文理類
研究1型
26
63.70
30.72
18.89
11.83
32.98
29.58
3.40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27
58.76
29.60
16.91
12.70
29.16
22.41
6.75
1
綜合
文理類
研究2型
28
55.90
26.23
16.48
9.75
29.66
25.18
4.49
1
綜合
理學類
研究2型
29
52.52
27.51
14.41
13.10
25.01
23.60
1.42
2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0
50.23
24.80
14.13
10.67
25.43
23.57
1.86
6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1
50.01
22.81
14.42
8.39
27.21
24.03
3.17
7
農業
理科類
研究1型
32
50.00
24.07
14.60
9.47
25.93
20.86
5.07
3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33
49.46
25.60
13.93
11.67
23.86
12.87
10.99
4
師範
文理類
研究2型
34
49.17
25.25
14.55
10.70
23.91
17.36
6.56
2
綜合
綜合類
研究2型
35
49.08
23.25
14.05
9.20
25.84
24.15
1.68
5
理工
工學類
研究1型
36
42.38
21.25
11.93
9.33
21.12
17.90
3.22
4
理工
工學類
研究2型
37
39.67
25.23
9.57
15.66
14.43
11.03
3.41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38
38.87
20.65
11.21
9.44
18.22
6.43
11.79
3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39
38.76
18.95
11.08
7.88
19.81
15.97
3.84
5
農業
文理類
研究2型
40
37.82
20.77
10.85
9.92
17.05
15.00
2.05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41
37.73
21.09
10.29
10.80
16.64
10.40
6.24
2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42
37.54
21.07
9.41
11.65
16.47
13.77
2.70
2
理工
文理類
研教1型
43
37.20
21.96
10.17
11.79
15.24
12.98
2.26
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44
37.00
18.50
10.75
7.74
18.51
13.03
5.48
6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45
36.19
18.38
9.38
9.00
17.81
15.98
1.83
6
綜合
工學類
研教1型
46
33.67
18.00
8.94
9.06
15.67
14.53
1.14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47
33.54
19.05
8.20
10.86
14.49
11.95
2.54
5
農業
文理類
研教1型
48
33.09
18.28
9.41
8.87
14.81
14.01
0.80
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49
32.87
17.15
9.93
7.22
15.72
9.21
6.52
2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50
32.67
21.19
8.13
13.06
11.49
9.29
2.20
3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51
32.21
16.40
9.48
6.93
15.81
7.14
8.67
3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52
32.21
17.68
9.06
8.62
14.53
6.33
8.20
8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53
31.91
16.44
8.47
7.97
15.47
14.91
0.56
8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54
31.88
16.21
8.78
7.43
15.67
13.83
1.84
4
農業
理科類
研教1型
55
31.82
16.12
8.86
7.26
15.70
13.48
2.22
9
綜合
工學類
研教1型
56
29.83
15.76
8.72
7.04
14.07
12.65
1.42
9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57
29.51
16.32
7.99
8.33
13.19
7.54
5.66
4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58
28.93
18.51
6.83
11.68
10.42
8.01
2.41
10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59
28.60
15.42
7.83
7.59
13.18
11.88
1.29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60
28.57
15.09
7.88
7.21
13.48
12.46
1.02
7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61
27.86
14.06
7.49
6.57
13.81
13.37
0.43
11
醫藥
醫學類
研教1型
62
27.55
15.70
7.09
8.61
11.85
6.84
5.02
5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63
25.88
13.93
6.81
7.13
11.95
10.41
1.54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64
25.86
13.92
7.40
6.53
11.94
10.47
1.47
2
綜合
理科類
研教1型
65
25.78
15.20
7.24
7.95
10.59
8.49
2.10
10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66
25.60
13.87
7.43
6.44
11.73
6.13
5.60
6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67
25.24
13.70
6.97
6.73
11.54
10.14
1.40
1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68
25.22
15.73
6.28
9.45
9.49
7.56
1.94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69
24.74
14.52
6.26
8.26
10.22
5.62
4.60
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70
24.05
12.20
6.44
5.76
11.85
10.97
0.88
11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1
23.69
13.24
5.96
7.28
10.45
7.97
2.48
12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72
23.22
12.39
6.38
6.01
10.83
9.36
1.47
2
理工
理科類
研教1型
73
22.58
14.27
5.84
8.42
8.31
7.12
1.19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74
22.07
13.06
6.09
6.97
9.01
3.88
5.13
3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75
22.06
12.87
5.88
6.99
9.19
7.44
1.76
13
理工
文理類
研教2型
76
22.05
13.08
6.43
6.66
8.97
7.83
1.14
13
理工
工學類
研教1型
77
21.52
13.08
4.69
8.40
8.43
6.56
1.87
5
農林
文理類
研教2型
78
21.42
12.27
5.71
6.56
9.15
7.87
1.28
1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79
20.32
10.70
5.94
4.77
9.62
8.06
1.56
1
理工
文理類
研教1型
80
20.21
10.56
5.06
5.50
9.65
5.06
4.58
3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81
19.42
11.28
5.20
6.08
8.14
5.55
2.59
4
綜合
綜合類
研教1型
82
19.27
11.91
5.19
6.73
7.36
4.16
3.20
1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83
19.13
10.01
5.15
4.86
9.12
8.79
0.33
14
醫藥
醫學類
研教1型
84
19.13
11.49
4.86
6.63
7.64
0.25
7.39
8
財經
經管類
研教1型
85
19.10
10.81
5.05
5.77
8.28
4.20
4.08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86
18.76
12.00
4.99
7.01
6.76
0.21
6.55
6
財經
文科類
研教2型
87
18.56
11.43
4.68
6.75
7.13
6.21
0.92
7
理工
理科類
研教2型
88
18.29
10.89
4.79
6.10
7.40
2.65
4.75
15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89
18.22
11.06
4.22
6.85
7.15
2.70
4.45
3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90
18.18
9.93
4.40
5.52
8.26
5.52
2.74
4
綜合
文理類
研教1型
91
18.14
10.61
4.77
5.84
7.53
2.77
4.76
3
師範
文理類
研教2型
92
18.07
9.44
5.01
4.43
8.63
3.51
5.11
9
師範
文理類
研教1型
93
17.94
9.52
5.30
4.22
8.42
4.88
3.54
2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94
17.47
10.99
4.55
6.44
6.48
4.85
1.64
1
綜合
綜合類
研教2型
95
17.37
11.20
3.94
7.25
6.18
4.98
1.20
3
綜合
文理類
研教2型
96
17.32
9.79
4.17
5.62
7.54
7.22
0.32
15
醫藥
理科類
研教1型
97
17.18
10.27
4.75
5.52
6.91
5.96
0.95
2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98
17.17
11.74
4.24
7.50
5.43
0.20
5.23
4
財經
經管類
研教2型
99
16.93
10.72
4.07
6.65
6.22
5.60
0.62
4
理工
工學類
研教2型
100
16.82
10.95
4.14
6.80
5.87
5.06
0.81
1
綜合
工學類
研教2型

23所一流大學名單

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最高學術水平。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本書作者提出的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大學:1、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居全國大學前30名。2、教師績效居全國大學前30名。3、本科畢業生質量居全國大學前30名”。此標準比上年略有下降,2014年度是上述3項指標的前25名。三項指標名次相加並升序排列,得分越低名次越高。
據此標準,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
2015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23所)
排名
校名
得分
畢業生質量
教師水平
教師績效
省份
1
清華大學
4
2
1
1
北京
2
北京大學
8
1
4
3
北京
3
同濟大學
10
6
2
2
上海
4
浙江大學
11
4
3
4
浙江
5
復旦大學
15
5
5
5
上海
6
山東大學
15
3
6
6
山東
7
上海交通大學
25
7
7
11
上海
8
南開大學
27
9
8
10
天津
9
中國人民大學
27
8
11
8
北京
10
中山大學
42
11
14
17
廣東
11
北京師範大學
30
10
13
7
北京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3
12
18
13
北京
13
中國農業大學
44
26
9
9
北京
14
天津大學
46
13
17
16
天津
15
華東理工大學
48
24
10
14
上海
16
東南大學
48
14
16
18
江蘇
17
太原理工大學
52
18
19
15
山西
18
華南理工大學
53
19
15
19
廣東
19
哈爾濱工業大學
58
15
21
22
黑龍江
20
武漢大學
62
16
26
20
湖北
21
華中科技大學
73
21
29
23
湖北
22
四川大學
76
25
23
28
四川
23
西安交通大學
77
20
30
27
陝西
中國一流大學得分越低越好,得分相同按教師水平排名。

說明及補充

一、《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對比往年,《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1、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不再使用SCI、SSCI、A&HCI作為國際期刊論文的數據來源。2013、2014年,《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對全世界約40000種期刊重新篩選,原SCI、SSCI、A&HCI的12000多種期刊中,有5000種左右沒有入選,有2000種左右非SCI、SSCI、A&HCI源期刊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源期刊。
2、專利技術轉讓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此項指標限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沒有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因數據無法公開獲得,不計入。
二、2015綜合實力排名北大浙大清華蟬聯三甲
1993年,在武書連發布的我國第一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獲得綜合實力第1名。21年後的2014年,北京大學奪回綜合實力冠軍。2015年,北京大學以205.71分蟬聯冠軍,浙江大學以202.25分蟬聯亞軍,清華大學以195.90分蟬聯季軍。獲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武漢大學、第8名四川大學、第9名中山大學、第10名山東大學。
浙江大學再次失去綜合實力第1名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教師數量不斷減少。在2012-2014中國大學前四名中,浙江大學教師數量已經少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15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的師資總數又少於上海交通大學。
三、2015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清華北大浙大列三甲
在2015中國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0736分獲第1名,北京大學以4.8082分取第2名,浙江大學以4.6046分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南開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華東理工大學。
四、2015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名清華浙大北大前三名
在武書連的2015中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5108分獲第1名,浙江大學以5.0019分得第2名,北京大學以4.6317分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清華大學,第7名北京師範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南開大學。
五、2015中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水平和效率排名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居前四名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首次公開了全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和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在本次省際教師的競賽中,北京江蘇山東浙江的高校教師獲得該兩項指標的前四名。
六、2015新生入學質量排名清華北大復旦蟬聯前三名
在2015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行榜中,清華大學以不敗的優勢,繼續獲得第1名,北京大學列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浙江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中國人民大學,第8名山東大學,第9名同濟大學,第10名外交學院。上述新生質量排名,前10名與上一年度完全相同。
七、2015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北大清華山大列三甲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中,北京大學以3分奪得本科畢業生質量第1名,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同獲3.5分,前者因教師平均學術水平高於後者,獲得第2名,山東大學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浙江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南開大學,第10名北京師範大學(得分相同按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序)。
八、專利技術轉讓排名華南理工浙江大學安徽理工獲前三名
在本年度增加的專利技術轉讓指標原始得分中,華南理工大學獲得第1名,浙江大學第2名,安徽理工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江南大學,第5名東華大學,第6名天津大學,第7名西安交通大學,第8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9名江蘇大學,第10名上海交通大學。
九、篩選出23所中國一流大學中科大北大南大列前三名
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北京大學(8分)、南京大學(10分)、浙江大學(11分)、清華大學(15分)、復旦大學(15分)、上海交通大學(25分)中國人民大學(27分)、南開大學(27分)、北京師範大學(30分)等23所學校依次入選。
2015年度23所中國一流大學,22是985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是211工程大學。
十、遴選出37所研究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前三名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中,列出了2015年度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37所學校依次在列。
2015年研究型大學標準與上年相同,依然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並從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數量達到被評價大學總數的5%為止,各個被加大學是研究型大學。
37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3所985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依次是: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十一、浙江大學獲自然科學總分第1名,北京大學獲社會科學總分第1名
(1)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類組合的自然科學排名中,浙江大學第1名,清華大學第2名,上海交通大學第3名。
自然科學第1名:浙江大學
理學第1名:北京大學
工學第1名:清華大學
農學第1名:中國農業大學
醫學第1名:上海交通大學
(2)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組合的社會科學排名中,北京大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
社會科學第1名:北京大學
哲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學第1名:北京師範大學
文學第1名:北京大學
歷史學第1名:北京大學
管理學第1名:清華大學
藝術學第1名:中央音樂學院
十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本科專業排名第1名最多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對全國大學近300個本科專業進行了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如往年,繼續以絕對優勢領先本科專業第1名。在有4個或以上大學設定的專業中,北京大學獲得29個本科專業第1名,清華大學獲得23個本科專業第1名。
十三、《2015中國大學評價》更新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得分
由於主辦方沒有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因此上一年度本評價已經放棄更新該項指標。2014年,主辦方公開了第13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鑒於此,本評價將繼續更新該項指標。“挑戰杯”是極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學生競賽。自2010年起,列入《中國大學評價》的三級指標。客觀連續公開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選擇指標的入門標準。不過,如果競賽結果不能公開,則無論多么重要,也會被放棄。雖然可以通過非公開渠道獲得比賽結果,但是這有違《中國大學評價》全部使用公開數據的原則。
一個不能公開結果的比賽,不能作為《中國大學評價》的指標。希望主辦方儘早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
十四、客觀公正公開,《中國大學評價》已經連續22年全部使用公開數據
1993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在內的大學排行榜:《中國大學評價—1991·研究與發展》,至今已經22年。22年來,《中國大學評價》的所有評價指標全部使用公開數據。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按同樣的數據採集方法和數學模型重複和檢驗《中國大學評價》的結果。《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一如既往地歡迎同行重複和檢驗。
十五、20所進入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非211工程大學名單及名次
2015年,有20所非211工程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前100名。名單和名次見下表:
非211前100名大學非211前100名大學
十六、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
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見下表。排名按數量排序,數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序。
(數據來源:武書連撰寫、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

中國校友會網版

指標數據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始終致力於大學評價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努力構建起既符合世界標準、國家政策導向、時代發展要求,又具中國特色、公開透明、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體系採用三級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由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影響三大指標構成,評價指標覆蓋教學水平、培養質量(傑出校友)、傑出師資、學科建設、科研成果、科研項目、創新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化水平等10大核心質量指標,涵蓋的評價指標有200多項,確保評價結果體現的是中國大學的教學質量、學術水平、辦學特色、社會影響。報告總負責人、艾瑞深研究團隊總監趙德國指出,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指標最為系統全面、評價思想與方法與世界接軌、涵蓋大學核心職能評價、最具特色的大學排行榜。

榜單內容

北京大學雄居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榜首,連續8年蟬聯中國大學排行榜第一;清華大學位居第二,復旦大學名列第三,武漢大學位列第四,中國人民大學位居第五;同濟大學勇闖十強,名列第九;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首次納入中國大學綜合評價,位居第十。

榜單特點

與國內外其他大學排行榜相比,擁有五大特色優勢:
一、數據權威,確保公信:評價指標全部採用第三方權威機構數據,保證評價結果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可重複驗證、國家政策導向和國際發展趨勢。與其他評價機構不同的是,不採用缺乏公信力、權威性和學界認可的自建資料庫指標數據,規避了因採用“自建資料庫”指標數據導致評價結果因人為操縱失去公信力、透明性、不可重複驗證而引發廣泛質疑的弊端。
二、思想先進,海納百川:跨學科、跨領域組合的教授專家團隊虛心聽取和接受高等院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不斷將能持續反映大學辦學成就的公開數據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保證了評價指導思想符合世界發展潮流、高等教育規律、大學評價標準和社會公認的教育評價常識,規避了外行評價內行、違背教育基本常識的弊端。
三、質量優先,與時俱進:不以“學生數量”和“新生入學分數”代替“畢業生質量”,從教學水平和畢業生質量兩大方面考核大學教育教學質量,畢業生質量重點強調畢業生校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所取得的職業成就,引導高校回歸“立德樹人”的辦學根本。
四、貢獻導向,評價科學:不以“論文專利數量”代替“科研水平”和“學術水平”,科研評價重點強調學術成果的世界影響、學術水平、國家貢獻與區域貢獻,有利於引導高校科研成果更加注重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中的貢獻與價值。
五、結果合理,求同存異:不重理輕文、不重學輕術、不重科研輕教學、不採用無法公正的同行評議或聲譽調查,首倡大學分類分層分區分級評價,避免了對不同類型層次高校的人為硬性同質化歸一失真排名,有效實現了教學與科研、文科與理科、不同類型人才評價指標並重,保證了各項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有利於引導高校科學定位合理分類錯位發展辦出特色。

榜單變化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學術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我國國防軍事類院校為國防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報考國防科技和軍事醫學類院校,保家衛國獻身國防,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2015年首次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6所軍事院校納入中國大學綜合評價,表現優異均進入全國百強。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由於受到客觀條件限制,2015年仍未納入中國大學綜合排名。由於辦學定位不同,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外語類院校今後不再參與中國大學綜合評價,僅參加更符合大學評價規律和社會常識、更能體現其辦學特色和辦學成就的中國大學星級排名。
100強名單
名次
學校名稱
類型
地區
排名
總分
辦學類型
等級
層次
1
北京大學
綜合
北京
1
100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2
清華大學
理工
北京
2
98.23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3
復旦大學
綜合
上海
1
82.2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4
武漢大學
綜合
湖北
1
81.8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綜合
北京
3
81.67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6
浙江大學
綜合
浙江
1
81.66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
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
上海
2
81.4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8
山東大學
綜合
山東
1
80.87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9
同濟大學
理工
上海
1
75.88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10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理工
湖南
1
75.75
中國研究型
6星級
中國頂尖大學
11
吉林大學
綜合
吉林
1
75.6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2
北京師範大學
師範
北京
4
75.3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3
南開大學
綜合
天津
1
75.0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4
中山大學
綜合
廣東
1
75.07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5
四川大學
綜合
四川
1
75.0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6
華中科技大學
理工
湖北
2
74.9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7
西安交通大學
綜合
陝西
1
74.3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8
同濟大學
理工
上海
3
73.07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19
中南大學
綜合
湖南
2
73.0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0
哈爾濱工業大學
理工
黑龍江
1
72.7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1
南京大學
綜合
江蘇
1
72.45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2
廈門大學
綜合
福建
1
72.3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3
東南大學
綜合
江蘇
2
71.54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4
天津大學
理工
天津
2
71.53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5
重慶大學
綜合
重慶
1
70.9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理工
北京
5
70.8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7
華東師範大學
師範
上海
4
69.95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8
東北大學
理工
遼寧
1
69.11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29
北京理工大學
理工
北京
6
68.8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0
華中師範大學
師範
湖北
3
68.62
中國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1
太原理工大學
理工
山西
2
68.61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2
西北工業大學
理工
陝西
2
68.16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3
華南理工大學
理工
廣東
2
68.07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4
湖南大學
綜合
湖南
3
67.76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5
中國農業大學
農林
北京
7
67.36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6
蘭州大學
綜合
甘肅
1
67.2
中國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7
電子科技大學
理工
四川
2
67.1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38
北京協和醫學院
醫藥
北京
8
66.8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39
東北師範大學
師範
吉林
2
66.7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0
北京科技大學
理工
北京
9
66.5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1
西北大學
綜合
陝西
3
66.52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2
武漢理工大學
理工
湖北
4
66.3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3
長安大學
理工
陝西
4
66.28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4
北京交通大學
理工
北京
10
66.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5
中國地質大學
理工
湖北
5
66.19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6
中國礦業大學
理工
江蘇
3
66.15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7
南京農業大學
農林
江蘇
4
6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8
南京師範大學
師範
江蘇
5
65.91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49
哈爾濱工程大學
理工
黑龍江
2
65.91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0
華中農業大學
農林
湖北
6
65.8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1
華東理工大學
理工
上海
5
65.74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2
中國海洋大學
綜合
山東
2
65.61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3
南京理工大學
理工
江蘇
6
65.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4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理工
河南
1
65.53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5
西南交通大學
理工
四川
3
65.47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6
西南大學
綜合
重慶
2
65.36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57
第三軍醫大學
醫藥
重慶
3
65.32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58
暨南大學
綜合
廣東
3
65.26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59
上海財經大學
財經
上海
6
65.21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0
第二軍醫大學
醫藥
上海
7
65.15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1
北京郵電大學
理工
北京
11
65.0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2
中國政法大學
政法
北京
12
65.02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3
雲南大學
綜合
雲南
1
64.98
區域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4
第四軍醫大學
醫藥
陝西
5
64.85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6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理工
江蘇
7
64.85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6
合肥工業大學
理工
安徽
2
64.8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7
中國石油大學
理工
山東
3
64.73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68
湖南師範大學
師範
湖南
4
64.6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6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林
陝西
6
64.69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0
蘇州大學
綜合
江蘇
8
64.68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理工
陝西
7
64.6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2
河海大學
理工
江蘇
9
64.5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3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財經
湖北
7
64.4
行業特色研究型
5星級
中國一流大學
74
鄭州大學
綜合
河南
2
64.2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5
華南師範大學
師範
廣東
4
64.26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6
西南財經大學
財經
四川
4
64.25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7
南昌大學
綜合
江西
1
64.24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78
東華大學
理工
上海
8
64.2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79
上海大學
綜合
上海
9
64.19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0
北京化工大學
理工
北京
13
64.0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1
中央財經大學
財經
北京
14
63.97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2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
北京
15
63.8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3
陝西師範大學
師範
陝西
8
63.82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4
福州大學
理工
福建
2
63.81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5
北京林業大學
農林
北京
16
63.8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6
解放軍理工大學
理工
江蘇
10
63.76
行業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財經
北京
17
63.72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88
華北電力大學
理工
北京
18
63.68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89
廣西大學
綜合
廣西
1
63.67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0
華南農業大學
農林
廣東
5
63.67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1
北京工業大學
理工
北京
19
63.63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2
首都師範大學
師範
北京
20
63.6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3
福建師範大學
師範
福建
3
63.56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4
東北林業大學
農林
黑龍江
3
63.49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5
南京醫科大學
綜合
南京
1
63.46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6
燕山大學
理工
河北
1
63.44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7
首都醫科大學
醫藥
北京
21
63.42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98
新疆大學
綜合
新疆
1
63.41
區域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99
南方醫科大學
醫藥
廣東
6
63.39
區域特色研究型
4星級
中國高水平大學
100
浙江工業大學
理工
浙江
2
63.39
區域特色研究型
3星級
中國知名大學

最好大學網版最好大學排名

2015年2月3日,騰訊教育和最好大學網聯合發布了首版“中國最好大學排名”。
中國最好大學綜合排名的結果顯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領跑所有入選綜合排名的192所大學。浙江大學排在第3名、上海交通大學第4名、復旦大學第5名,與緊隨其後的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一起,共同組成了中國大學的第一集團。

2015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綜合排名

1
清華大學
北京
2
北京大學
北京
3
浙江大學
浙江
4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5
復旦大學
上海
6
同濟大學
上海
7
山東大學
山東
8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9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10
東南大學
江蘇
11
中山大學
廣東
12
南京大學
江蘇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
13
同濟大學
上海
15
武漢大學
湖北
15
四川大學
四川
16
南開大學
天津
17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18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
19
天津大學
天津
20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21
吉林大學
吉林
22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23
廈門大學
福建
24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
25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26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27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28
中南大學
湖南
28
重慶大學
重慶
30
東北大學
遼寧
31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
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32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34
蘇州大學
江蘇
35
湖南大學
湖南
35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35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38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
39
上海大學
上海
39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41
中國地質大學
湖北
42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43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44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45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4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
46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46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49
東華大學
上海
50
華中師範大學
湖北
51
東北師範大學
吉林
51
蘭州大學
甘肅
53
福州大學
福建
54
江南大學
江蘇
55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
56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57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58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59
暨南大學
廣東
60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61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62
河海大學
江蘇
63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
64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
64
南京師範大學
江蘇
64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67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
68
南京醫科大學
江蘇
68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
70
浙江師範大學
浙江
70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
7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
73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
73
西南大學
重慶
75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76
西北大學
陝西
76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
76
寧波大學
浙江
79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
79
江蘇大學
江蘇
79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
82
安徽大學
安徽
83
燕山大學
河北
84
湘潭大學
湖南
85
長安大學
陝西
86
杭州師範大學
浙江
87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
88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89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
89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
91
湖北大學
湖北
92
瀋陽藥科大學
遼寧
93
上海師範大學
上海
94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
94
鄭州大學
河南
94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
97
廣西大學
廣西
97
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
99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
100
河北大學
河北

CWUR世界大學排行版中國83所入圍高校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總部設在沙烏地阿拉伯的Jeddah。該中心自稱其排名是世界上唯一不依賴調查和各大學提供數據,而是通過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率以及教師素質在內的8個指標評定出2015年世界上最好的1000所世界大學排名。
第一,北京大學(56)
第二,清華大學(78)
第三,上海交通大學(180)
第四,浙江大學(191)
第五,復旦大學(195)
第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39)
第七,山東大學(244)
第八,中山大學(277)
第九,大連理工大學(305)
第十,廈門大學(313)
第十一,南開大學(315)
第十二,天津大學(331)
第十三,西安交通大學(389)
第十四,吉林大學(391)
第十五,北京師範大學(396)
第十六,華中科技大學(400)
第十七,哈爾濱工業大學(410)
第十八,南京大學(413)
第十九,武漢大學(415)
第二十,同濟大學(420)
第二十一,北京協和醫學院(423)
第二十二,中南大學(438)
第二十三,華南理工大學(439)
第二十四,東南大學(443)
第二十五,華東理工大學(477)
第二十六,四川大學(479)
第二十七,中國人民大學(496)
第二十八,蘭州大學(514)
第二十九,北京科技大學(530)
第三十,湖南大學(553)
第三十一,華中師範大學(572)
第三十二,華東師範大學(586)
第三十三,蘇州大學(615)
第三十四,中國農業大學(627)
第三十五,東北師範大學(640)
第三十六,北京化工大學(642)
第三十七,東華大學(659)
第三十八,武漢理工大學(677)
第三十九,上海大學(684)
第四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05)
第四十一,福州大學(706)
第四十二,北京理工大學(749)
第四十三,重慶大學(774)
第四十四,第二軍醫大學(776)
第四十五,電子科技大學(783)
第四十六,首都醫科大學(788)
第四十七,鄭州大學(795)
第四十八,南京理工大學(804)
第四十九,南京工業大學(810)
第五十,江南大學(828)
第五十一,中國海洋大學(846)
第五十二,華中農業大學(858)
第五十三,南京師範大學(864)
第五十四,南京農業大學(866)
第五十五,東北大學(871)
第五十六,西北大學(877)
第五十七,合肥工業大學(883)
第五十八,南京醫科大學(886)
第五十九,上海師範大學(888)
第六十,西南大學(889)
第六十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895)
第六十二,第四軍醫大學(899)
第六十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904)
第六十四,華南師範大學(924)
第六十五,揚州大學(943)
第六十六,江蘇大學(947)
第六十七,西北工業大學(948)
第六十八,湘潭大學(949)
第六十九,哈爾濱工程大學(953)
第七十,暨南大學(955)
第七十一,第三軍醫大學(957)
第七十二,南方醫科大學(963)
第七十三,華南農業大學(969)
第七十四,湖南師範大學(972)
第七十五,深圳大學(975)
第七十六,天津醫科大學(976)
第七十七,北京工業大學(977)
第七十八,中國醫科大學(982)
第七十九,浙江工業大學(984)
第八十,河南師範大學(990)
第八十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991)
第八十二,西南交通大學(993)
第八十三,中國藥科大學(1000)
第八十四,河南財經政法大學(10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