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

2012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

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原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簡稱WPC)始創於2003年,經過8年發展,WPC已經成為中國風電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品牌展覽會,特別是從2010年,中國國際清潔能源終端用戶行業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開始主辦WPC之後,展覽會的權威性進一步得到提升,成功架構了從配件供應、整機組裝、到風場開發的完整產業鏈,現在的WPA已經成為亞洲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風能會議和展覽,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原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將於2012年2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它將是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風電行業洽談、交易和對話的優質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
  • 所屬專題:風能
  • 展會時間:2012-02-23~02-25
  • 所屬行業:能源礦產
基本信息,展會介紹,展品範圍,我國風能現狀,我國發展模式,海上風能開發,主辦單位,

基本信息

展會時間:2012-02-23~02-25
所屬行業:能源礦產
所屬專題:風能
展會場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
組織單位: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

展會介紹

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原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簡稱WPC)始創於2003年,經過8年發展,WPC已經成為中國風電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品牌展覽會,特別是從2010年,中國國際清潔能源終端用戶行業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開始主辦WPC之後,展覽會的權威性進一步得到提升,成功架構了從配件供應、整機組裝、到風場開發的完整產業鏈,現在的WPA已經成為亞洲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風能會議和展覽,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原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將於2012年2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是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簡稱中電聯)、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分會和德國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Koelnmesse)共同主辦,它將是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風電行業洽談、交易和對話的優質平台。
本屆展會獲得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等國內14家電力集團的大力支持。同時,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原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將與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同期舉行,提供一個獨特的清潔能源產業貿易和信息交流平台。WPC將展覽和會議相結合,為行業人士提供絕佳的交流平台,將吸引國內外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優秀企業、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的演講和參會嘉賓,共同探討世界各國及中國清潔能源行業的現狀、機遇和挑戰,以及未來將如何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行業,以適應我國當前的需求,積極發展和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體系。
2012新亮點
在更名"2012中國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後,本屆展會首次將展出時間調整至2月份。新檔期是在徵求了業內製造商與買家意見後確定的,並移師交通便捷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希望在新一年的早春,為各方揭開中國風電行業欣欣向榮的又一篇章。

展品範圍

可再生能源:
風能
太陽能光伏
太陽能熱利用
生物燃料
生物質能
沼氣
水能
地熱能
能效技術:
節能交通工具
節能樓宇的建設與維護
工業節能
節能裝置
能源儲存
併網:
智慧型電網
儲存
輸電
併網技術
從整機到每一個零部件
風力發電機組生產銷售:
大、小型風電機組、水泵系統、風電場開發、項目開發、項目運營、電力公司
風力發電機配件:
葉片、制動系統、控制系統、電氣系統、齒輪箱、液壓裝置、軸承、監控裝置、緊固件、安全保護設施、塔架、測風設備、複合材料
配套服務:
基建、設計、工程、環保、維修測試、運輸、風資源

我國風能現狀

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與分布
我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複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我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氣壓分布和大氣環流,增加了我國季風的複雜性。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裡空氣十分嚴寒乾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乾燥的西北風侵襲我國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我國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我國,登入我國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入,但次數很少。
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其他地區一般為偏西風,夏季大約以唐古拉山為界,以南盛行東南風,以北為東至東北風。 我國幅員遼闊,陸疆總長達2萬多公里,還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邊緣海中有島嶼5000多個,風能資源豐富。我國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均達到 6米/秒以上。一般認為,可將風電場風況分為三類:年平均風速6米/秒以上時為較好;7米/秒以上為好;8米/秒以上為很好。可按風速頻率曲線和機組功率曲線,估算國際標準大氣狀態下該機組的年發電量。我國相當於 6米/秒以上的地區,在全國範圍內僅僅限於較少數幾個地帶。就內陸而言,大約僅占全國總面積的 1/100,主要分布在長江到南澳島之間的東南沿海及其島嶼,這些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以及風能資源豐富區,包括山東、遼東半島、黃海之濱,南澳島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內蒙古從陰山山脈以北到大興安嶺以北, 新疆達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張家口北部等地區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頂。
根據全國氣象台部分風能資料的統計和計算,中國風能分區及占全國面積的百分比見下表。 表 中國風能分區及占全國面積的百分比 指標 豐富區 較豐富區 可利用區 貧乏區 年有效風能密度(W/m2) >200 200~150 <150~50 s累計小時數(h) >5000 5000~4000 <4000~2000 s累計小時數(h) >2200 2200~1500 <1500~350 <350 占全國面積的百分比(%) 8 18 50 24 太陽輻射的能量到地球表面約有2%轉化為風能,風能是地球上自然能源的一部分,我國風能潛力的估算如下: 風能理論可開發總量(R),全國為32.26億千瓦,實際可開發利用量(R’),按總量的 l/ 10估計,並考慮到風輪實際掃掠面積為計算氣流正方形面積的 0.785倍〔1米直徑風輪面積為 0.52 Xπ= 0.785(平方米)〕,故實際可開發量為: R’=0.785R/10=2.53(億千瓦)。

我國發展模式

中國屬於能源進口大國,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中國風資源豐富的廣大的農村地區,中國政府應加大對風電設備的購買補貼,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屋頂的補貼,如果全國農村家用電能做到一半自給,能可以節約電能每年20億度以上 。希望國家加大這方面運作力度。

海上風能開發

中國10m高度層的風能資源總儲量為32.26億kW,其中實際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儲量為2.53億kW。
東南沿海及其附近島嶼是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有效風能密度大於或等於200W/m2的等值線平行於海岸線;沿海島嶼有效風能密度在300W/m2以上,全年中風速大於或等於3m/s的時數約為7000~8000h,大於或等於6m/s的時數為4000h。
新疆北部、內蒙古、甘肅北部也是中國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有效風能密度為200~300W/m2,全年中風速大於或等於3m/s的時數為5000h以上,全年中風速大於或等於6m/s的時數為3000h以上。
黑龍江、吉林東部、河北北部及遼東半島的風能資源也較好,有效風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全年中風速大於和等於3m/s的時數為5000h,全年中風速大於和等於6m/s的時數為3000h。
青藏高原北部有效風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間,全年風速大於和等於3m/s的時數為4000~5000h,全年風速大於和等於6m/s的時數為3000h;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密度小,所以有效風能密度也較低。
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廣東、廣西的山區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和西藏的雅魯藏布江,為風能資源貧乏地區,有效風能密度在50W/m2以下,全年中風速大於和等於3m/s的時數在2000h以下,全年中風速大於和等於6m/s的時數在150h以下,風能潛力很低。

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德國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北京市分會
承辦單位:
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會展中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力行業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
北京國際展覽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