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批覆的國家戰略區域規劃

2009年批覆的國家戰略區域規劃

珠江三角洲地區。海西經濟區。江蘇沿海。橫琴。關中—天水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中部地區。北部地區。圖們江區域。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國家戰略區域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批覆的國家戰略區域規劃
  • 地區:珠江
  • 時間:2009年
  • 性質:規劃
珠江三角洲地區,規劃綱要主要內容,海西經濟區,江蘇沿海,橫琴,關中—天水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中部地區,北部地區,圖們江區域,黃河三角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

1月7日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初步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明顯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最佳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區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區域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粵港澳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3%。

規劃綱要主要內容

目錄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30年改革發展的成就
(二)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三)重要意義
二、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8
(一)指導思想
(二)戰略定位
(三)發展目標
三、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
(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三)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
(四)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
(五)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六)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推進核心技術的創新和轉化
(二)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
(三)構建開放型的區域創新體系
(四)深化國家與地方創新聯動機制
(五)加強自主創新環境建設
五、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
(一)建設開放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二)構建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
(三)建設人水和諧的水利工程體系
(四)構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網路體系
六、統籌城鄉發展
(一)提高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建立以城帶鄉、以工補農新機制
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最佳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
(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區發展水平
(四)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
(五)帶動環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快發展
八、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九、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一)優先發展教育
(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
(三)健全住房保障體系
(四)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五)建設和諧文化
十、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一)創新行政管理體制
(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三)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
(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五)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先行作用
十一、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
(一)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推進與港澳更緊密合作
(三)提升對台經貿合作水平
(四)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
(五)加強與東協等國際經濟區域的合作
十二、規劃實施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強統籌協調
(三)加強監督檢查

海西經濟區

5月14日《支持福建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到2012年,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
海西經濟區海西經濟區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台工作、統一祖國,並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巨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它面對台灣,毗鄰台灣海峽,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個肩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歷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截止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擴張,包括福建福州廈門泉州漳州龍巖莆田三明南平寧德以及福建周邊的浙江溫州麗水衢州;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揭陽總計20市。

江蘇沿海

6月10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到201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0元,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先進制造業比重持續上升,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整體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南通和鹽城三市,陸域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地處我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後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連雲港等三市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批連雲港等三市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批

橫琴

6月24日《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橫琴未來的發展將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把橫琴建設成為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慧型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到2015年,人口規模為12萬人,人均GDP為12萬元;到2020年,人口規模為28萬人,人均GDP為20萬元。
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橫琴島是珠海市第一大島,該島位於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側,南瀕南海,與澳門三島隔河相望,最近處相距200米,距澳門機場3公里,距珠海機場約8公里,距香港41海里。全島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2008年末,島內人口7585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

關中—天水經濟區

6月25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加快推進西(安)鹹(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關中—天水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該區規劃範圍包括我省西安市、鹹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市、商洛部分縣(商州、洛南、丹鳳、柞水)、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甘肅省天水市所轄行政區域,處於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戰略要地,是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里,2007年末總人口為2842萬人,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陝南的漢中、安康,陝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包括發展基礎、總體要求、空間布局、構建創新型區域、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改革開放、政策措施等11個部分。

遼寧沿海經濟帶

7月1日《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 到2012年,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超過全國沿海地區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00元。遼寧沿海經濟帶包括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這6個城市。實際上,在2005年,遼寧省就提出了所謂的沿海經濟帶,當時被稱為“五點一線”。對於整個東北來講,遼寧沿海地區是東北地區惟一沿海地帶,從這個角度講,遼寧沿海經濟帶可以說是東北沿海經濟帶,它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會引領整個東北的振興。
遼寧沿海經濟帶遼寧沿海經濟帶

中部地區

9月23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到2020年,中部地區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區域內部發展更加協調,與東西部合作更加緊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本公共服務趨於均等化,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整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內的中部地區,是中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以來,中部六省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區也面臨著諸多制約長遠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過程中,要進一步發揮中部地區比較優勢,增強對全國發展的支撐能力。

北部地區

1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濱海新區行政區劃的訊息公布,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

圖們江區域

11月16日《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 到2012年,琿春市對外開放視窗功能顯著提升,延(吉)龍(井)圖(們)開放前沿功能進一步完善,長吉的腹地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區域整體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長吉圖經濟總量在現有基礎上力爭翻一番,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生態環境更加優良,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0%以上。
本規劃的主要範圍是中國圖們江區域的核心地區,即吉林省範圍內的長春市、吉林市部分區域和延邊州(簡稱長吉圖),同時輻射我國其它參與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的遼寧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區,並涉及我方與周邊國家合作的相關內容。
長吉圖面積7.3萬平方公里,人口達1100萬,經濟總量為3600億元。先導區的含義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吉林省對外開放的載體,二是中國參與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核心區,三是帶動和引導吉林省快速發展的中心區,四是提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行區。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立足圖們江,面向東北亞,服務大東北,全面推進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對東北亞國際合作未來的影響:一是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是我國整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東北亞的經濟技術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二是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將成為我國建立和諧東北亞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目前,東北亞區域的GDP總量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1/5,中日韓三國的GDP總量占亞洲經濟總量的73%,東北亞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

黃河三角洲

11月23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 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到2010年達到5300億元左右,力爭比2005年翻一番。地方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58∶3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00億元,年均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
廣義的黃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國天津市、南至廢黃河口、西起河南省鞏義市以東黃河沖積泛濫地區;狹義的指1855年以後,黃河在山東省利津縣以下沖積成的三角洲。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鹽漬化嚴重,大部仍為荒地。入海的泥沙約有40%在河口附近淤積,形成攔門沙、沙嘴及其兩側的爛泥灣。海岸線平緩。黃河尾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變高,排洪不暢,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為原因,入海水道經常改變,平均約8年改道一次。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平均約8年改道一次。現在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於地殼長期下沉區,第三紀即有石油形成。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黨的十七大提出,發展海洋產業,構築現代產業體系。2009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當前山東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和部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努力打造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
藍色經濟區是以臨港、涉海、海洋產業發達為特徵,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產業為特色,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海洋經濟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前美國80%的GDP受海洋經濟、海岸經濟驅動,75%的就業率與海洋經濟有關。日本和韓國國土面積一個是我國的1/25,一個是我國的1/97,但2008年他們的GDP卻分別是我國的1.12倍和1/5強,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海洋經濟和臨海產業的帶動發展。從世界範圍看,新一輪藍色經濟發展熱潮迅速興起,擁有海洋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山東半島處於環渤海經濟圈、黃海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海洋產業總體規模在國內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5346億元,占全國的18%,多項指標在全國排名第一。優越的海洋區位、資源、科教等綜合優勢,使山東半島發展藍色經濟,成為東北亞藍色經濟高地,成為中國海洋生態文明的示範區的條件得天獨厚。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12月12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生態產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產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撫州宜春上饒吉安市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國土面積為5.12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經濟總量占江西省60%。該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鄱陽湖又是長江的重要調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6%。鄱陽湖水量、水質的持續穩定,直接關係到鄱陽湖周邊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長極之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條件。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38個縣市區  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九江縣、彭澤縣、德安縣、星子縣、永修縣、湖口縣、都昌縣、武寧縣;鄱陽縣、餘干縣、萬年縣;東鄉縣;浮梁縣;餘江縣;新幹縣  瑞昌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樂平市;貴溪市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潯陽區、廬山區;珠山區、昌江區;月湖區;臨川區;渝水區  共青城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