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5年,大連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帶領全市人民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雙重機遇,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動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發展預期目標。現將2005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公報如下:

一、綜 合
經濟總量: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本市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評價中列第六位,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0億元(根據國家統計局統一要求,統計公報按經濟普查數據和新的核算口徑計算,並作為下一年度的基數。按原口徑計算完成22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5.2億元,增長11.7%;第二產業增加值994.0億元,增長15.3%,其中工業增加值853.5億元,增長14.6%;第三產業增加值970.8億元,增長13.7%。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8.6:46.2:45.2,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9%、48.5%和43.6%。按戶籍平均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38155元,按年末匯率折算超過4700美元。
財政稅收:財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1.42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如剔除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因素影響,可比增長18.7%)。其中,市本級71.42億元,增長26.9%(可比增長18.2%);區市縣級80億元,增長31.4%(可比增長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7.7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基本建設、社會保障及撫恤社救、科技三項費和教育支出分別增長28.4%、22.7%、24.1%和21.9%。國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37.25億元,增長11%(如剔除免抵調庫因素影響可比增長6.4%);地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20.34億元,增長17.1%。海關代徵稅收156.14億元(大連海關數),增長7%。
價格指數:價格總水平漲勢小幅回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指數為101.4,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和服務項目價格指數分別為100.0和106.0(見表一)。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指數為104.2,比上年回落0.43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16.02,比上年回落0.65個百分點。
表 一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指標
以上年同期價格為100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1.4
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
100.0
服務項目價格指數
106.0
其中:食品
100.7
菸酒及用品
101.8
衣著
101.9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1.9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99.0
交通和通信
97.7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6.7
居住
102.9
二、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總量: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10.5億元,比上年增長53.7%,增速創近12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城鎮投資856.8億元,增長46.0%;農村投資253.7億元,增長86.7%。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建設項目投資591.5億元,增長59.2%;房地產開發投資265.3億元, 增長23.3%。
投資結構: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53.5億元,增長59.6%;第二產業投資398.3億元,增長94.3%;第三產業投資658.7億元, 增長36.1%。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4.6:28.4:67調整為4.8:35.9:59.3。
按所有制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298.5億元,增長38.6%;非國有經濟投資812.1億元, 增長60.1%。國有與非國有經濟投資比例由上年的30:70調整為27:73。
城市建設項目:城市綜合功能進一步完善。全市完成城建重點項目109項,實現投資額200.6億元,比上年增長42%。泰山熱電廠建成並投入運營,世界博覽廣場竣工投入使用,莊河電廠開工建設,紅沿河核電站實施“五通一平”建設。分別完成城市煤氣管網、供水管網、排水管網建設改造 43.2公里 、 50公里 和 30公里 ;分別解決居民住宅煤氣配套3萬戶、居民用水困難8萬戶;新增供熱面積396萬平方米。友誼街立交橋工程竣工;快軌金州線、勝利橋等3座跨鐵路橋工程開工建設;完成解放路等10條道路的拓寬改造;新建20處港灣式公車站;整修街巷路804條、151萬平方米。建成泉水和老虎灘2座污水處理廠。市政府投資2200萬元,購置掃路車38台、密封壓縮垃圾車20台等,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40.3%。
三、對外經濟 旅遊 會展
利用外資:對外開放再上新台階。全年協定契約外資金額46.0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5%。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0.02億美元,可比增長141.6%(原口徑為30.04億美元,增長36.4%),其中第二產業6.94億美元,第三產業3.03億美元,所占份額分別為69.3%和30.3%。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058家,比上年增加95家。其中,總投資額超 1000 萬美元的大項目有235家,增加83家;超3000 萬美元的有23家。德國大眾等1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連新辦了19家企業。新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投資性公司24家。全市外商投資企業完成出口額95.1億美元,增長27.7%;實現利潤總額48.3億元,其中盈利額超500萬元的企業有219家,比上年增加19家。
對外貿易:出口結構不斷最佳化。據海關統計,大連地區內企業(含省公司)完成進出口總額25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進口118.1億美元,增長19.7%;出口137.8億美元,增長27%。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235.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進口110.88億美元,增長19.5%;出口124.35億美元,增長22.5%。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占自營出口總額的44.8%和23.7%(見表二)。
表二 自營進出口額完成情況
指 標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進出口總額
235.23
21.0
出口額
124.35
22.5
其中:一般貿易
36.34
32.6
加工貿易
82.93
26.2
其中:機電產品
55.76
19.2
高新技術產品
29.46
11.0
進口額
110.88
19.5
其中:一般貿易
39.31
22.6
加工貿易
59.47
23.9
其中:機電產品
43.14
2.7
高新技術產品
24.54
0.0
對外合作:全年簽訂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契約820項,契約金額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7%;完成營業額2.5億美元,增長3.4%。外派勞務人員2.65萬人次,增長7.7%。新批對外投資項目19項,中方投資3368萬美元,增長1倍。
旅遊: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19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 18.8%;接待海外遊客60萬人次,增長15.4%。實現旅遊總收入210.9億元,增長24%。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78.1億元,增長26.1%;旅遊創匯4億美元,增長15%。截至年末,全市擁有星級賓館(飯店)155家,增加30家;旅行社362家,增加42家,其中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29家,增加1家;國家A級旅遊區(點)12個,其中 4A 級8個;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21個,其中工業旅遊示範點6個。
會展:全年舉辦展覽項目123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貿易成交額323億元。有7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中外參展商近7萬人次,參觀人數410萬人次。在 2005年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上,本市政府組織的大連周活動獲中國館“最佳創意獎”。
四、農 業
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持續較快發展。全年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現價總產值3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8%)。其中,農業產值78.8億元,林業產值4億元,牧業產值88.5億元,漁業產值140.7億元,分別增長6.9%、14.3%、23.9%和11.8%。水產、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1.7%。
農牧產品產量:主要農牧產品產量持續增長。完成糧食總產量 135.6萬噸,單產達到 4889公斤 /公頃;水果總產量98.1萬噸,蔬菜總產量240.6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7%和4.9%。肉、蛋、奶總產量分別為51.6萬噸、22.2萬噸和10.2萬噸,增長13.7%、14.9%和3%。
漁業:完成地方水產品總產量220.1萬噸,比上年增長2%,其中海水養殖產品產量133.3萬噸,增長3.4%。苗種產值15.1億元,增長32.5%。海參產量1.59萬噸,增長34.4%。新增海參港池及底播養殖面積0.8萬公頃、海水陸地工廠化養殖面積6萬平方米、灘涂貝類增養殖面積0.87萬公頃、蝦夷扇貝底播增殖面積1萬公頃。
林業:造林綠化創歷史最好水平。全年農村植樹1.04億株,新植樹木平均成活率達到93%,高於國家規定標準8個百分點。新增造林、封山育林面積各3.3萬公頃。營造綠色屏障100公里、綠色通道552公里 。新建綠化村100個,實施圍綠項目20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5%。本市獲“遼寧省綠化模範市”稱號。
現代農業:引進新品種186個,推廣農業增產新技術68項。新建擴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99個。本市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稱號。新建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各10個;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44個、綠色食品46個、有機食品8個。本市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先進單位”。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9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3.4%;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47%,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水利建設:新建各類水源工程945項;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1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15萬畝;新修加固堤防 279.42公里 ;除險加固水庫16座。
五、工 業
瞪???span>工業經濟穩步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完成總產值2562.8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增加值643.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銷售產值2523.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工業產品:工業生產適應市場能力提高,主要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見表三)。其中,房間空氣調節器、民用鋼質船舶、行動電話機和傳真機分別增長1.5倍、51.9%、73.7%和47.7%。
表三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計算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啤酒
千升
477833
27.0
軟飲料
萬噸
18.5
57.6
服裝
萬件
9363.28
8.4
橡膠輪胎外胎
萬條
343.8
32.7
氫氧化鈉(燒鹼)
萬噸
2.2
43.0
化學藥品原藥

167.6
2.2倍
成品鋼材
萬噸
110.2
7.1
原油加工量
萬噸
1967.9
0.8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557.4
30.5
煤氣
萬立方米
26767
19.0
金屬切削工具機
萬台
4.02
21.6
滾動軸承
萬套
9131.47
13.5
積體電路
萬塊
137
-64.3
製冷空調設備
萬台(套)
45.3
-11.3
房間空氣調節器
萬台
208.7
152.9
民用鋼質船舶
萬總噸
138.1
51.9
傳真機
萬台
39.2
47.7
家用電冰櫃
萬台
94.3
22.3
冷櫃
萬台
7.8
27.5
行動電話機
萬部
102
73.7

萬隻
139.35
6.5
發電量
億千瓦時
133.1
5.6
工業基地建設:“四個基地”合計實現工業增加值444.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96%。其中,石化工業165.47億元,增長33.0%;現代裝備製造業186.96億元,增長20.4%;船舶製造業32.4億元,增長31.6%;電子信息產品工業59.3億元,增長4.4%。
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67.3億元,比上年增長89.1%。大連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擴能改造已基本形成3000萬噸煉油能力。國家戰略儲備油基地部分儲罐開始安裝。旅順南路軟體產業帶進展順利,國家級動漫遊產業基地、光產業園55萬LED晶片用外延片等項目開工建設。造船重工和新船重工整合重組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為中國造船工業的“旗艦”。中遠30萬噸修船塢基本完工。
工業經濟效益: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55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1.1%;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總額34.6億元,扣除石油煉化行業影響比上年增長10.95%。
六、建築業 房地產開發
建築業:建築業生產持續快速發展。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453.8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其中,民營企業完成386.1億元,增長31.3%,占建築業總產值的85.1%。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2.1萬元/人,增長13.1%。
房地產開發: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1570萬平方米, 比上年增長11.1%;竣工面積390.5萬平方米, 下降15.2%。完成商品房銷售額187.4億元,增長17.2%,其中住宅銷售額167.5億元, 增長19.9%。商品房銷售面積504.6萬平方米,增長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68.1萬平方米,增長3.1%。
市內四區存量房累計成交3萬宗,比上年增長19.9%;成交面積273. 1萬平方米 ,增長32.4%;成交額79.7 億元,增長56.9%。
七、交通運輸 郵電通信 倉儲業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平穩較快發展。運輸企業完成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1977.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實現貨物周轉量1923.3億噸公里, 增長18.6%。實現旅客周轉量110.3億人公里,增長2.1% (見表四)。
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1億噸,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外貿吞吐量6377萬噸,增長29.6%;貨櫃吞吐量268.8萬標箱,增長21.6%;旅客吞吐量615.4萬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540.7萬人次,增長17.2%;貨郵吞吐量 12.91萬噸,增長9.9%。
表四 貨物、旅客周轉量及港口貨物吞吐量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億噸公里
1923.3
18.6
其中:公路
億噸公里
62.7
5.9
水運
億噸公里
1687.7
20.8
民航
億噸公里
0.5
-2.1
旅客周轉量
億人公里
110.3
2.1
其中:公路
億人公里
32.9
4.3
水運
億人公里
7.9
-1.3
民航
億人公里
24.3
0.2
港口貨物吞吐量
億 噸
1.71
17.7
港口貨櫃吞吐量
萬標箱
268.8
21.6
航運中心建設:航運中心建設步伐加快。航運業年內完成投資額104.1億元。41項水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4.98億元。其中,港口公用基礎設施6項,完成投資13.79億元;港口經營性設施33項,完成投資60.98億元。大窯灣貨櫃碼頭二期工程兩個泊位投產,三期工程開工建設;大連灣通用雜貨泊位、保稅區汽車碼頭等項目進度加快。“區港聯動”試點穩步推進,保稅港申辦工作開始啟動。煙大火車輪渡鐵路、碼頭主體工程竣工,土羊高速公路、大窯灣疏港高速公路、沈大與丹大高速公路連線線和金窯鐵路複線開工建設。航運中心輻射領域擴大,全年新增外貿貨櫃航線15條、國際航空線11條。
郵電通信業: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9億元(2000年不變價格),比上年增長22.1%。完成特快專遞209.2萬件,增長9.2%。郵政儲蓄年末餘額97億元,增長37.2%。截至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達326萬戶,增加33萬戶,其中無線市話(小靈通)用戶91.8萬戶,增加19.6萬戶;國際網際網路寬頻用戶41.5萬戶,增長7.8%。固定長途電話通話量2.1億次,增長15%。新增行動電話用戶62.5萬戶,增長26.3%。
倉儲業:截至年末,大連口岸倉儲業擁有各類經營性倉庫340家,占地面積990萬平方米,儲存能力938萬噸。其中,國家主要的糧食儲備基地—南關嶺國家糧食儲備庫儲存能力為100萬噸,北良港儲存能力為147萬噸。
八、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城鄉消費品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2億元,比上年增長 13.5%。其中,私營及個體經濟零售額508億元,增長11.6%;股份制經濟零售額132億元,增長35.9%;外商及港澳台經濟零售額60億元, 增長18.9%。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02.8億元,增長14.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9.9億元,增長11%;其他行業零售額9.3億元,增長4.9%。
居民消費:轎車、家居和通信類商品持續旺銷。全年汽車零售4萬輛,比上年增長13.3%。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主要消費品零售量中,行動電話34.8萬部, 增長19.9%;攝像機1.2萬台, 增長1倍;數位照相機3萬台,增長2.5倍;家用空調器4.3萬台,增長8.1%;微型計算機6.2萬台,增長29%(見表五)。
表五 主要消費品零售量
消費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汽車
萬輛
4.0
13.3
其中:轎車
萬輛
2.5
8.6
行動電話
萬部
34.8
19.9
攝像機
萬台
1.2
101.4
照相機
萬台
4.8
50.9
其中:數位照相機
萬台
3.0
251.8
家用空調器
萬台
4.3
8.1
彩色電視機
萬台
14.1
-5.3
家用洗衣機
萬台
9.0
-2.1
微型計算機
萬台
6.2
29.0
商貿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改造了高爾基路咖啡一條街、經典生活休閒區等7條特色商業街。新增大型商業設施11個,其中品牌專業店6個,綜合超市1個,現代批發商城1個,現代百貨店3個。新增連鎖店 281 個,年銷售額234億元。新設放心食品櫃檯 115 個、地產優質農副產品專櫃(專區)72個。實施“千村百鎮”市場工程,改造建設新型業態農家店、農資店614個。世界500強的美國星巴克、英國百安居將中國東北區總部設在大連,大洋百貨將中國區總部設在大連。
九、金 融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業擁有分行(分公司)級以上金融機構63家,其中銀行32家,保險公司22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商品交易所及經紀公司7家。金融資產總計4670億元,金融從業人員4萬餘人。
銀行: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年末餘額3451億元,比年初增加471.6億元,增長15.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年末餘額1665.6億元,比年初增加212.3億元,增長14.6%。本外幣貸款餘額2555.2億元,比年初增加383.4億元,增長16.7%。全市銀行間外匯市場共開放250場,辦理外匯交易5245筆;成交金額折合18.75億美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0%。
保險:實現保費收入57.3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3億元,增長11.9%;人身險保費收入41億元,增長8.4%。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13.94億元,增長12.4%,其中財產險9億元,人身險4.94億元。全市保險深度(即保費額占GDP比重)為2.7%,保險密度(即人均保費額)為1018元/人。日本財產保險公司首批獲準升格為法人公司,其中國區總部設在大連,是迄今為止我國批設的兩家外資法人保險公司之一。
期貨:大連商品交易所實現期貨契約成交量1.98億手,比上年增長13%,占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61%;成交額4.7萬億元,下降7%,占全國期貨總成交額的35%。大豆期貨交易繼續保持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大連商品交易所共有會員單位194家,全年繳納稅金0.6億元。
證券:轄區證券市場客戶資產總計103.3億元,其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18.3億元;託管股份總市值85億元;累計開戶50萬戶,實現證券交易額731億元。大連傅氏雙金屬在美國OTCBB市場借殼上市。
十、科技 質量技術監督
高新技術: 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10.1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20億元,增長3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10億元,增長24.7%。新組建數控系統、光電子等10個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洋科技研製成功兩個品種中高檔數控系統樣機,與大連工具機集團合作共同開發32軸五聯動高檔數控系統。國家一類新藥“注射用心肌肽素”獲得新藥證書和藥品註冊批件,投入批量生產。
科技成果: 首次設立大連市最高科學技術獎和科學技術功勳獎。全年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462項,其中國家級110項。有15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省、市級科技獎勵。水稻“連粳2號”等9個品種成功搭載神舟六號,填補了遼寧省太空育種空白;“中華06”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試車成功,燃料電池示範車試運行。新建科技孵化器及二次孵化基地6個,在孵企業達到1800家。中科院科技創新園落戶大連。組建成立大連市科技創業投資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市分行共同建立創新孵化融資平台。
專利和技術契約:全年專利申請5573件,比上年增長27.3%;專利授權1471件,增長34.2%。簽訂各類技術契約5360項,增長21.8%;技術交易額17.75億元,增長18.2%。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世界輪椅基金會主 席貝林 先生捐贈的價值1000萬美元非洲野生動物標本已經到位;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合作建立了大連科技人才海外培訓基地;“中日友好大連人才培訓中心”項目完成主體工程施工。
質量技術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年內對19類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綜合合格率為82.5%。對3321家企業、5896個批次的產品開展定期檢驗,合格率為83%。共立案查處假冒偽劣案件564件;查處假冒偽劣商品貨值516萬元;端掉制假窩點26個;銷毀假冒偽劣商品貨值1.5萬元。
全年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150項,累計采標2670項。制定地方農業標準技術規範10項;建立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20家。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4萬餘戶,辦理條碼系統成員560戶。計量器具受檢32.2萬台(件),其中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9.1萬台(件)。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查,共檢查電梯8788部、鍋爐3481台、壓力容器2875台、起重機械5019台、廠內機動車7066台等。
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截至年末,本市中國名牌產品數量達到8個,137種產品獲得遼寧省名牌產品稱號,繼續保持了中國名牌數量和遼寧名牌數量在全省各市的領先地位。另有8個產品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資格,本市的國家免檢產品數量已達到14個。大連海參、大連鮑魚獲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珍奧”、“獐子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其中“獐子島”是海產品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十一、教 育
基礎教育:全市學前3年兒童受教育率達到90%。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5%。國中入學率為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1%。普通高中在校生12萬人,比上年增長8.5%;高考錄取率為86.8%,其中本科院校錄取率54.1%。
中等職業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0.5萬人,比上年增長11.4%。其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6萬人,增長6.5%;職業高中(職業中專)3.5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技工學校在校生3.8萬人,增長15.2%。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2.8萬人。
普通高等教育: 在連普通高等院校本、專科(含高職)在校生18.2萬人,比上年增長15.7%。其中,市屬高等院校普通本、專科(含高職)2.4萬人,增長5.9%;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及普通高校民辦二級學院4.2萬人,增長42.6%。在連高校和芯所博士、碩士研究?span>2.2萬人,增長23.5%。普通高等教育機構博士畢業生329人,碩士畢業生3129人,本科畢業生2.4萬人,專科畢業生1.2萬人。
成人教育: 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4.9萬人,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學校1.2萬人,增長35.3%;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學院3.7萬人,增長6.8%。高等教育自學考試23.6萬科次,有5120人年內獲得本、專科畢業證書。民辦非學歷培訓機構796個,結業人數31.3萬人,在學人數29.7萬人。
中國小教師: 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9.5%,其中專科及以上學歷達到63.1%,提高6.6個百分點;國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8.8%,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52.6%,提高6.3個百分點;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6.3%。
辦學設施: 全年市縣(市、區)兩級政府投入8000多萬元,初步建成了覆蓋全市的遠程教育網路,620所城鄉中國小實現了ADSL寬頻接入。年內又有84所中國小達到標準化學校的建設標準。全市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完成校舍建設工程17項、建築面積10. 5萬平方米 。在連普通高等院校新增校舍面積41.7萬平方米。
十二、文 化
截至年末,全市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公共博物館6個,文化藝術館12個,文化站160餘個。
藝術表演:市直專業劇團完成國內外演出900餘場,其中國外演出400餘場。圓滿完成了第十七屆大連國際服裝節開幕式、WTO非正式小型部長會議、20國集團財長及央行副手會議等大型國際會議演出任務。在“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演出活動中,各專業劇團為農村中國小校演出102場,觀眾17萬人次。大連歌舞團應邀參加了東亞運動會開幕式演出;在俄羅斯舉辦的第五屆太平洋地區國際舞蹈節上,大連藝術學校獲得5個最高獎中的3個獎項。
社會文化活動:繼續組織了“打造文化大連”系列活動,命名“大連市特色文藝活動基地”32個;3支公益電影放映隊赴農村放映電影1012場,觀眾34萬人次。成立了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完成了“漁民號子”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整理、編制、申報工作。莊河市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
新聞出版: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市、區、縣(市)政府部門軟體正版化工作。本市被國家著作權局授予“全國首家軟體著作權保護示範城市”。成功舉辦了第五屆大連圖書博覽會。
文化市場管理:認真貫徹實施新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在創建文明城市迎檢工作中,全市出動稽查人員3.7萬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場所近3萬家次,限期整改880家,吊銷許可證3家。收繳非法圖書及音像製品13萬多冊(盤)、盜版光碟近8萬盤。
文博工作:對董家溝漢代墓地進行了初步試掘,發掘出土文物數百件。完成已發掘的營城子漢代5室大墓的罩房維護工程,進行了營城子漢墓的室內整理修復工作,修復器物2000件。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網上檔案建設工作全部完成。
十三、衛 生
截至年末,全市擁有醫療機構2311個(含診所1518個、衛生所279個),其中醫院236家(含105家鄉鎮衛生院)。編制床位數28886張,實有床位數27488張,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4.46張;衛生工作人員4.01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3萬人,每千人擁有醫生2.48人。人均期望壽命77.54歲。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20.66/10萬,嬰兒死亡率為7.44‰。全市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和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達到90%和92.3%。
預防保健:市內四區已建立5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城區人口全覆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得到鞏固。新創建省級衛生鄉鎮2個,省級衛生村6個。截至年末,本市已創建國家衛生鄉鎮8個,居東北地區各市首位。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41%,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9.76%,分別比上年提高5.19個和2.39個百分點。全市兒童計畫免疫接種率達99.51%。
醫學科研:全市組織申報醫學新技術項目428項,其中190項準入套用臨床,30項達到填補國內或省內空白水平。組織申報科研課題248項,其中107項列入科研計畫。
衛生設施建設:利用1980萬元國債資金建設的3個區(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5個傳染病院(區)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年內政府投資9419萬元,用於67個農村鄉鎮衛生院、6個婦幼保健院、27個急救分站和5個急救分中心的建設。
十四、體 育
民眾體育:首次開展了市民體質監測工作。市體育總會及所轄40個單項體育協會,參加省級以上賽事23次、市級以上賽事106次,國際交流活動9次。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大連國際徒步大會,“創造了世界徒步史上參加人數之最”(世界徒步聯盟主 席伊勒 先生的評價)。本市被列為中國內地唯一的世界徒步候選城市。
競技體育:大連實德足球隊奪得中超聯賽和“足協杯”兩項冠軍,實德女足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在全國第十屆運動會上,大連籍運動員獲得了遼寧省代表團31枚金牌中的11枚,實德女足代表遼寧省參賽獲得亞軍。設立“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重點基地”6所。首次開展了大連市“百名全民健身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百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優秀教練員”的評選活動。
承辦賽事:年內共舉辦、承辦市級以上比賽45項182次。成功舉辦了第十九屆大連國際馬拉松賽和第十屆大連市運動會。
十五、環境保護
環境質量: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空氣中四項污染物均值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污染指數(API)Ⅱ級以上(良好)天數347天,其中Ⅰ級(優)天數61天。近岸海域水質中各項污染物年均值基本符合所在功能區標準,市區南部沿海、大窯灣、小窯灣、營城子灣水質各項監測指標年均值符合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地表水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城市交通噪聲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建設項目管理: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全年審批建設項目6145個,驗收竣工項目3318個;環保投資5.5億元,占審批建設項目總投資3.7%。
環境污染防治:對152個環境污染項目進行治理,完成污染治理126項,削減二氧化硫398噸、煙塵565噸、COD 398噸。完成100家重點企業排污核定,發放排污許可證50家,對5家企業強制進行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 “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保專項行動”,重點開展了土法木材烘乾窯整治等15項專項行動,檢查企業3195家,查處違法企業314家,關閉取締污染嚴重企業12家,停業治理企業5家。本市榮獲“全國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先進單位”稱號。強化危險廢物管理,在全國率先實行危險廢物轉移網上申報,完成危險廢物轉移3652次、4.4萬噸。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海軍廣場等7個區域拆爐併網工程,拆除鍋爐203台、煙囪165根,併網供熱面積增加202萬平方米;共削減煙塵272.3噸、二氧化硫254.1噸、氮氧化物212.3噸。完成南部海濱風景區改造綠化、大連淺海灘涂貝類增養殖和金州灣浮筏綜合養殖生態示範工程。啟動甘井子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和凌水灣上游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大化棉花島渣場振興路南側綠化工程。
環境信訪:組建大連環境投訴應急指揮中心,受理環境信訪6256件,處理率100%,民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
自然生態保護:完成莊河仙人洞鎮和長海獐子島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完成旅順三澗堡鎮等6個《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和《大連城山頭自然保護區2006-2020年總體規劃》。完成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4家企業單位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命名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城市園林綠化:完成城市植樹52萬株,新增綠地90萬平方米,新建改建黑石礁公園等10處公園。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10.1平方米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3%。
十六、人口 就業
人口和計畫生育: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各項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國、全省先進水平。年末戶籍總人口為565.3萬人,比上年末淨增3.7萬人,機械增長占主導因素。在年末戶籍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317.4萬人,比重為56.2%。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市常住總人口602 萬人,人口出生率5.61‰,死亡率5.21‰,自然增長率0.4‰,出生及死亡人口數量均保持正常年份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99.5%,綜合節育率86.3%,晚婚率87.5%,總和生育率0.86。男性平均初婚年齡28.3歲,與上年持平;女性平均初婚年齡26.1歲,提高了0.1歲。金州區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稱號,瓦房店市、普蘭店市獲“遼寧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稱號;西崗區、沙河口區獲“2001-2005年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縣(市、區)”稱號。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工作穩步推進,6054名農民享受到扶助待遇。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成功舉辦大連市首屆“人口與發展論壇”。
從業人員: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年末從業人員87.8萬人,其中在崗職工80.7萬人,離崗職工5.5萬人。鄉村年末實有從業人員134.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70.8萬人。
企業註冊登記:據市工商局統計,全市年內新註冊登記各類企業12179戶,比上年下降6.8%;註冊資本(金)329.28億元,比上年增長23.9 %。其中,外商投資企業738戶,註冊投資總額27.96億美元,註冊資本18.12億美元,外方認繳出資額15.21億美元;私營企業10169戶,從業人員15.2萬人(其中投資者21931人),註冊資本(金)103.2億元。新登記個體工商戶4.1萬戶,從業人員6.4萬人,資金額64.3億元。
城鎮再就業:年內實現城鎮就業與再就業16.1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0.3萬人,困難群體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全年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1.8億元,籌集再就業資金2.69億元。近2萬名大齡失業人員得到就業、培訓及生活援助;2361戶無就業家庭實現每家至少有一人就業。培訓各類人員13.6萬人,培訓就業率達到74%。職業技能鑑定9.1萬人,其中7.2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就業安置基地2550個,吸納就業6.5萬人,占全市新增就業總量的40%。
十七、人民生活 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4元,比上年增長15.6%;年人均消費支出9996元,增長15.3%。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5903元,增長15.6%;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756元,增長9.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39.8%,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44.4%。
房改資金:房改資金歸集、運用工作良性發展。當年歸集房改資金46.80億元,其中住房公積金37.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34%和35.46%。運用房改資金50.44億元,增長21.99%,其中發放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18111戶、22.65億元,分別占全市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含商業性貸款)總量的28.4%和17.6%。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資金累計歸集餘額138.40億元,其中住房公積金餘額89.58億元;累計運用房改資金餘額63.1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餘額61.71億元。
社會保險: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28.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7%;征繳保險費47.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7 %。其中, 企業參保人數115.2萬人,征繳保險費40.5億元,分別增長7.6%和8.3%。51.3萬名離退休人員全部按時足額領取了基本養老金,99.5%的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社會化管理。失業保險參保88.1萬人,征繳保險費4.48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8%和12.8%。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88.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8.9%。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03.1萬人,征繳保險費1.42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5.1%和17.4%,其中進城務工人員參保1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87萬人,征繳保險費0.77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0.8%和14.9% 。
最低生活保障:截至年末,城市低保對象9.7萬人,保障面3.46%。全年累計發放低保資金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完善城鄉困難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將重病救助範圍由3種擴大到8種。出台《大連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農村低保年平均標準由上年920元提高到1650元,居全省各市首位。農村低保人數4.5萬人,增長82.2%;保障面1.8%,提高0.9個百分點;發放保障資金4500萬元,增長2.4倍。首次將全市農村五保對象納入農村低保管理。全年投入臨時救濟、災害救助、包戶扶持、對口支援、醫療救助資金8626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全年審批新建養老機構47所,增加養老床位3219張。啟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活動,西崗區、沙河口區被確定為國家級試點單位,中山區、甘井子區和市社會福利院被確定為省級試點單位。實施“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畫”;建成農村孤殘兒童家庭寄養基地兒童活動中心。募集慈善資金9630萬元,註冊義工7812人,救助困難民眾8246人次。
社區建設:全市512個居委會順利完成第六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市政府投入3000萬元,各區市縣及街道籌集資金1.5億元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1.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為初步核算數。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年末戶籍人口數為市公安局統計口徑。
3.依據遼鄉企字[2002]20號檔案精神,我省民營經濟統計範圍暫界定為:集體、股份合作制企業、非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個人)獨資、合夥企業、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非外商和港澳台商絕對控股的合資、合作企業、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個體工商戶。
4.恩格爾係數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