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年

1112年

1112年是中國的傳統紀年壬辰年(龍年),為北宋政和二年,當時由宋徽宗執政。1112年也是遼天慶二年;西夏貞觀十二年;越南會祥大慶三年;日本天永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112年
  • 紀年:壬辰年
  • 皇帝年號:北宋政和二年
  • 日本年號:日本天永三年
歷史記載,地圖,通鑑記載,

歷史記載

1、宋史·天文志》中記錄太陽黑子。《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

2、太湖結冰。
《宋史》《宋史》
公元1111年,中國位居江蘇浙江之間擁有2200平方公裡面積的太湖.不但全部結冰且冰堅實的足可通車。寒冷天氣把太湖洞庭山出名的柑桔全部凍死!杭州降雪不僅比平常頻繁,而延至暮春。
3、盤山天成寺古佛舍利塔開建。
中國盤山天成寺古佛舍利塔為遼代天慶年間(公元1111-1120)所建,相傳塔內藏神龕親奉舍利3萬餘顆。古佛舍利塔西面,有徹公長老和尚靈塔,塔下有善蛇洞。相傳洞裡藏有72條善蛇,專事護塔。一次有個惡人慾盜取塔內舍利和寶剎,被群蛇活活咬死。由徹公長老和尚塔往西有“飛帛澗”。夏秋時節,在翠屏峰上,有澗水飛瀉而下,形同飛帛,故而得名。
4、建靈湫廟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夏天天旱無雨,於是四方面姓皆到發鳩山濁漳源頭祈雨,不到兩日竟真有降雨。這年宋徽宗趙佶不知聽誰稟報了此事,龍顏大悅,欣然敕封山祠為“靈湫廟”,從此,此處四時祭祀香火就愈加旺盛。
5、童貫出使遼國。
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童貫晉升為檢校太尉,獲得武官最高一級職位。也是這一年的同一個時刻,童貫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一件迄今為止前無古人的大事,他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遼國。
6、宋徽宗恢復新法。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宋徽宗指使蔡京等人藉口恢復新法,榨取百姓血汗,以滿足他們永無止境的物質需求。例如,免役錢本是用來僱人充役的,到他們手裡卻巧立名目新增設了許多種雇役錢,並且強行徵收。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以後,中國每年的茶稅收入高達四百多萬貫,其中的一百萬貫要專門抽出來供皇帝使用。
二靈塔二靈塔
7、始建二靈塔。
二靈塔矗立在東錢湖東南二靈山上。1111年至1115年(北宋政和間)建,民國《鄞縣通志》載:“宋初韶國師建塔山上”,“宋文介公(指陳禾)讀書於此,後建二靈寺及塔”。二靈塔為一座正方形石塔,塔身高9米,七層,塔心中空,底座為石砌台基,高1米,北面有長方形小門。第一層高約1.2米,以上各層逐次遞減,塔身每層有腰檐,檐邊長2.35米,檐角弧形翹棱,中有圓孔,為懸掛風鈴之用。塔頂由石板砌合,塔剎呈現方柱形,上端略尖,呈現方錐形。各層塔身四壁有壺門,佛龕,浮雕佛像共有39尊,神情安詳,妙相莊嚴,另有3尊金剛,均威武雄壯。雕琢稜角分明,粗獷豪放,在第一層武士像兩旁,還刻有“福延聖壽”和“保國愛民”正楷字樣,在東壁刻有政和口年的字樣。
1997年8月29日被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王重陽出生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宋朝道士,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鹹陽(陝西鹹陽)大魏村人。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王重陽揉合儒家和道、釋的思想,主張三教合一。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認為修道的根本在於修心,達到心地清靜,則身在凡塵而心已在聖境,即“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王重陽與北七真王重陽與北七真
9、蘇轍去世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晚年自號潁濱遺老。宋孝宗淳熙年間,追謚文定
蘇轍是蘇洵之子、蘇軾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蘇轍則是“小蘇”。作品有《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雖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洋溢,但蘇軾在〈書子由超然台賦後〉提到:“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蘇轍蘇轍
宋仁宗朝,蘇轍與兄蘇軾同榜中進士,年方十九歲。
宋神宗朝,蘇轍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屢遭貶謫。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當國,盡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官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執掌朝政。
晚年隱居許州(河南省許昌市)潁水之濱,自號潁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

地圖

具體地圖如圖示:
宋置蘇杭造作局
宋徽宗即位不久,即留意聲色犬馬、器物玩好。崇寧元年(1102)三月,徽宗命宦官童貫在蘇州、杭州設定造作局,大量收集動物牙、角、犀與植物竹、木藤及金銀玉物等各種稀有貴重原料,命各色工匠製成各種精緻細巧的工藝晶,進獻宮中。每天動用工匠達數千人,所用原料費用,強行向百姓徵收,極大地加重了東南人民的負擔。
盈哥阿骨打為遼平定蕭海里叛亂
遼乾統二年(1102)十月,遼將蕭海里叛變遼朝,搶劫乾州(今遼寧北鎮)西南武庫器甲。遼天祚帝命北面林牙郝家奴前去平亂。蕭海里逃至女真阿典部,之後,蕭海里派他的族人斡達刺與女真首領盈哥聯繫,表示願意幫助盈哥攻打遼朝,盈哥扣押了斡達刺。這時剛巧天祚帝命盈哥募兵討伐蕭海里。盈哥募得兵士千餘人,其部下阿骨打十分高興,說有這樣精壯的士兵,一定能打敗蕭海里。在混同江畔,盈哥、阿骨打率領的軍隊與蕭海里軍相遇,而遼朝派來追趕蕭海里的一支幾千人的軍隊也到達。遼軍久攻蕭海里軍不勝。見此情景,盈哥請遼將退兵,由女真軍隊獨自進攻。阿骨打策馬揮軍突入蕭海里陣中,蕭海里中流矢落馬,阿骨打乘勢執殺蕭海里,大敗其軍。次年正月初一,天祚帝巡幸至混同江,女真向天祚帝獻上了蕭海里的首級。通過平定蕭海里一仗,阿骨打摸到了遼軍的底細,知道其戰鬥力不強,不難戰取。
宋韓忠彥因“變易神宗法度”罷相。曾布因“力援元祐之奸黨,陰擠紹聖之忠賢”罷相,貶謫。以蔡京為右相。京開列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呂大防等執政官及蘇軾、秦觀等百餘人姓名,稱奸黨,刻石。禁元祐學術。在杭州、明州(今寧波)置市舶司。鑄當五錢。瓦舍(城市中遊藝場)於崇寧時始盛大,起於何時不明。“說話”已成專門職業。雜劇亦盛大行,由四人或五人演出。
宋籍元符末上書人等第
蔡京為相後,為了進一步打擊元祐舊臣以及臣僚中同情元祐之人,唆使宋徽宗於崇寧元年(1102)九月詔中書對元符三年(1100)時大臣所上的章疏進行清理登記,對上書人分為正上、中、下,邪上尤甚、上、中、下七等。劃分的標準是上書人對熙寧、元豐新法及元祐舊臣的態度。其中反對或不滿新法、同情元祐舊臣的均被列為邪等。當時劃為正上的有鍾世美等六人,正中有耿毅等十三人,正下有許奉世等二十二人;邪上尤甚有范柔中等三十九人,邪上有梁寬等四十一人,邪中有趙越等一百五十人,邪下有王革等三百一十二人。其中被列為邪等的五百四十二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
宋立元祐黨人碑
崇寧元年(1102)九月,在籍元符末上書人等第後數天,宋徽宗又要中書省進呈元祐中反對新法及在元符中有過激言行的大臣姓名。於是蔡京以文臣執政官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范純仁韓維蘇轍范純禮、陸佃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蘇軾范祖禹晁補之黃庭堅程頤等四十八人,余官秦觀等三十八人,內臣張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獻可等四人,總計一百二十人,分別定其罪狀,稱作奸黨,並由徽崇親自書寫姓名,刻於石上,豎於端禮門,稱之”元祐黨人碑”。
蔡京貶逐元符末台諫大臣
蔡京為相後,為了報復元符末向太后聽政期間台諫大臣彈劾自己的怨恨,進一步打擊迫害元祐舊臣及其同情者,自崇寧元年(1102)底至二年初,將元符末任台諫官的大臣一律貶逐到邊遠州郡。如元符末以剛直敢諫著稱的諫官鄒浩,於崇寧元年先被貶為衡州別駕,永州(今湖南祁陽)安置;繼又被誣以為元符皇后謝表多狂妄指斥之言,詔送史官;崇寧二年正月又被除名勒停,昭州(今廣西平樂)居住。當時,同被貶竄的有任伯雨、陳瑙、張舜民等十四人。甚至連原來是蔡京的幕僚、在蔡京為相後不願投靠附和他的黃庭堅亦被除名編管。

通鑑記載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二年(遼天慶二年)
春,正月,己未朔,遼主如鴨子河。
甲子,制:“上書邪等人並不除監司。”
丁丑,五國部長朝於遼。
癸未,詔:“釋教修設水陸及祈禳道場,輒將道教神位相參者,僧尼以違制論;主者知而不舉,與同罪。著為令。”
二月,戊子朔,詔:“太子太師致仕蔡京,兩居上宰,輔政八年,首建紹述,勤勞百為,降秩居外,洊歷歲時。況元豐侍從被遇神考者,今則無幾,而又累經恩霈,理宜優異。可特復太師,仍為楚國公,賜第京師。”
丁酉,遼主如春州,幸混同江釣魚,界外生女直部長在千里內者,以故事皆來朝。適遇頭魚宴,酒半酣,遼主臨軒。命諸部長次第起舞。獨阿古達辭以不能,諭之再三,終不從。它日,遼主密謂北院樞密使蕭奉先曰:“前日之燕,阿古達意氣雄豪,顧視不常,可托以邊事誅之,否則必詒後患。”奉先曰:“粗人不知禮義,無大故而殺之,恐傷向化之心。假有異志,蕞爾小國,亦何能為!”遼主乃止。阿古達之弟烏奇邁等,嘗從遼主獵,能呼鹿、刺虎,遼主喜,輒加官爵。
庚子,以婉容崔氏為賢妃。
三月,乙亥,詔蔡京到闕,朝見,引對,拜數特依元豐中文彥博例,許依舊服玉帶,遇六參日趁赴起居,在大班退,親王后入。
己卯,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莫儔等七百三十人。
夏,四月,己丑,詔縣令以十二事勸農於境內,躬行阡陌,程督勤惰。
辛卯,復行方田。
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
甲午,燕蔡京等於太清樓,帝親為之記。京又上記,備言宮室服玩之盛。
庚戌,以何執中為司空。
壬子,詔衡州安置張商英許自便。
蔡京言:“商英譴責遠方,雖其所犯醜惡,而臣與之同遇先帝,出入三朝,薄自情契,拳拳之私,敢以此請。”故有是命。
五月,己巳,蔡京落致仕,以太師三日一至都堂議事,以尚書省令廳為治所,仍押敕札。
知永嘉縣虞防言:“朝廷昨行當十錢,最富國便民之良法也,所貴推行之得其人而已。前日異議之人,務快一日之私,上欺天聽,改為當三,亦誤國之一也。望特許興復,以便上下。”詔:“虞防除名勒停,送循州編管。”
癸未,蔡京言:“門下省乃覆駁之地,臣乃兼而冒處,實有妨嫌,委紊官制,望許臣免書門下省文字。”從之。
舊制,凡詔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至熙寧間,有內降手詔,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從陰中而為之者。及蔡京專政,患言者議己,乃作御筆密進,而丐帝親書以降,謂之御筆手詔,違者以違制坐之。事無巨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札者,群下皆莫敢言。自是貴戚近臣爭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號曰“書楊”雲。
臣僚上言,以科舉廢罷縣學歲升之法非便,詔:“自今並依大觀三年四月以前指揮;其後降指揮,更不施行。”
六月,己丑,以資政殿學士余深為門下侍郎。
庚寅,遼主清暑於南崖。
甲午,和州回鶻貢於遼。
甲辰,準布貢於遼。
乙卯,戶部尚書陳顯,因對,言再用蔡京,士民失望。帝怒,貶顯知越州。顯不復仕,歸隱四明。
陳顯,宗字輩,宗顯,行二六一名,顯:字,文,昭登進士,第授主簿,累遷至戶部尚書,以諫用蔡京忤旨,貶知越州,不復仕,政和五年復召為宣和殿學士,辭不起隱於四明之蜜岩,因今鄞之西邊也里人,顧食之今勿替,所著有論語,註:平山文集,其詳敘傳。
秋,七月,乙丑,遼主獵於南山。
壬申,訪天下遺書。
九月,己未,遼主射獲熊,宴群臣,遼主自御琵琶相娛樂。
癸未,更定官名。
蔡京率意自用,欲改制以繼元豐之政,乃首更開封守臣為尹、牧。由是府分六曹,縣分六案,內侍省職,悉仿機廷之號,修六尚局,建三衛郎。遂詔:“太師、太傅、太保,古三公之官,今為三師,古無此稱,合依三代以三公為真相之任。司徒、司空,周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並宜罷。仍立三孤為次相之任。更侍中為左輔,中書令為右弼。尚書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罷尚書令及文武勛官,而以太尉冠武階。”然是時員既濫冗,名且紊雜,甚者黃冠道流,亦濫朝品,元豐之制,至此大壞。
古達自混同江宴歸,疑遼主知其異志,遂稱兵先並旁近部族。女直趙三阿鶻產拒之,阿古達擄其家屬二人,走訴鹹州詳袞司,送北院樞密使蕭奉先,作常事以聞。遼主仍送鹹州詰責,欲使自新。後數召阿古達,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乙巳,得玉圭於民間,宣示群臣。蔡京、何執中等議,以為:“此即禹錫之玄圭,陛下纘禹之緒,行堯之道,故天授以至寶,不勝大慶!”己酉,奏請行授寶之禮,詔不允,自是三上表,從之。
遼主駐奉聖州。
十一月,乙卯,遼主如南京。
己未,置知客省、引進、四方館、東、西上合門事。
丁卯,遼主謁太祖廟。
丁丑,御筆言:“方田之法,本以均稅,有司奉行違戾,貨賄公行。豪右形勢之家,類蠲賦役而移於下戶,致使流徙;常賦所入,虧額致多,殊失先帝厚民裕國之意。已降指揮,權罷方量;有訴訟賦役不均者,且依未方以前舊數。其流移人戶,仰守令多方措置,招誘歸業。”
戊寅,日南至,受元圭於大慶殿,赦天下。
辛巳,蔡京進封魯國公。以何執中為太宰、少傅兼門下侍郎。執政皆進秩
十二月,乙酉,以鄭居中為特進。
丙戌,以武信軍節度使童貫為太尉
乙巳,定命婦名為九等。
丙午,宴輔臣於延福宮。
初,蔡京欲以宮室媚帝,召內侍童貫、楊戩、賈詳、何訴、藍從熙,諷以內中逼窄之狀。貫等乃請於大內北拱宸門下,因延福舊名而新作之。五人分任工役,視力所致,爭以侈麗高廣相夸尚,各為制度,不務沿襲。及成,號延福五位,帝自為文以記之。每歲冬至後即放燈,自東華門以北,並不禁夜。徙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群飲,至上元後乃罪,謂之先賞。
癸丑,始詔諸路給地牧馬。又以諸路馬食儲積亦艱,沿邊土曠,乘春發生,青草茂盛,諸城寨宜分番出牧,就野飽青,晚持草歸以充夜秣,則官芻可省,詔陝西諸路相度措置奏聞。
是歲,高麗入貢。
成都路夷人董舜諮、董彥博內附,置祺、亨二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