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鎮(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

龍興鎮(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興鎮系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新絳縣中部偏東北,東隔汾河與侯馬市為鄰,北與襄汾縣趙康鎮接址,南與橫橋鄉相望,西接古交鎮。土地面積70.6平方公里,總人口72000人,非農業人口26946人,47000畝耕地。2007年小麥總產68885噸,秋糧總產95117噸。全鎮共轄28個村民委員會,6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城區韓家巷。

1947年8月原新絳縣城設為新絳市,市政府駐城內衙坡上舊州衙內,轄4坊(孝義坊、正平坊、安元坊、桂林坊)、一村(段家莊)和三林鎮紡織廠區;1965年7月城關區改為城關鎮;2002年5月鄉鎮區劃變更,城關鎮與店頭鄉合併為龍興鎮。內設黨委辦、行政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民政辦、農科站、水利站、統計站、國土所等機構。鎮內駐有龍興鎮公安派出所、城鎮工商所、聯校郵政所等行政事業單位的派出單位。

108國道、侯西鐵路、大運高速公路、侯禹高速公路、232省道、新古公路南北縱橫穿越全鎮,城鄉一體,緊密相連,交通便利。2007年全鎮有公辦學校15所,公辦國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公辦一所,民辦六所。全鎮有村辦和居委會辦衛生所33個,民營醫療機構25個,鎮辦店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所,醫衛人員17人,床位40張。

龍興鎮內歷史文物古蹟密集,古建築全國馳名,龍興寺、絳州大堂、鐘、鼔、樂三樓、文廟、絳守居園池等均屬國家級重點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
  • 下轄地區:28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
  • 電話區號:0359
  • 面積:70.6平方公里 
  • 人口:72000人 
  • 車牌代碼:晉M
地理區劃,經濟規模,特色,

地理區劃

於2001年撤併鄉鎮時成立,轄原店頭鄉和城關鎮。鎮政府所在地縣城東南區韓家巷12號。全鎮土地面積69.09平方公里,種地面積48980畝,轄仁美村、樂義村、孝義村、站里村、北關村、寨里村、正平坊村、西關村、南關村、周莊村、窯頭村、候莊村、石村、王莊村、磨頭村、祁郭村、莊兒頭村、段家莊村、橋東村、西曲村、新關村、店頭村、婁莊村、張莊村、坡里村、龍興村、西木贊村、南木贊村、東木贊村、南梁村、北梁村等28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37282人。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龍興鎮

經濟規模

2006年末全鎮現價我縣總產值完成7.4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6.83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326.7元。龍興鎮做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縣委“以事論官”重點單位,作為全縣“1411”發展戰略的主戰場和新城區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鎮以“三鎮”建設的總體要求,求真務實,爭創一流,開創了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局面。
農業四大基地(優質水果、乾鮮果、棉花、優良、優良畜禽 )建設穩步推進,特色致富產業(一村一 一枝一會)發展壯大,農村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村貌極大改善,全鎮共組建協會30個,8個村達到高標準公路示範村,8個村達到園林綠化示範村,9個村建成標準化衛生所,19所學校建成標準化學校,10個新建成高標準化大院,24個村巷道硬化實現“戶戶通”28個村主街道實現保化、亮化、美化,全鎮94.9%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廣大民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

特色

“一區”是指三產服務區。近年來,以城中五村為主體的三產服務業迅速興起,主要從事城市建設及商貿物流;“兩園”是指兩大創業園。以輕紡工業園和店頭農民創業園為平台,吸引各類加工企業及文化產品入駐園區;“一圈”是指圍繞縣城外圈的各種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包括種植養殖及農副產品加工。在產業發展上,龍興鎮黨委、政府依託資源優勢,按照產業布局,整合生產要求,培育特色品牌,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片一業”的發展模式,全鎮共形成五大類產業:精品種植、規模養殖業、手工加工、機械製造、文化產業共19種優質產品。以東木贊富東蔬菜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蔬菜種植,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莊,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畜牧業以仁美泰茂園牧業和段家莊萬頭豬場眾家養殖為代表的養牛、養豬、養雞產業,蓬勃發展。以西關牛肉、織襪、掃帚加工等為特色的加工業,分布全鎮10個村莊,從業人員達6000餘人;以店頭農民創業園和輕紡園為平台的機械製造,吸引企業達30餘家,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萬餘人;以店頭雲雕、青銅器和樂義磚雕為內容的特色文化產品,已暢銷全國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