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草(龍膽科龍膽屬植物)

龍膽草(龍膽科龍膽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膽草,原名:龍膽,別名:膽草、草龍膽、山龍膽,拉丁文名:Gentiana scabra Bunge. 龍膽科、龍膽屬多年生草本,根莖平臥或直立,具多數粗壯、略肉質的鬚根。枝單生,直立,黃綠色或紫紅色,中空,近圓形,具條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葉膜質,淡紫紅色,鱗片形,先端分離,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產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貴州,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生於山坡草地、路邊、河灘、灌叢中、林緣及林下、草甸,海拔400-1700米。在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文中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膽草
  • 別稱:龍膽、龍膽花、膽草、苦膽草
  • 二名法:Elephantopusscabe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捩花目
  • :龍膽科
  • 亞科:龍膽亞科
  • :龍膽簇
  • :龍膽屬
  • :龍膽草
  • 分布區域: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新疆、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分類,栽培技術,繁殖方法,栽後管理,病害防治,主要價值,功效主治,單方驗方,各家論述,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用藥禁忌,藥用鑑別,來源考證,相關方劑,毒性介紹,化學成份,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龍膽草為多年生草本,高1-2尺。葉對生,下部葉2-3對很小,呈現鱗片狀,中部和上部葉披針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有三條明顯葉脈,無葉柄。花生於枝梢或近梢的葉腋間,開藍色筒狀鐘形花。果實長橢圓形稍扁,成熟後二瓣開裂,種子多數,很小。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根,淡黃棕色或淡黃色。
頭花龍膽 本品長15-30cm。根莖較粗,微彎曲,長0.5-7cm。直徑0.5-1cm,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疣狀突起的莖痕。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平臥或直立,短縮或長達5厘米,具多數粗壯、略肉質的鬚根。花枝單生,直立,長4-6毫米,先端分離,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中、上部葉近革質,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2-3厘米,有時寬僅約0.4厘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微外卷,粗糙,上面密生極細乳突,下面光滑,葉脈3-5條,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突起,粗糙。花多數,簇生枝頂和葉腋;無花梗;每朵花下具2個苞片,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與花萼近等長,長2-2.5厘米;花萼筒倒錐狀筒形或寬筒形,長10-12毫米,裂片常外反或開展,不整齊,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先端急尖,邊緣粗糙,中脈在背面突起,彎缺截形;花冠藍紫色,有時喉部具多數黃綠色斑點,筒狀鐘形,長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圓形,長7-9毫米,先端有尾尖,全緣,褶偏斜,狹三角形,長3-4毫米,先端急尖或2淺裂;雄蕊著生冠筒中部,整齊,花絲鑽形,長9-12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3.5-4.5毫米;子房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2-1.4厘米,兩端漸狹或基部鈍,柄粗,長0.9-1.1厘米,花柱短連柱頭長3-4毫米,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蒴果內藏,寬橢圓形,長2-2.5厘米,兩端鈍,柄長至1.5厘米;種子褐色,有光澤,線形或紡錘形,長1.8-2.5毫米,表面具增粗的網紋,兩端具寬翅。花果期5-11月。
龍膽龍膽

生長環境

該植物是一種高山植物,性喜潮濕涼爽氣候,野生於山區、坡地、林綠及灌木叢中。在植物整個生長季節,溫度是相當高的。北京地區引種後,一直生長良好。地勢高燥與 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和土壤過粘、貧瘠的地區不宜栽培。龍膽喜肥,在結合深耕土地時,每畝應施入充分腐熟的廄肥8000斤左右。每年4月中旬萌發,8月開花,花期8-9月,果實9月成熟。全年生長期180-210天左右。
生於山坡草地、路邊、河灘、灌叢中、林緣及林下、草甸,海拔400-30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貴州、陝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模式標本采自亞洲東部。在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龍膽龍膽

分類

原名:龍膽,別名:膽草、草龍膽、山龍膽,拉丁文名:Gentiana scabra Bunge.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捩花目;龍膽科、;龍膽屬;龍膽。

栽培技術

人工栽培
(一)選地整地
龍膽龍膽
宜選擇比較濕潤的地域,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土壤以含有豐富腐殖質的砂質土壤為宜。貧瘠、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播種或移栽前進行整地,翻地深度20厘米左右,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然後整平耙細,作成60-65厘米大壠或1-1.2米寬的畦床。

繁殖方法

種子及分株繁殖。種子繁殖 可分秋播和春播兩種。秋播:一般在11月播種,翌年春萌芽。為了播種均勻,於種子中混入適量細沙或腐殖質,採用條播。春播:應事先進行沙藏處理,即將種子採下後與 細沙1:3混合,保持一定的濕度,埋在室外,經冬季低溫影響,然後取出播種,條播行距1-1.3尺,株距0.7-1尺,覆土2-3分。每畝播種量3-4兩。分株繁殖多在早春4月上旬,芽尚未出土前進行,將根全部掘出,分成小簇,每簇應有1-2個小芽,然後按行距1.3尺,株距0.7-1尺栽植,勿使芽露出土面,以免被風吹乾。

栽後管理

龍膽移栽後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龍膽龍膽
除草
除草不要受遍數限制,本著除早除小,見草即除的原則。切不要待雜草長起來形成草荒時再拔草,這樣既費工又傷苗。
鬆土
鬆土的目的是防止畦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氣性,減少水份蒸發,並除掉萌芽中的雜草。鬆土應把移栽第一年放在點,第二年只在出土時松一遍土即可。在移栽緩苗後,應及時用手或鐵釘耙子被除因澆水造成的畦面板結層。注意移栽苗是斜栽的,鬆土時不要過深,以免傷苗或將苗帶出。一般移栽後龍膽田結合除草要鬆土2-3次即可。
移栽緩苗後,為促使其儘快展順,進行葉面追肥,可在展葉以後到現蕾期間和開花到結果期間進行兩次葉面追肥,使用磷酸二氫鉀,葉面寶,豐產素等葉面肥,濃度見說明書,進行葉面噴施。3-4年生龍膽可在生育期間進行適量根系追肥,一般每平方米施餅肥100-150g,磷酸二氫銨50g,農家肥3kg。其方法是按行的空間開溝,深2-3cm,將上述肥料施入溝內,並將土覆平即可。
疏花與摘蕾
為減少營養物質消耗,促進根系物質積累,加速根莖生長,非採種田在現蕾後應將花蕾全部摘除。

病害防治

斑枯病
龍膽草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上病斑近圓形,褐色,中央色淡,邊緣深褐色,直徑3-15mm。病斑在葉脈間擴展,嚴重時匯合,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1、培肥地力與土壤消毒。土壤肥力高,秧苗長勢好,生長量大,抗病能力強,同時也可提高經濟產量。因此,一般在移栽前畝施有機肥3000kg,磷酸二銨10kg。同時用400倍的多菌靈或800倍敵克松澆灌苗床,可將病情指數控制在20%以下。
2、種苗消毒。龍膽草種子和種苗均帶菌傳病,因此播種和移栽前採用代森錳鋅600倍液浸泡種子和種苗3-4小時。另外,要選擇無病株留種。
3、合理密植及種植遮蔭作物。為減少地表面的裸露程度,從而減小植株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一般每畝移栽1年生幼苗8-10萬株。並於苗床兩邊按株距40cm的距離種植玉米等高稈作物。遮蔭物主要作用是減少陽光直射使龍膽草葉片枯黃而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遮蔭作物的種植又增加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收入。
4、藥劑防治。通過大量的藥劑篩選試驗及生產套用認為,於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每7-10天噴1次600-800倍代森錳鋅,雨季每5-7天噴1次600-800倍的代森錳鋅或防毒礬,二者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較佳。龍膽草於春季遇低溫易得病毒病,表現為葉片皺縮失綠。染病毒病植株首先受斑枯病的侵染,所以一旦發現病毒病應立即用800倍植病靈每5-7天噴霧1次,連噴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保證穩產高產。
5、銷毀病殘體。枯死的病葉中帶有大量病菌孢子,是主要傳染源。故秋天要徹底清理田園,搞好田園衛生,將枯枝落葉集中於田外燒毀。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
植物的根和根莖
功效分類 清熱藥。
原植物-龍膽(圖1)原植物-龍膽(圖1)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龍膽
龍膽草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條葉龍膽等的根和莖,主產東北地區,春、秋二季均可採收,以秋采者質量為佳。根及根莖入藥。味苦,性寒,功專清熱燥濕。其瀉肝膽實火作用甚強,並可息風止痙止痛。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膽經。

功效主治

清熱燥濕;瀉肝定驚。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腫陰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脹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熱病驚風抽搐。
中藥材-龍膽(圖2)中藥材-龍膽(圖2)
龍膽治療頭髮全脫也有很好的療效。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加重,精神負擔隨之加重,脫髮患者越來越多見。一般脫髮治療已有難度,臨床遇到頭髮全禿者更為棘手,甚至於連眉毛、鬍鬚、腋毛、陰毛等全部脫光而成為普脫者,治療難度就更大。2000~2003年期間共治療6例全脫患者,都先後用過西醫治療或用多種藥物外治而未見好轉,臨床表現為頭髮全脫,舌紅、苔黃或舌紅絳起刺、苔薄黃,脈弦數。內服藥的同時用外洗方,治療2個療程(30天×2)後,患者的眉毛、腋毛、陰毛均已長出;治療6個療程後,頭皮發黑,由稀疏的毛髮頂出,治療12個療程後,頭髮茂密,普脫痊癒。經長期隨訪所治患者頭髮烏黑,未見反覆。她體會,脫髮的治療當守虛中有實,祛邪扶正,是藥才可為治療所用。

單方驗方

1、治熱病腹痛:龍膽草30克,捶鹽取汁服。
2、治熱痢:龍膽草、木棉花各15克,紅豬母菜30克,水煎服。
3、治目赤腫痛:
⑴龍膽草15-30克,捶汁服。
⑵龍膽草15-30克,白花彭蜞草30克,葉下紅15克,水煎服。
⑶龍膽草15-30克,水煎,沖紅糖服,渣捶爛貼眼,中留一孔。

各家論述

⒈《醫學啟源》:以柴胡為主,草龍膽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藥也。治黃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訣》云:治下部風濕及濕熱,臍下至足腫痛,寒濕腳氣
⒉《綱目》:療咽喉痛,風熱盜汗。相火寄在肝膽,有瀉無補,故龍膽之益肝膽之氣,正以其能瀉肝膽之邪熱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髮之氣,反助火邪,亦久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
⒊《本草經疏》:草龍膽味既大苦,性復大寒,純陰之藥也,雖能除實熱,胃虛血少之人不可輕試。空腹餌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則下泄太甚故也。
⒋《本草正》:龍膽草,乃足厥陰、少陽之正藥,大能瀉火,但引以佐使,則諸火皆治。凡肝腎有餘之火,皆其所宜。
⒌《藥品化義》:膽草專瀉肝膽之火,主治目痛頸痛,兩脅疼痛,驚癇邪氣,小兒疳積,凡屬肝經熱邪為患,用之神妙。其氣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濕熱,若囊癰、便毒、下疳,及小便澀滯,男子陽挺腫脹,或光亮出膿,或莖中癢痛,女人陰癃作痛,或發癢生瘡,以此入龍膽瀉肝湯治之,皆苦寒勝熱之力也。亦能除胃熱,平蛔蟲,蓋蛔得苦即安耳。
⒍《本草新編》:龍膽草,其功專於利水,消濕,除黃疸,其餘治目、止痢、退腫、退熱,皆推廣之言也。但此種過於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而血亦去,濕消而氣亦消,初起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濕黃疸,用之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濕除癉之靈藥也。或謂龍膽草治濕熱,最利癉病,正濕熱之病也,然用龍膽草以治黃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黃疸實不止濕熱之一種也,有不熱而亦成黃疸者,非龍膽草所能治也。尤膽草瀉濕中之熱,不能瀉不熱之濕也。
⒎《醫學衷中參西錄》:龍膽草,味苦微酸,為胃家正藥。其苦也,能降胃氣,堅胃質;其酸也,能補益胃中酸汁,消化飲食。凡胃熱氣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開胃進食。其瀉肝膽實熱之力,數倍於芍藥,而以斂輯肝膽虛熱,固不如芍藥也。
⒏《本草正義》:龍膽草,大苦大寒,與芩連同功,但《本經》稱其味澀,則其性能守而行之於內,故獨以治骨熱著;余則清泄肝膽有餘之火,疏通下焦濕熱之結,足以盡其能事;而霉瘡之毒,疳痃之瘍,皆屬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瀉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餘義矣。
⒐《本經》: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
⒑《別錄》:除胃中伏熱,時氣溫熱,熱泄下利,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
⒒《藥性論》:主小兒驚癇入心,壯熱骨熱,癰腫;治時疾熱黃,口瘡。
⒓《日華子本草》:治客忤,疳府氣,熱病狂語,瘡疥,明目,止煩。
⒔《本草圖經》:古方治疸多用之。
⒕《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腸風下血。
⒖《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瘡疥毒腫。
⒗《醫學入門》:治卒心痛,蟲攻心痛,四肢疼痛。

藥理作用

  1. 對消化道的影響 龍膽或龍膽苦甙能促進胃液和胃酸分泌,用龍膽苦甙給予造成胃瘺管的狗口服,能促進胃液分泌,並可使游離鹽酸增加,食慾增進。而舌下塗抹或靜脈注射則無效,故認為龍膽苦甙可直接促進胃液分泌和使游離酸增加。
  2. 利膽和保肝作用 取健康及肝臟損害小白鼠,十二指腸給予50g/kg龍膽注射液或健康犬靜脈注射4.5g/kg,均能顯著增加膽汁流量。從犬的膽汁分泌流量曲線可見在給藥5分鐘和20分鐘時出現兩個高峰。龍膽注射液25g/kg皮下注射,對α-萘異硫氰酸所致小鼠實驗性黃疸模型(高膽紅素血症和膽汁鬱積),可明顯地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
  3. 利尿作用 龍膽注射液10g/kg,耳靜脈注射,可使5隻家兔由給藥前每30分鐘平均排尿量0.76ml增加至2.64ml(p<0.1),提示龍膽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4. 抗菌作用 試14種龍膽屬植物,其中7對根瘤細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根癌病土壤桿菌等有作用。龍膽草水浸劑在試管內對石膏樣毛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試管法證明龍膽煎劑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龍膽鹼對小鼠中樞神經系統呈興奮作用,但較大劑量時則出現麻醉作用。獐牙菜苦甙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痛和鎮靜作用。對腸及子宮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6. 其他作用 大量服用時,可妨礙消化,時有頭痛,顏面潮紅,陷於昏眩。曾用含龍膽(品種未註明)的化癌丹試用於小鼠艾氏腹水小癌,證明有抗腫瘤的作用。龍膽酊大劑量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並能抑制心臟,使心率減慢。從G.lutea中提出的龍膽苦甙以瘧原蟲有較高的毒性用於瘧疾發熱及抗菌素甲醛實驗性關節炎腫等作用。龍膽鹼對貓有降壓作用,對大鼠甲醛實驗性關節炎腫有抗炎作用。龍膽水提物對氯化苦所致小鼠遲髮型變態反應有抑制作用。
  7.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治肝膽實火上炎證,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肝經濕熱下注證。陰腫,陰癢,筋萎陰汗,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等,舌紅苔黃膩。龍膽草6g,黃芩9克,梔子9克,澤瀉12克,木通9克,車前子9克,當歸3克,生地黃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劑,每服6~9克,日二次,溫開水送下。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瀉火除濕,為君藥。
  8. 龍膽散(《太平聖惠方》)治勞黃,額上汗出,手足中熱,四肢煩疼,薄暮寒熱,小便自利等證。龍膽草0.6克,麥冬、甘草、柴胡、麻、犀角各1克,牡蠣30克。上7味為散,水煎,入生地黃汁0.5合,溫服。方中龍膽草配伍諸藥有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之功。
  9. 單味研末,煎湯服,或開水送服,治肝火上沖所致的鼻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搽。

用藥禁忌

脾胃虛弱作泄及無濕熱實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藥用鑑別

⒈該品大苦,大寒,中藥苦味之中僅次於馬錢子,勝於黃連,居第二位,多用敗胃,且不易入口,應佐以甘草。以調口味。
龍膽龍膽
⒉黃連、龍膽草皆為清熱瀉火要藥,黃連偏清心胃之火,龍膽偏瀉肝膽之火。
⒊龍膽與黃柏皆能清下焦濕熱,但龍膽長於瀉肝膽實火,而黃柏主瀉相火而清虛熱。
鑑別方法
(1)本品橫切面:龍膽表皮細胞有時殘存,外壁較厚。皮層窄;外皮層細胞類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內皮層細胞切向延長,每一細胞由縱向壁分隔成數個類方形小細胞。韌皮部寬廣,有裂隙。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3~10 個群束。髓部明顯。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
堅龍膽內皮層以外組織多已脫落。木質部導管發達,均勻密布。無髓部。
粉末淡黃棕色。龍膽外皮層細胞表面觀類紡錘形,每一細胞由橫壁分隔成數個扁方形的小細胞。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約至45μm。
堅龍膽無外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平周壁的橫向紋理較粗而密,有的粗達3μm,每一細胞分隔成多數柵狀小細胞,隔壁稍增厚或呈連珠狀。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漬4~5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ml,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F254 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2:1)為展開劑,二次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來源考證

⒈出自《本經》。
⒉《本草圖經》:龍膽,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采無時候,葉經霜雪不雕,此同類而別種也。
龍膽龍膽
藥材基源
龍膽科植物龍膽(Gentiana scabraBge.)、條葉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Kitag.)、三花龍膽(Gentiana trifloraPall.)和滇龍膽(Gentiana rigescensFranch.)的根和根莖。(前三種習稱“龍膽”,後一種習稱“堅龍膽”)
產地溯源
龍膽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龍膽草龍膽草
條葉龍膽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三花龍膽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
滇龍膽分布於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

相關方劑

毒性介紹

龍膽鹼小鼠灌胃的LD50為460mg/kg,皮下注射大於500mg/kg,靜脈注射為250-300mg/kg。另有報導龍膽鹼小鼠灌胃LD50為1.3g/kg。
主要成分
含龍膽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當藥甙(Sweroside)、三葉甙(Trifloroside)、苦龍甙(Amarogentin)、四乙醯龍膽苦甙(Gentiopicroside tetraacetate)、苦樟甙(Amaroswerin);龍膽黃鹼(Gentioflavine)、龍膽鹼(Gentianine)、秦艽乙素(Gentianidine)、秦艽丙素(Gentianol)、龍膽三糖(Gentian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化學成份

龍膽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份:龍膽苦甙(gentiopicroside),當藥苦甙(swertiamarin),當藥甙(sweroside),苦龍膽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當藥酯甙(amaroswerin);苦甙總含量可高達7.33%,而龍膽苦甙含量可達6.34%。生物鹼:龍膽鹼即秦艽鹼甲(gentianine0.05%,龍膽黃鹼(gentioflavine)。
龍膽龍膽
條葉龍膽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份: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苦龍膽酯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可達4.35%,而龍膽苦甙含量為4.15%。
三花龍膽
根含裂環烯酸萜類成份: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為3.95%,而龍膽苦甙含量為3.66%。還含三花龍膽甙(TCMLIBifloroside)。
滇龍膽
根含裂環烯醚萜甙類苦味成份:龍服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痕量苦龍膽酯甙,痕量苦當藥酯甙;苦甙總含量5.10%,龍膽苦甙含量5.01%。地上部分含龍膽鹼,秦艽鹼乙(gentianidine),秦艽鹼丙(gentian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植物文化

傳說
相傳,大洋山曾村有個窮孩子叫曾童,長年替財主放牛過日子。一天,曾童牽牛上山,見山坪的水塘中有個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叢里張望。一會兒,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來,忽然變成一條大蛇,盤在塘邊呼呼睡去,口裡還吐出一顆珠,閃閃發光。曾童膽大,走上前去,悄悄拾來,放在身邊玩玩。原來這是一條修煉已久,能變化人形的蛇神。這顆珠就是蛇丹。
蛇神睡醒,見蛇丹丟失,心裡慌張,急忙變做一個“老聹客”,四下里尋找起來。老聹客見了曾童,就問:“放牛阿哥,你是否看見有顆珠落在地上?”曾童從袋裡摸出蛇丹,雙手送還給她。
龍膽龍膽
老聹客見曾童誠實,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你有家嗎?”“我叫曾童,爹娘早死,家裡只剩我一個人了。”“孩子,你若願意,就拜我做乾娘,到我家裡,我供你吃,供你穿,還教你識字練功夫,好嗎?”曾童見蛇神沒有惡意,就點了點頭,跟蛇神走了。
從此,曾童作了蛇娘的乾兒子,在洞府里一住三年。知道皇帝張貼皇榜,四處尋訪名醫治療太子的惡疾。蛇娘在知道後,想讓曾童試一試,蛇娘說著給曾童一枚針和一隻放眼藥粉的小空瓶,馬上現出大蛇原形,伏在地上,張開大口。曾童順蛇口鑽入蛇肚,摸到蛇膽,舉針一刺,接了幾滴膽汁,又鑽了出來。
蛇娘為曾童收拾行裝,又送曾童到門外。臨別時,蛇娘對曾童說:“以後有難事就找娘親,只要爬上三十三級崖梯,敲了三下,娘就會來開門的。”曾童記下,一路走去。
曾童來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膽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憐他年少,父母雙亡,就留他伴太子讀書習武,還賜名曾相,說是日後太子登基時再拜為丞相。
過了一年,皇帝的公主也生了與太子一樣的病。皇帝召來曾相,說:“卿若能治好公主,朕就招你為駙馬。”
曾童想到臨別時蛇娘的吩咐,就連夜趕回大洋山,爬上崖梯,數到三十三級時停下,敲了三聲,石門立即打開。娘兒相見,格外歡喜。
龍膽龍膽
蛇娘已知曾相的用意,又給他一枚針和一隻空瓶,還交代說:“你這次入肚取膽汁,只能用針戳一下,勿貪多!”
曾相鑽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膽汁,偏偏心想:這膽汁這么靈,索性多取一點。娘啊娘,你也不要小氣,讓兒多取點吧!這么一想,又舉起手來,一連猛刺幾針。大蛇負痛,嘴巴一閉,肚子一縮,打了幾個滾,就昏過去了。曾相呢,也活活悶死了。
蛇娘痛醒,覺得噁心,就大口大口地吐了起來。那些膽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膽草”。
蛇娘怨曾相貪心,又憐公主病重,就化成老聹客,采了蛇膽草,來到金鑾殿,推說曾相暴死,由娘代子送醫,得到黃帝的信任。蛇娘讓公主服了蛇膽草,公主的病也就好了。
皇帝一時高興,問起這草藥的名字。皇帝沒聽清蛇膽草,就說:“龍膽草好,龍膽草好!”皇帝是“金口”, “蛇膽草”也就成了“龍膽草”了。後來,有人在大洋山頂蓋了一座“蛇神廟”,廟裡刻著一對聯曰:“心平還珠蛇神為娘,心貪刺膽蛇娘吞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