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青花瓷

龍泉窯青花瓷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窯青花瓷
  • 別名:白地青花瓷器
  • 屬於:瓷器
  • 年代:唐
產生背景,青花、五彩瓷的崛起和流行,各地仿燒的流行,基本特點,形制結構,胎釉的特徵,裝飾特點,與景德鎮的區別,

產生背景

青花、五彩瓷的崛起和流行

明代景德鎮青花的大量生產及紅綠彩、五彩的流行,在市場上逐步取代了單色釉瓷獨霸市場的局面,而且漸漸地形成了以景德鎮白瓷彩繪品種為中心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人們的審美取向發生了由單色釉向青花及五彩轉化的傾向,這也使流行了千餘年歷史的龍泉青瓷、越窯青瓷及北方黑瓷、白瓷、刻劃花瓷等單色釉品種逐步走向衰落,很多單色釉瓷窯或停燒,或轉向燒制青花瓷。

各地仿燒的流行

因為青花的流行,受市場因素的影響,各地單色釉窯場在追求市場銷量的環境下,有些窯場不得不考慮轉燒青花瓷的可能,這在元晚期已開始出現。明以後各地窯場燒制青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早到晚的基本順序是:雲南玉溪、建水青花,浙江紅山、景和、雲和、象山等青花,江西樂平、吉安、朝州青花,福建崇安、閩江、晉江、九龍江地區青花。
此外還有廣東大埔、揭陽、博羅、澄邁青花,湖南益陽、四川會理、廣西容縣、山東淄博、河南焦作、河北唐山等地也曾先後燒制青花瓷。其實有的以單色釉瓷為主的窯也有仿燒青花的,如德化青花。實際上從傳世標本看,清代以後,燒制青花瓷的遠不止這些地區和窯口。

基本特點

龍泉青花瓷就是在上述大背景下產生的。因沒有考古資料,現僅根據已發現的龍泉青花的胎釉特點和景德鎮青花風格特點來判斷其產生時代。根據發現的標本來看,筆者初步認為,龍泉窯燒制青花瓷的時間約為明中期,並持續到明末和清初。
關於龍泉青花的綜合特點與景德鎮青花的對比現列於下,以便研究者把龍泉青花瓷從地方窯青花瓷或景德鎮窯青花瓷中分辨出來,因為人們多以為這類青花是景德鎮窯仿龍泉窯燒制的外豆青釉、內青花的品種。龍泉窯青花工藝和釉色特點與同期龍泉窯普通產品並無二致,基本相同,惟內以青花為飾,大大區別於景德鎮青花。龍泉青花內面釉色呈青白色,釉汁較厚。綜合來看,龍泉青花瓷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形制結構

龍泉窯青花瓷盤胎體呈灰白色,挖足,並有放射狀跳刀痕。足根由刀具切削修整而成,有尖削狀和平削狀,風格粗獷、簡率,有的足根粘有窯砂。
胎壁較厚,大大厚於景德鎮窯口瓷器,特別是盤類口沿處更為厚實,並多有花口特徵。可能因為龍泉窯胎土不如景德鎮細膩、燒結度好,故龍泉窯盤碗類絕大多數胎體厚重,在窯內燒制過程中可以減少窯裂現象發生,胎體燒結度也不及景德鎮青花瓷。

胎釉的特徵

龍泉窯青花盤外足根施釉不夠整齊,有的足圈內有釉,有的無釉,釉子有塗抹不勻現象,胎釉結合處有火石紅出現。
這種現象很普遍,常常內外釉層很厚,有薄厚不勻現象。內側釉色澤偏青,其胎色也有灰白、灰色、深灰等不同特徵。這也是龍泉窯普通產品的基本特徵,也是區別於景德鎮窯的胎釉特點。

裝飾特點

龍泉青花的品種,以盤類最為多見,可能因為盤類可欣賞雙面釉。這類盤內側多繪卷草紋花邊,盤內由雙圈或多圈構成內區,中間則多繪獅子繡球、雲氣紋、麒麟、草葉紋等景德鎮窯常見的題材。這也是龍泉仿景德鎮窯青花題材的一個特點,當然也不排除龍泉窯場請景德鎮窯青花工匠彩繪的可能。
龍泉青花瓷裝飾的另一個特點是外壁刻有劃條紋、蓮瓣紋,與龍泉窯普通青釉產品相同。刻劃花也是龍泉窯裝飾的主要特點,更是有別於景德鎮青花的一個顯著要點。

與景德鎮的區別

有人認為,龍泉窯青花是景德鎮窯燒制的仿龍泉窯外青釉的青花瓷器。其實,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古代窯場互相仿製的現象就能看出,古代各窯口之間的仿燒主要是仿其特徵與藝術風格,並不仿其工藝特徵。
後朝仿前朝或同時代互相仿製瓷器的藝術風格,在古代窯場是很常見的現象。比如景德鎮仿龍泉釉色,我們稱之為仿龍泉或豆青釉,它只是追求其豆青釉的色彩及藝術風格,而不是在工藝流程與特點、胎土胎色、形制結構上刻意模仿,因為這種仿製的目的是追求藝術效果,而不是當今仿古趨利行為。這與後朝如明清仿古代鈞窯、汝窯、官窯的釉色特徵一樣,並不是刻意追求胎體結構和工藝特點。
青銅器仿古也是這樣,仿的是紋飾及藝術特徵,而不是形制結構與工藝特徵,是追求藝術效果,追求古風與韻味。明清兩朝仿龍泉釉特點的瓷器很多,但很少有綜合特徵與龍泉窯相符的產品。
重要原因還有:青花瓷和五彩在明中後期已是市場主流產品,民間窯場沒有再仿外豆青內青花的龍泉瓷的必要,更沒有理由和必要刻意模仿龍泉窯的胎土特徵和工藝特徵,這與古代仿製藝術行為是不相符的,而且這些都是普通民窯產品。所以說,龍泉青花瓷本為龍泉窯所燒,而非景德鎮窯燒制仿龍泉窯的外青釉的青花瓷器,從圖1至圖9的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上的特點。
誠然,關於龍泉窯青花瓷的問題還有很多,如龍泉窯上百處窯口,究意是哪個窯口燒制的?有限的龍泉大窯發掘沒有發現青花標本。為什麼要雙面釉色?因為發現的龍泉青花胎土也有區別,到底有哪些窯場燒制?這些問題都需要熱衷研究的專家來探討,更需要今後的科學考古發掘來進一步證實。
關於龍泉窯青花的研究,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因為龍泉窯址太多,發掘每座窯址是不可能的,即使這種外青釉內青花白瓷盤不是景德鎮窯所出,也不排除有些這類瓷器是龍泉窯外其他窯口生產的可能,如江西的贛州窯、橫峰窯、弋陽窯等,尚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