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蠹蟲

黑蠹蟲

桑梢小蠹(dù)蟲屬鞘翅目,小蠹蟲科昆蟲。成蟲:體長1.5~1.7mm,橢圓柱形,黑褐色,密生淺褐色短毛。頭小,藏在前胸背板下。觸角錘狀,末端膨大成卵形。胸部占全身2/5,前胸背板隆起,具盤狀突起。鞘翅黑色,有10條明顯的縱向排列的刻點溝。雌蟲腹部末端較膨大,雄蟲扁平。初羽化時體黃白色,後轉深至黑色。卵:長0.6mm,長橢圓形,玉白色。末齡幼蟲:體長1.5~1.8mm,圓筒形,常彎曲,初乳白色,後變為黃色。蛹:長2mm,圓筒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梢小蠹蟲
  • 別稱:桑枝小蠹蟲、黑蠹蟲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河北陝西、四川、重慶、山東、浙江、江蘇、北京
特徵,簡介,發生規律,防治方法,生物防治,

特徵

桑梢小蠹(Cryphalus exignus)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六足總綱、昆蟲綱、有翅亞綱、鞘翅目、多食亞目、象甲總科、小蠹科的1種。

簡介

【病蟲名】桑梢小蠹蟲 別名桑枝小蠹蟲、黑蠹蟲
【為害作物】桑樹
【為害分布】桑梢小蠹蟲的寄主植物主要為桑樹,是桑樹的重要害蟲之一。該蟲在全國各植桑區均有發生和為害,其中河北陝西、四川、重慶、山東、浙江、江蘇、北京、貴州、安徽等省、直轄市發生較重。以成、幼蟲蛀害枝條,形成坑道,致桑芽的養分通道受阻,影響春葉產量,葉質量變差。
【危害症狀】桑梢小蠹蟲以其成、幼蟲蛀害枝條韌皮部木質部的邊緣,形成菊花狀坑道,致桑芽的養分通道受阻形成啞芽,受害嚴重的啞芽占20%~33%。早春受害重,有時一芽苞有蟲20~30頭。嚴重影響春葉產量和春葉質量,阻礙業生產。

發生規律

桑梢小蠹蟲在山東、河北、江蘇、浙江年發生3代,遼寧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枝條坑道內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10月中旬活動。越冬成蟲3月底開始蛀孔為害,隨之交尾產卵,產卵期較長,發生期參差不齊,出現世代重疊。各代成蟲分別於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中旬羽化。該蟲喜在半枯死或枯死枝幹上繁殖和為害,形成粗細一致的菊花狀坑道,並在半枯枝幹構築交尾穴(即母坑道),雌雄成對同棲1坑道。卵塊產,每塊有卵7~22粒,每雌產卵15~47粒,卵期12~15天。一代幼蟲期20~25天,2、3代18~20天。在坑道末端於化蛹穴內化蛹,蛹期5~7天。羽化時在蛹室上方咬一圓形羽化孔,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批成蟲經補充營養,遷至活樹上越冬。成蟲壽命1代20~23天,2至3代18~20天。天敵土耳其扁谷盜

防治方法

(1)冬季剪除受害枝、乾,也可在1至2代成蟲羽化前剪除枯枝和枯樁集中燒毀,防其產卵繁殖。(2)採用束枝誘殺。將半枯死枝條捆綁在枝或幹上,誘其產卵;也可用刀把部分1年生枝條基部環剝一圈,造成半枯死狀態,引誘其產卵或寄生集中殺滅。(3)於早春發芽前或晚秋,噴灑50%稻豐散乳油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馬拉松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000~1500倍液。晚秋為了防治病害,還可在上述藥劑中混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3%福馬林15倍液。(4)生物防治。在桑梢小蠹產卵期釋放人工飼養的土耳其扁谷盜,每畝桑田釋放2000倍以上,整個桑園全園釋放效果更好。受害重的地區應大面積推廣。

生物防治

利用土耳其扁谷盜控制桑梢小蠹蟲。室內研究觀察:土耳其扁谷盜成蟲取食桑梢小蠹蟲卵的捕食率為90~100%;在網罩投放觀察:土耳其扁谷盜成蟲捕食桑梢小蠹蟲卵的捕 食率為90~98%;在桑國投放觀察:土耳其扁谷盜成蟲對桑梢小蠹蟲的抑蟲防效為14~77%;並能咬死桑小蠹蟲的初齡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