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鰲

黎鰲

黎鰲(1917年5月4日—1999年9月21日),湖南瀏陽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軍醫大學原副校長。

1941年黎鰲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1994年獲得美國燒傷協會“伊文斯”獎;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21日逝世。

黎鰲長期從事燒創傷的系統研究、診斷和教學,是中國燒傷醫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國燒創傷防治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瀏陽
  • 出生日期:1917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1999年9月21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國立上海醫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開創了中國的燒傷醫學
  • 代表作品:《燒傷的研究》《燒傷治療學》《燒傷腸源性感染研究》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1917年5月4日,黎鰲出生於湖南長沙一個普通家庭。
1935年8月,黎鰲聽從父親意願,考入國立上海醫學院。
1937年7月,因戰亂原因,黎鰲轉入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就讀。
1939年9月,國立上海醫學院遷到昆明,黎鰲回到國立上海醫學院就讀。
1941年,黎鰲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
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燒傷病人逐日增多。黎鰲意識到,燒傷是人類的天敵,是軍事醫學研究和平時臨床醫療的一個空白且困難的課題。他奮筆疾書了一份燒傷防治研究的請戰書,第三軍醫大學黨委當即決定由他牽頭在普外科組建燒傷救治小組。
1959年,在上海舉行的燒傷經驗交流會上,黎鰲報告了“30例大面積燒傷經驗的總結”。
1966年,四川合江32111鑽井隊發生井噴,數十人被燒得面目全非。黎鰲率領一支精英救治小組趕赴合江投入到與死神較量的戰鬥中,他幾天幾夜沒合眼,硬是將燒傷的鑽井英雄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1994年,黎鰲獲得美國燒傷協會“伊文斯”獎。
1995年,黎鰲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與衛生學部院士。
1998年,黎鰲被國務院授予“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
1999年9月21日,黎鰲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開創中國燒傷學科
黎鰲參與開創中國燒傷學科,早期主持研製了一整套燒傷搶救方案,為中國燒傷救治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作出了巨大貢獻。1962年,首先提出“從整體出發,維持機體抗病能力”的觀點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國治療燒傷方案;制定了適合中國人體的計算燒傷面積的中國九分法,首先總結了中國自己的輸液公式等。這一整套措施和基本思想,不僅迅速在中國國內推廣,為中國燒傷治療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燒傷學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長期指導著中國燒傷救治工作,他領導的燒傷研究所,已救治了上萬例燒傷病人,治療水平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
組建燒傷實驗室
黎鰲在中國國內率先組建了燒傷實驗室,主持完成了全軍六五、七五、八五攻關和八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唯一的重大課題研究,闡明了吸入性損傷的發病機理和腸源性感染重要理論,使中國的燒傷理論和防治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主持吸入性損傷研究,歷時15年,完成30餘項研究,取得一系列高質量成果。
其他燒傷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黎鰲開始進行燒傷全身性感染的研究,提出了燒傷敗血症分型和早期鑑別診斷要點,以及燒傷後菌群失調、黴菌感染等燒傷全身性感染的重要意義,並注意到腸源性感染是燒傷全身性感染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國內首先領導研究了腸源性感染,歷時15年,完成20餘項研究,為防治燒傷感染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黎鰲領導並組織燒傷免疫、燒傷營養和人上皮細胞培養等系列研究,為豐富和發展燒傷的理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還領導燒傷早期發病機理的研究,全面開展了早期組織灌流不足、過度炎症反應的感染對臟器損害的研究,肯定了巨噬細胞、粒細胞和內皮細胞在其發病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進一步提高大面積燒傷的救治水平,起了重要推進作用。在他主持領導下,率先在中國國內培養成功人上皮細胞片,並套用於臨床,趕上了世界先進行列,為大面積燒傷缺乏自體皮源提供了治療手段,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領導燒傷免疫研究,除弄清燒傷後免疫功能的一般規律外,還重點研究了傷後巨噬細胞的始發作用,探明了多種中草藥的免疫調理作用,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 學術論著
黎鰲先後發表科研論文400餘篇,主編專著近20部。撰有《嚴重燒傷早期敗血病的診斷》、《對燒傷防治研究的芻議》等論文400多篇;主編有《燒傷治療學》、《吸入性損傷》等。
  • 科研成果獎勵
黎鰲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三等獎一次,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並先後6次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5年
燒傷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
吸入性損傷早期肺水腫性質及發病機理的研究
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年
吸入性損傷早期肺水腫及其發病機理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年
燒傷感染的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
燒傷感染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
燒傷腸源性感染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2年
燒傷腸源性感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4年
美國國際燒傷學術獎──伊文思獎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與衛生學部)
1996年
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首屆)
1996年
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獎(首屆)

社會任職

黎鰲是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創傷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五屆常委、第六屆副主任委員,國際燒傷學會會員,美國創傷學會榮譽委員,中美國際燒傷創傷會議第一、三屆主席、第二屆副主席。

個人生活

黎鰲與同胞兄弟黎介壽黎磊石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黎氏三兄弟”。其中大弟黎介壽是中國腸外瘺治療的鼻祖、臨床營養支持的奠基人、亞洲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二弟黎磊石是中國現代腎臟病學的開拓者、創始人,國際著名的腎臟病學者,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黎磊石、黎鰲、黎介壽黎磊石、黎鰲、黎介壽

人物評價

黎鰲是中國燒傷學、創傷學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中國燒傷學界素有“百科全書”的美譽。
黎鰲是中國燒傷學科的泰斗,他參與開創了中國的燒傷學、創傷學,總結了一整套適合國情、有獨創性、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遠見卓識地在中國較早地開展一系列實驗研究,為中國我軍的燒傷救治與研究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黎鰲領導的燒傷研究所救治了上萬例燒傷病人,治療水平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在燒傷感染、腸源性感染,燒傷免疫及營養代謝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出成績他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燒傷專業人才。

人物影響

  • 黎鰲燒傷醫學獎
黎鰲燒傷醫學獎是為紀念黎鰲院士而設立的獎項,旨在鼓勵為中國燒傷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學者。黎鰲燒傷醫學獎設“傑出貢獻獎”和“青年創新獎”各一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每個獎項評選1人。1998年首屆黎鰲燒傷醫學獎頒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