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炭疽病

黃麻炭疽病為害幼苗和成株。是圓果種黃麻重要病害。

基本介紹

  • 別稱:黃麻炭疽病
  • 英文名稱: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
  • 常見病因:莖基
  • 常見症狀:危害幼苗和成株
症狀,病原,防治方法,

症狀

苗期染病 莖基產生黑褐色病變,縊縮,終致萎蔫折倒枯死。成株葉部染病 葉痕部生黑褐色或黑色不規則凹陷乾裂斑,長達數厘米,病部表面現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葉上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沿脈擴展變黑。成株莖部染病 產生不規則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病變,一般不深入到纖維層,也不產生分生孢子盤。蒴果染病 變為黑色,嚴重時擴展到全果或侵入到種子,使種子不能正常發育。

病原

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 稱黃麻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大小100-350×20-50(μm),剛毛褐色,直或稍彎,具隔膜2—5個,大小36-117×3.6-5(μm)。分生孢子梗無色,短棒狀,大小15-35×3-4(μm)。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月牙形,大小12-25×3.6-6(μm)。病菌生長適溫25-30℃,分生孢子形成適溫30-32℃,最適pH5.5-6.5。分生孢子經4小時保濕即萌發,16小時後產生附著胞。菌絲、分生孢子50℃經10分鐘致死。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潛伏在種子內或附著在種子上或隨病殘組織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種子內的菌絲體以內表皮和外胚乳處居多。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風雨進行傳播和再侵染。侵染時孢子先形成1箇中隔,從一端或兩端產生芽管,芽管先端形成附著胞,從球狀附著胞上抽出侵入絲通過寄主表皮細胞間隙侵入和擴展,經3天潛育即見發病。生產上遇有高溫高濕天氣,地勢低洼,偏施、過施氮肥及多年連作地易發病。長果種黃麻較圓果種抗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高產品種。(2)種子消毒 方法見黃麻黑點炭疽病。(3)加強麻田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做到施肥合理。生產上施用鉀、鈣可減輕發病,氮肥、磷肥過多易發病。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防止濕氣滯留。(4)藥劑防治 參見黃麻黑點炭疽病。此外國外報導噴灑0.1%安果有機磷殺蟲剎蟎劑可明顯減輕發病,生產上可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