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輝(國內車用新能源研究代表人物、長江學者)

黃雲輝(國內車用新能源研究代表人物、長江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雲輝,男,1966年5月生,江西省崇仁縣人,中共黨員,同濟大學教授、博導,現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學科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車用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雲輝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省崇仁縣
  • 出生日期:1966年5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長江學者,傑青,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職稱:教授
學術成績,科研項目,出版著作,個人生活,研究方向,

學術成績

黃雲輝教授長期致力於將鈣鈦礦、雙鈣鈦礦和層狀結構的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能研究,主要將它們套用於可替代能源(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和磁電信息功能材料領域。

科研項目

(1) 研究發現了一類新型的雙鈣鈦礦結構的Sr2MMoO6(M為過渡金屬元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可直接對天然氣進行電極氧化,在解決天然氣燃料積碳和硫中毒等關鍵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對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進一步研究和套用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於2006年4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英國《自然》雜誌於2006年9月28日在“研究亮點”中對其作了專題報導。
(2) 採用無機-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作為正極材料,成功地研製了磷酸鐵鋰型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3?6分鐘可充至理論容量的80%以上,可望用於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具有巨大的市場套用價值,同時無機-高分子複合電極材料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研究開發開拓了一條新路。
(3) 成功地利用簡易的水熱法,選擇性地合成形貌可控的鉍酸鐵、稀土錳酸鹽系列多鐵性磁電功能納米材料,並對其磁學性能進行了研究。
(4) 發展了一種特殊的封管吸氧技術,結合溶膠-凝膠法,成功合成了高有序度的雙鈣鈦礦氧化物Sr2FeMoO6,系統地研究了有序度對磁性和輸運性質的影響,提出了價態平衡的模型以及極化子-巡遊電子的轉換機制。
(5) 通過無機-無機、無機-金屬、無機-高分子複合,得到室溫或低場磁電阻增強效應,為氧化物龐磁電阻材料可能的套用打下基礎。
(6) 採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合成常規條件難以合成的具有磁電效應的鈣鈦礦結構氧化物,發現高溫高壓導致的錳酸鹽體系由六方相向鈣鈦礦相的相轉變現象並由此引起的特殊磁電性能。

出版著作

擔任國際化學、材料、納米技術等領域學術期刊評審專家:J. Am. Chem. Soc.、Chem. Mater.、Appl. Phys. Lett.、J. Am. Ceram. Soc.、J. Nanosci. Nanotech.、J. Cryst. Growth、Mater. Res. Bull.、Solid State Commun.、J. Alloy Compds.等,和國內學術期刊評審專家:《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套用化學》等。

個人生活

主要學習和工作經歷
1984.09-1988.06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化學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09-1991.06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析化學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1.07-1997.06南昌航空大學化學工程系,任講師、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
1997.09-2000.06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無機和材料化學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0.07-2002.06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稀土材料化學及套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從事磁電阻材料的研究。
2002.06-2005.05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副教授,從事無機磁電功能材料的研究。
2002.11-2004.10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套用陶瓷研究所,從事半金屬體氧化物的磁性和輸運性質(由復旦大學派遣)。特別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東京)
2005.05-2007.12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任研究員,從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研究。
2006.12-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能源材料);鋰離子電池(能源材料);無機磁電功能材料(材料化學與物理);稀土無機化學等方面的研究。
2010.10-2016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現為同濟大學材料學科委員會主任,車用新能源研究院院長。

研究方向

(1)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
(2)下一代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
(3)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4)車用新能源關鍵材料與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