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街基督教堂

黃家街基督教堂

濟寧市黃家街基督教堂,坐落在山東省濟寧市縣前街路東57號,黃家街的西首。200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濟寧市基督教“兩會”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家街基督教堂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市
  • 始建:1925年
  • 建築風格:古堡式建築
簡介,教會歷史,教會新貌,地圖信息,

簡介

黃家街基督教堂始建於1925年,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縣前街57號,為古堡式建築,北、西兩面臨街,座東向西;磚石結構、紅瓦掛屋面、門前石砌台階,造型美觀大方。教堂主體長25米,寬14、4米,檐高8、5米;上有鐘樓、下有地下室。鐘樓頂層是一座六角形圓頂鐘亭,拔地高21米,原有合金剛鐘一口(文革期間遺失)。堂內有連椅座位及階梯座位可容納七百餘人,東端設有講台,左側為樂器台,講台後邊是浸水池。於2006年5月7日至7月15日進行復堂20周年的大維修,並且安裝燈光與燈帶.
黃家街教堂黃家街教堂

教會歷史

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南浸信會差會派傳教士李壽亭(平度人)來濟寧,在黃家街路南買了一處民房開始傳教辦學,其中三間北屋用作禮拜堂。後來又派王洪海牧師、美國傳教士道哲斐、葛納理夫婦、李約翰夫婦到濟寧,先後又買下周圍民房、空地,修建住房,禮拜堂由三間擴大到八間。1911年正式成立了基督教浸信會,並以此為中心由城內發展到城郊。葛納理從1920年起先後在美國和中國信徒中募捐,於1925年建成黃家街基督教堂。1938年成立基督教浸信會魯西年議會。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本人占領了濟寧,但太平洋戰爭還沒開始,日本還沒有和美國開戰,所以美國人受保護.當時葛牧師到日本司令部去交涉,說黃家街北面住的都是他的教民,不能讓日本兵進去.開了證明,在教堂北的面黃,王,程三家設立了難民營.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不再受保護,葛納里牧師一家就回國了,浸信會和禮拜堂也封了,教會原來的區域就成了日本人的一個特務機關.
教堂內部教堂內部
“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制止,教堂由手帕廠占用。1985年經落實宗教政策後,工廠遷出教堂,同年12月修復後,於1986年6月18日正式開放,黃家街基督教堂在歷經滄桑近一個世紀,但其古樸典雅風範仍存。

教會新貌

2000年5月市基督教“兩會”在教堂南側建成集培訓、會議、辦公、住宿、車庫為一體的1150㎡教牧樓,利用先進的光、電、聲、像技術,通過閉路電視系統,使新、老建築渾然一體,可同時容納千餘人做禮拜。更能為培訓義工;基層堂點、場所負責人、布道員、提供良好的學習、進修條件。古老的黃家街基督教堂煥然一新。
黃家街基督教堂
黃家街基督教堂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