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龍藏洞

黃大仙龍藏洞

黃大仙龍藏洞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在惠城鎮西北8公里的葵峰處, 這裡山清水秀,清幽雅靜,自然風光綺麗。向南而望,是群峰連綿聳立、林木蔥鬱碧綠、怪石嶙峋、岩洞密布,近處卻有泉水潺潺、成溪流淌;然而卻是滿眼山青水秀,自然風光旖旎,堪稱洞天福地,不愧是一處靜修靜養的好地方。

龍藏洞是全真道龍門派的一處建築。龍藏洞為"一洞藏二觀",前面"赤松觀"黃大仙廟以古樸清雅莊重見長,朝晨晚禱之鐘鼓經樂永無盡息。後殿宋禪祖師"乙鏡真人宮雄偉壯觀,華麗堂皇。該宮被設計為三層疊宮,據說是按"天、地、人"三才的構想而設計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大仙龍藏洞
  • 地點:廣東省揭陽市
  • 類型:寺廟
  • 其他:景點
簡介,概貌,民間傳說,歷史,現狀,

簡介

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8公里處, 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廟,世稱“龍藏洞”。這裡山清水秀,清幽雅靜,自然風光綺麗。
黃大仙龍藏洞黃大仙龍藏洞
龍藏洞是全真道龍門派的一處建築。龍藏洞為"一洞藏二觀",前面"赤松觀"黃大仙廟以古樸清雅莊重見長,晨鐘暮鼓經樂永無盡息。後殿宋禪祖師"乙鏡真人宮"占地800平方米,總高度達36.8米,雄偉壯觀,華麗堂皇。該宮被設計為三層疊宮,據說是按"天、地、人"三才的構想而設計的:上層呈天壇宮殿的形狀,是為"天";中層為城廓形八卦迷宮,喻為"人";下層為富麗堂皇的地宮,是為"地".共有八柱六門玄洞,九十九洞孔,七十二角椽,三十六飛檐,二十中屋頂。

概貌

"龍藏洞".距惠來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葵峰處,在一個叫"水流仙"地方,羊腸小道直通必藏嶺頂古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龍藏洞"。
龍藏洞門前,向南而望,是群峰連綿聳立、林木蔥鬱碧綠、怪石嶙峋、岩洞密布,近處卻有泉水潺潺、成溪流淌;然而卻是滿眼山青水秀,自然風光旖旎,堪稱洞天福地,不愧是一處靜修靜養的好地方。

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當地乾旱缺水時,唯有此處終日泉水潺潺!
歷代地理先生朝思暮想擇此地作風水,誰知羅庚盤一擺放,指針即不動彈,不可思議。置身此地,真有神秘玄妙之感。
傳說,古代有一位精通堪輿的先生,追龍趕鳳,來到這一清幽雅靜、花木蒼翠的水潭之處,發現此地乃是崑崙山脈落脈之所在,屬於"藏龍棲鳳"的風水寶地,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地方,後來這裡竟然成為"惠來十八景"之一。

歷史

據傳,清朝乾隆年間,惠來縣靖海鄉人宋超月乙鏡真人,與道友暢遊潮州九邑,惠來都十八景地,識崑崙山落脈,西系葵峰望天嶺、雙乳峰,居普陀岩虎頭山,悟蓮峰山油瓶石坑有玉盒獻寶,仙師南行追龍趕鳳,但見龍藏鳳棲,到了“龍藏洞”,遂推卜立願而戲言曰:“藏世道宣仙地,389年後,自有吾後傳明月善人,在此為師創觀建宮,存真容於龍藏洞。”至公元1994年11月,當地道友自籌資金300餘萬元,修復古廟,圓成“龍藏洞赤松觀黃大仙廟”,並經揭陽市宗教事務局核准,惠來縣宗教事務局批准登記開放。於1996年陰曆8月23日,舉行黃大仙誕辰暨龍藏洞管理委員會成立掛牌揭彩雙慶活動,盛況空前。還先後接待了海內外來賓3萬多人,舉行“羅天大醮”法會3 次。祈禱世界和平,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快樂!參加信眾約15萬人次。
黃大仙龍藏洞黃大仙龍藏洞

現狀

現在在赤松觀後殿興建了“乙鏡真人宮”,於1997年4月20日舉行奠基典禮,請汕頭大學及汕頭園林建築高級工程師設計,參偈先賢魯班圖模,定為天地人三才乾坤宮閣,分三層設計:上層呈天壇形沖雲宮;中層為城郭形八卦迷宮;底層為富麗堂皇地宮。三層疊宮,有24 屋頂、36飛檐、72角椽、99洞孔,8柱6門玄洞沖天,造型獨特,史無前例。還規劃在山腰修復“觀音圓通宮”、“報孝堂”﹙功德堂﹚,在山頂復建“沖天觀”,以恭三清至尊、李道明天尊、呂純陽祖師等八仙。
龍藏洞管理委員會在修復道觀的同時,積極地為當地社會公益福利事業做貢獻,如自籌資金 100萬餘元,修建7公里長、寬8米的黃大仙公路,架設了電話線和供電線路,改善了當地山區的交通、通訊和生產、生活條件,受到當地民眾的讚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