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朝聖民眾推擠事件

麥加朝聖民眾推擠事件

百科名片 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萬。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加朝聖民眾推擠事件
  •  麥加: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
  • 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
  • 事故造成:362人死亡
相關報導,麥加朝聖,諸城之母,易卜拉欣窪地,原因,防護措施,改進,悲劇一覽,

相關報導

截至當地時間13日凌晨,沙烏地阿拉伯12日發生的麥加朝覲活動踩踏事件已造成36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中國朝覲者。 中國穆斯林朝覲團秘書長文艦1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踩踏事件發生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組織的朝覲團及中國駐吉達總領事常毅迅速趕到事發現場。
麥加朝聖壯觀場面麥加朝聖壯觀場面
經核實,目前已有362人在事件中遇難,其中包括4名中國朝覲者,另有兩名中國朝覲者尚未返回駐地。此外,還有近300名朝覲者在事件中受傷。
12日中午,參加麥加朝覲射石儀式的朝覲者發生大規模踩踏事故,當時有數萬名穆斯林參加投石驅魔儀式。
朝覲活動於本月8日正式開始,12日是活動的最後一天。據沙特內政部估計,來自世界各地的250多萬穆斯林參加了今年的朝覲活動。

麥加朝聖

麥加城中的大清真寺規模宏大,可容30萬人同時做禮拜,是伊斯蘭教的著名聖寺。
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萬。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
麥加城之所以世界聞名,是因為伊斯蘭教創始現在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經濟和有體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負有朝拜麥加的宗教義務。所有穆斯林,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盡最大努力爭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1000多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覲的穆斯林逐年增多。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來此朝覲的人更加摩肩接踵,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穆斯林來到此地朝覲。每年在伊斯蘭教曆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這些各種膚色、各個年齡段的穆斯林來自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朝聖期間,他們聚集在“聖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一起吃飯,一同學習。“麥加朝聖”是每年伊斯蘭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諸城之母

麥加在穆斯林世界被譽為“諸城之母”。聖地只對穆斯林開放,非穆斯林一律謝絕入內。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著名聖寺,是世界各國穆斯林去麥加朝覲禮拜的主要聖地。據《古蘭經》經文,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鬥,因此這裡也稱禁寺。禁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恢弘,經過幾個世紀以來的擴建和修葺,總面積已經擴大到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聳雲端、高達92米的尖塔,24米高的圍牆將門和尖塔連線起來。六塔分別聳立在三座主要大門兩側,第七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禁寺從圍牆、樓梯、台階以及整個地面都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在千百盞水銀燈的照射下,禁寺顯得格外肅穆、莊嚴。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聖殿克爾白。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聖殿又稱天房,相傳是公元前18世紀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兒子伊斯梅爾監建而成的。天房高14米,內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離地約2米,高3米,寬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鑄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帘上用金銀線繡有《古蘭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已延續了1 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高的牆上,鑲嵌著一塊30厘米長的帶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其為神物,相傳當年穆罕默德曾親吻過它。朝覲者游轉天房經過此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縫,在1844年以銀框把它鑲嵌起來。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四周圍有方形銅柵欄,閣中是傳說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據記載,克爾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獻祭的古殿,殿內樹有各種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占麥加,保存了克爾白,清除殿內外360萬尊偶像,改為伊斯蘭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蘭教曆12月,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時,都要圍著天房游轉。麥加的其他聖地還有城東20公里的阿拉法特山、穆茲達利法和米納等地,是朝覲者要站山誦經、射石(驅邪)活動之地。

易卜拉欣窪地

麥加舊城稱為“易卜拉欣窪地”的乾涸河谷,自古就是繁榮的商業城鎮。來自亞洲、非洲和地中海地區的商隊全都匯集於此。這裡集聚著帶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狹窄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居民的服裝、語言和習俗還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時代的風貌。離舊城不遠的新市區和這裡完全不同,那裡的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和巨大的噴泉比比皆是,一派現代化都市的氣息。麥加市區範圍,過去一直局限於“禁寺”的附近,近幾十年來,城市規模已迅速擴大到近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近40萬。為了方便來自世界各地朝聖者的出入,世界最大的航空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也已在麥加西北建成了。

原因

當地時間1月12日中午大量朝覲者從麥加聖地投石驅邪橋東面的入口處湧進投石驅邪橋地帶,急於趕到投石驅邪橋,進行投石驅邪的宗教儀式,同時還有許多運送朝覲者行李的大型運輸車也跟隨而進。行進途中,行李車上的大量行李從車上翻落到道路上,造成道路堵塞,後面成千上萬的朝覲者不知前面發生的情況,繼續向前涌動,於是發生擁擠踩踏事件。
由於投石驅邪儀式時間較短,只有三天,許多朝覲者在天黑之前急於完成儀式也是導致踩踏事件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朝覲現場也比較混亂,很多朝覲者都帶有個人行李:帳篷、衣服以及食物,在朝覲的過程中這些東西都隨身帶,而且朝覲地點的方向標識很少,不時還有商販叫賣食品和紀念品,這些都導致了踩踏事件的發生。

防護措施

事件發生後,安全部隊、民防警察、醫務人員等立即在現場搶救傷員,把死傷者運送到附近醫院。
對於發生本次踩踏事件,沙特警方也感到相當委屈。其實在2004年的踩踏悲劇發生之後,沙特官方對該朝覲地點的道路進行過拓寬,而且增加了一些緊急出口。另外,為了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沙特政府對於每年的朝覲者都有人數的限制,每個國家每一百萬穆斯林中只能派一千人參加。沙特當局還出動六萬名警察維持秩序,並有直升飛機巡邏,此外警方還可以在控制室內通過閉路電視系統了解最新的情況。沙特王室對於朝覲活動的安全也相當關注,因為伊斯蘭教的兩個聖城都在沙特,沙特王儲阿齊茲在踩踏發生後表示沙特政府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這些措施都沒能防止踩踏事件發生。
不過,對於警察做的這些工作,很多朝覲者並不領情,他們認為警察實際上無所作為。“他們(警察)看起來相當冷漠,他們並沒有認真嚴格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一位伊拉克朝覲者說。

改進

安排大巴接送朝覲者 每小時將通行50萬人
由於在歷年的朝覲中發生過多起踩踏事件,很多朝覲者對悲劇的不斷重演感到相當沮喪,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朝覲者表示,“這種事情不應該每年都發生,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把整個活動組織得更好。”
踩踏發生後,沙特方面已經宣布將對朝覲地點的設施作進一步改善,投石驅邪橋的出入口都將增加到12個,並且安排專門的大巴接送朝覲者前往投石驅邪橋,而不讓他們像現在這樣自行前往,另外當局還將加大運力來擴大投石驅邪橋的通行能力,預計未來這個地方每個小時能夠通行50萬人。

悲劇一覽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2004年2月1日
朝覲者在沙特麥加附近的米納地區參加投石儀式時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造成244人死亡,244人受傷。米納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以東15公里處,是穆斯林朝覲者舉行投石驅邪儀式的地方。這裡曾多次發生人群擁擠相互踩踏導致人員死傷事件。沙烏地阿拉伯國王2004年下令改造米納投石場儀式場地,將有11個入口和12個出口,並為步行朝覲者和車輛分別建設專用道路,以提高人流通過能力。
2001年3月5日
朝覲者在米納地區參加投石驅邪活動時發生擁擠踩踏,造成35人喪生。
1998年4月9日
朝覲人群在米納地區的米納橋上發生擁堵。幾個人不慎從橋上跌落下去,致使人群出現恐慌情緒,踩踏慘劇隨即發生,共有180人在此事件中喪生。
1994年5月23日
朝覲人群在從麥加投石驅邪橋入口湧進投石驅邪橋地帶,發生擁擠踩踏,造成270名朝覲者被踩死,死者大部分來自印度尼西亞。
1990年7月2日
米納的一處地下通道發生嚴重踩踏事件,1426名朝覲者被踩死或因窒息而死。這是當代歷史上發生的傷亡最慘重的踩踏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