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園

鹿湖園

紹興鹿湖園於2004年8月開工,於2006年4月建成。集傳統紹興園林之優勢,其亭、台、樓、閣,依水而建,老石板鋪路,青石為柱為門,呈現出古越園林的特色,烏桕、石榴、楓、楊等各種樹點綴其間,刻石立碑,磚雕木刻獨具特色,小橋流水中流淌著古越風情;這裡有康乾駐蹕碑、乾隆《閱海塘記》等,顯示出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湖園
  • 開工時間:2004年8月
  • 建成時間:2006年4月
  • 建築特色:園林
歷史,特色,遊覽,榮譽,圖冊,

歷史

鹿湖園園址屬鹿湖莊。鹿湖莊是個古村,在清代的紹興府極其輝煌。據《清實錄·聖祖實錄》和嘉慶《山陰縣誌》載,康熙、乾隆二帝南巡蒞紹,都駐蹕於鹿湖莊。今鹿湖園中“康乾駐蹕”碑、“御碼頭”等建築景觀即是展現當時的情狀。又據史載,越王勾踐獵鹿南山,馴養鹿群。鹿湖園倚此為中心造景,挖鹿湖,堆土為丘成“鹿場”,置石雕鹿群;築偶鹿亭,建鹿鳴樓,展示《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意,又由鹿生髮,築景牆刻明徐渭《代初進白牝鹿表》,展其文章及書法。園林有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使遊人產生更多興趣與聯想。
紹興鹿湖園紹興鹿湖園

特色

鹿湖園園址原為鹿湖莊公地一隅,平坦無姿。造園者心中自有丘壑。挖湖形如奔鹿以實名。鹿湖勝其他園林池沼處,是貫通於龍橫江,小船可進出,是為活湖。水布無形,入湖內成鹿形。湖岸多曲,其境柔和。挖湖之土散堆湖周,高處為丘,丘上植草為“鹿場”;低坡入水,卵石散臥,疏植花木。湖岸若半島者,建亭建榭。小徑S形上坡下坡緣湖而轉。遊人分道,有景可尋。徑曲,可以延長遊程,由此擴大空間。
園林不論大小,暢則淺,隔則深,因此多築花牆。鹿湖園則不然,藉建築物以巧蔽。進鹿湖園門廳,有巨碑“康乾駐蹕”圖擋道。若無此設,則滿園景色盡泄。由此碑分道,左道(北)下坡達龍橫江邊“御碼頭”,仰視唯見“宸游龍橫”石牌坊及“龍橫廊橋”等高大建築物,而園內他景皆為之蔽。“康乾駐蹕”景觀自成單元。
“康乾駐蹕”碑右道,徑趨鹿湖園。湖南,建有“清晏”樓,樓下有廊可通。駐足北廊,鹿湖景色盡收眼底。順廊入南,庭園幽靜,古色古香,氣象殊異。鹿湖之東,有“鹿鳴”樓擋道,看似景盡道窮。實則不然。樓南北有廊,廊引人入勝,柳暗花明,豁見“集賢”濱江長廊相迎。此為園尾南北最狹處。建濱江長廊則因地制宜,巧掩其陋。廊名“集賢”,乃在眾多廊柱上鐫刻歷代書法名家詩句手跡。遊人至此,小憩消乏,坐而觀賞名家詩句、書法,一舉兩得,且從視覺轉換進入另一天地。於此可悟,造園者分景有術,宜掩處掩之,宜屏處屏之,宜暢處暢之,往往在不經意間給人以驚喜。
鹿湖園面積不大,北濱江,東南有廠。造園者卻以巧借外景來拓寬空間。園林之北濱江,江寬近百米,藉江為牆,低堤架橋,江水與湖水一體,水色潤園,花木鮮活。園中不設假山,看似缺陷,實因龍山近在咫尺,仰視飛翼樓,有真山可借,再壘假山則為累贅。視角所及,依山枕水,全園生動。古詩云:“匯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若改動其數字用於此園,極為合適。
鹿湖園中眾多碑、石、額、聯,既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點綴品,又是識園點睛之筆。“康乾駐蹕”碑,浮雕人物200餘,若現當時盛況;“養鹿場”臥石刻有《鹿鳴》詩首節,信口低吟,給人以千古遐想;園林後門處景牆上,刻有《鹿湖園記》,為陳橋驛先生之文章及書法,道越中園林之古今,謂鹿湖園之成,越中園林無出其右矣。遊人觀景賞文(書法),明古知今,受益良多。

遊覽

地址: 越城區延安路485號
營業時間: 早5點——晚10點
公車:118、146等到天光橋站下鹿湖園:在百花苑北門有門與其連線

榮譽

鹿湖園是市區龍橫江整治的精品,在市區八大園林中後來居上,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2008年度“優秀園林古建工程”金獎。全國該項金獎只8個。

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