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燉土豆

鴨肉燉土豆

鴨肉燉土豆是一道菜餚。鴨肉軟爛,土豆軟糯,夏季適合食用,葷素搭配,營養健康,是家庭的必備菜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鴨肉燉土豆
  • 外文名:Duck meat, potatoes
  • 特點鴨肉軟爛,土豆軟糯
  • 實質:夏季適合食用
  • 主料鴨肉土豆
  • 配料:蔥 姜 鹽 味素 花椒 紅乾辣椒
耗時,做法,營養成分,

耗時

準備時間10-20分鐘
製作時間半小時-1小時

做法

1、鴨肉剁成塊
2、蔥段,薑片備用
3、將鴨肉入沸水焯一下撈出
4、熱鍋放油,加花椒煸炒,然後放入鴨肉,蔥姜,爆炒5分鐘
5、然後放入土豆,加適量清水,紅乾辣椒,醬油,燉製20分鐘,放鹽,味素調味即可

營養成分

土豆(馬鈴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一般新鮮薯中所含成分:  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66~113J,鈣11~60mg,磷15~68mg,鐵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除此以外,馬鈴薯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而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土豆是降血壓食物。膳食中某種營養多了或缺了可致病,同樣道理,調整膳食,也就可以“吃”掉相應疾病。  馬鈴薯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蛋白質、礦物質(磷、鈣等)、維生素等。可以做主食,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或做輔助食品如薯條薯片等,也用來製作澱粉、冬粉等,也可以釀造酒或作為牲畜的飼料。
馬鈴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霉鹼,但一般經過170℃的高溫烹調,有毒物質就會分解。野生的馬鈴薯毒性較高,茄鹼中毒會導致頭痛、腹瀉、抽搐,昏迷,甚至會導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馬鈴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馬鈴薯中毒事件發生。栽培馬鈴薯一般含生物鹼低於0.2毫克/克,一般超過200毫克才會導致中毒現象,相當於一次吃掉1.4公斤生馬鈴薯。馬鈴薯儲存時如果暴露在光線下,會變綠,同時有毒物質會增加;發芽馬鈴薯芽眼部分變紫也會使有毒物質積累,容易發生中毒事件,食用時要注意。  新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周應食薯類5次左右,每次攝入50克-100克。每100克土豆(馬鈴薯)含鉀高達300毫克,是20多種經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鉀最多的。日本一個研究發現,每周吃5~6個土豆,可使中風幾率下降40%。 放開肚皮吃也不會胖。超重,是攝入能量過多所致。如何吃掉肥胖?趙教授的一個方法是:多吃低能量食物。蛋白質、脂肪、糖(澱粉)可在細胞內氧化產生能量,供生命活動之需。其中,脂肪每克產能9千卡;而糖、蛋白質每克產能均為4千卡。所以,“新膳食指南”將產能較低的穀類和薯類列為主食,而限制產熱較高的脂肪的攝入。
但很多人為了減肥,認為薯類含澱粉(糖)較多,視其為增肥食品,望而卻步。趙教授說,這是誤解。其中土豆、山芋等含水量高達70%以上,真正的澱粉含量不過20%左右。而且,土豆中僅含有0.1%的天然脂肪。這是其他可做主食的食物所望塵莫及的。  土豆減肥是好招。馬鈴薯產能低,怎么還容易讓人產生飽腹感呢?趙法伋教授介紹,這是因為薯類食品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植物細胞的堅韌壁層,吃進人體後,不被吸收,也不提供熱量,但因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所以繼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礦物質和維生素之後,被列為“第7類營養素”。  為何它容易產生飽腹感?因為纖維素的比重小、體積大,進食後充填胃腔,需要較長時間來消化,延長了胃排空的時間,這樣就產生了飽腹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