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蔥(菊科植物)

鴉蔥(菊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鴉蔥(學名:Scorzonera austriaca Willd.)是菊科鴉蔥屬植物,根垂直直伸,黑褐色,總苞片約5層,外層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6-8毫米,寬約6.5毫米,生長於海拔400-2000米的山坡、草灘及河灘地。分布於北京(妙峰山)、黑龍江(龍江)、吉林(通榆)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鴉蔥
  • 拉丁學名:Scorzonera austriaca Willd.
  • 別稱:羅羅蔥、谷羅蔥、兔兒奶、筆管草、老觀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菊科
  • :鴉蔥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42厘米。根垂直直伸,黑褐色。莖多數,簇生,不分枝,直立,光滑無毛,莖基被稠密的棕褐色纖維狀撕裂的鞘狀殘遺物。基生葉線形、狹線形、線狀披針形、線狀長橢圓形、線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35厘米,寬0.2-2.5厘米,頂端漸尖或鈍而有小尖頭或急尖,向下部漸狹成具翼的長柄,柄基鞘狀擴大或向基部直接形成擴大的葉鞘,3-7出脈,側脈不明顯,邊緣平或稍見皺波狀,兩面無毛或僅沿基部邊緣有蛛絲狀柔毛;莖生葉少數,2-3枚,鱗片狀,披針形或鑽狀披針形,基部心形,半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總苞圓柱狀,直徑1-2厘米。總苞片約5層,外層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6-8毫米,寬約6.5毫米,中層偏斜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6-2.1厘米,寬5-7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2-2.5厘米,寬3-4毫米;全部總苞片外面光滑無毛,頂端急尖、鈍或圓形。舌狀小花黃色。瘦果圓柱狀,長1.3厘米,有多數縱肋,無毛,無脊瘤。冠毛淡黃色,長1.7厘米,與瘦果連線處有蛛絲狀毛環,大部為羽毛狀,羽枝蛛絲毛狀,上部為細鋸齒狀。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2000米的山坡、草灘及河灘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京(妙峰山)、黑龍江(龍江)、吉林(通榆)、遼寧(丹東)、內蒙古(大青山)、河北(小五台山、涿鹿、淶水)、山西(霍縣、沁縣、五台山)、陝西(綏德)、寧夏(賀蘭山)、甘肅(合水)、山東(崑嵛山)、安徽(淮河流域)、河南(內鄉、伏牛山)。歐洲中部、地中海沿岸地區、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及蒙古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