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子

鰱子

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鰱屬。俗稱:鰱子,白鰱,邊魚。英文名:Silver carp , Silver loweye carp 。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鰱子
  • 拉丁學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別稱白鰱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新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屬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鰱亞科
  • :鰱屬
  • 分布區域:鰱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營養成分,

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較大,但遠不及鱅。口闊,端位,下頜稍向上斜。鰓粑特化,彼此聯合成多孔的膜質片。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須。下咽齒勺形,平扁,齒面有羽紋狀,鱗小。自喉部至肛門間有發達的皮質腹棱。胸鰭末端僅伸至腹鰭起點或稍後。體銀白,各鰭灰白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水體的中、上層,性活潑,遇驚後即跳躍出水。以浮游植物為食。3齡可達性成熟。親魚多於4月下旬至6月,當水溫達18℃以上,江水上漲或流速加劇時,在有急流泡漩水的河段繁殖。幼魚主動游入河灣或湖泊中覓食。產卵後的親魚往往進入餌料豐盛的湖泊中攝食肥育。冬季,湖水降落,成熟個體又回到幹流的河床深處越冬;未成熟個體大多數就在湖泊等附屬水體深水處越冬。冬季處於不太活動的狀態。

分布範圍

鰱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在我國各大水系,隨處可見。此魚生長快,從2齡到3齡,體重可由1公斤增至4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天然產量很高。同時,鰱的食物為浮游植物,因而成為飼養魚類的上等魚品,歷來被列入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在我國海南島南渡江和越南紅水河水系,棲息著另一種大鱗鰱(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外形酷似鰱,體比鰱略寬,背部隆起較高。兩者的主要區別為:鰱的側線鱗為91-124個,臀鰭分枝鰭條為11-14根;而大鱗鰱的鱗較鰱大,側線鱗為78-88個,臀鰭分枝鰭條為15根。大鱗鰱多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質較肥,浮游生物豐富的開闊水體。白天潛於深水處,夜間上游水面攝食浮游生物。雌魚2齡可達性成熟,雄魚最早為1冬齡。生殖期為5-6月,有時可延至8月中旬。生活習性、食性均與鰱相似,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因其生長快、肥滿度大、含質量高等優點,已成為海南島松濤水庫的重要養殖和捕撈對象。

營養成分

鰱肌肉的營養成分隨體長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其變化範圍為:水分占60.3-80.9%,蛋白質15.3-18.6%,脂肪2.0-20.8%,灰分1.0-1.4%,無氮浸出物0.2-1.7%。魚體肌肉的生化成分亦隨著魚體的生長發育而變化,當水分含量逐漸下降時,蛋白質及脂肪則逐漸增加。鰱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組成計有20種,其中4種飽和酸,3種單烯酸,3種二烯酸,9種三烯酸,1種四烯酸,碳鏈長度在12-20之間。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飽和脂肪酸低,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隨魚體的增長而增加,不飽和酸則隨魚體增長而減少。
除蛋白質和脂肪外,它每百克可食部分還含有糖類0.8克,熱量117-123千卡,鈣22-31毫克,磷86-167毫克,鐵1.2-13.3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21毫克,尼克酸2.1毫克,營養比較豐富。
其肌肉可供藥用,味甘、性溫,具有溫中益氣的功能,主治久病體虛、食欲不振、頭暈、乏力。膽汁有毒,吞服魚膽往往會引起中毒;中毒症狀與草魚、鯉魚等相同。對此,目前尚無特殊療法,應引起重視,不要吞服魚膽,以免中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