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居(廣州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廣州魯迅故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迅故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現已成為重要的人文博物館,對於研究和傳播20世紀前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大的意義。

魯迅的一生為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事業竭盡心力,輾轉流離,因此其居住地也不斷變換。魯迅先生的一生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四個:北京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紹興魯迅故居,廣州魯迅故居。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迅故居
  • 外文名稱:Lu Xun's former residence
  • 地理位置:浙江省紹興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1.57公頃
  • 開放時間:早8:30-晚5: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三味書屋
白雲路西段的白雲樓西側的26 號(現7號)二樓,在這裡,他寫下了在廣州期間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釗被害,魯迅憂心如焚,他沉重地感覺到:革命的果實有可能被葬送。4月10日,當廣州熱烈慶祝北伐軍攻占上海和南京的時候,他寫下《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希望給革命的人們增加一點危機意識。
4月15日,廣東方面的國民黨反動軍警到中大抓人,魯迅出面勸說校方保護學生無效,於4月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辭職。 此後一直到離開廣州前,他每天閉門整理舊作。在這裡,他編訂了《朝花夕拾》、《野草》,一氣寫了一個新的雜感系列:《辭大義》、《答有恆先生》、《反“漫談”》、《憂“天乳”》、《革“首領”》、《談“激烈 ”》等,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略談香港》等30多篇富於戰鬥性的雜文、散文。
1927年9月27日,他與許廣平一起乘船離開廣州,前往上海進行另一場戰鬥,直至生命最後一息,最後一刻。
有關專家認為,對於整個一生來說,魯迅只在廣州作了短暫的停留,然而,他的革命思想卻是在這兒形成、夯實的。
2013年,文史專家們正在努力爭取讓白雲樓恢復魯迅故居的原貌,讓它和魯迅紀念園遙遙相望,增強魯迅紀念園的紀念意義。
民國 廣州 白雲樓魯迅故居 位於廣州市白雲路白雲樓。該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3層樓房。面向東南,長度因地形關係,前後不同,前約93米、後約74米、深約28米。西南和北面牆壁上刻有多處用水泥製作的“白雲樓”匾額,建於1924年。原為郵政部門職工宿舍,魯迅租賃了西側第一道門2樓的1廳3房,於1927年3月29日從中山大學鐘樓遷到這裡居住。當年,魯迅和他的好友許壽裳各住一房,許壽裳的女兒許廣平和女工合住一房,會客廳在入門處。室內陳設簡樸,椅子是竹製的。魯迅的房子,窗戶正對馬路,房間擺滿書籍。樓下西側是走廊,面對東濠涌,以螺旋式樓梯通上二、三樓。
1927年初魯迅到廣州,住在中山大學鐘樓二樓。不久,廣州國民黨反動當局,繼蔣介石在上海製造的“四·一二”政變後,4月15日也進行了大屠殺魯迅的好學生、中共廣東區委學委副書記、中山大學學生會主席畢磊也被捕,魯迅極力進行營救未遂,後憤然辭去了在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蟄居白雲樓寫作。他拒絕了新權貴們的威迫、利誘以及特務的盯梢,以銳利的筆鋒,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扣絲雜感》、《談“激烈”》、《略談香港》等著作,與這些狗狼之輩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並於9月27日偕同許廣平離開這裡,前往上海。
魯迅故居現尚保存完好。
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