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市鎮

魚市鎮

魚市鎮位於湖南省的最西部,新晃侗族自治縣西部, 魚市鎮與湖南新晃省級工業集中區相接,西距貴州玉屏大龍鎮省級經濟開發區相隔4公里,地處湘黔兩省工業產業的承東啟西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魚市鎮
  • 別名:大魚塘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 湖南省 新晃侗族自治縣
  • 政府駐地:大魚塘下街
  • 電話區號:0745
  • 郵政區碼:419203
  • 地理位置:湖南省的最西部,新晃侗族自治縣西部
  • 面積:115.4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830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秦漢遺址和夜郎王廟舊址
  • 機場:芷江機場
  • 火車站:新晃站、新晃西站、銅仁南
  • 車牌代碼:湘N
鎮域區位,歷史沿革,行政區劃,鄉鎮調整,

鎮域區位

魚市鎮位於新晃侗族自治縣西部,也是湖南省的最西部,沅水支流潕水的中游,距縣城約10公里,320國道、株六複線鐵路、滬昆高速穿境而過,玉銅高等級公路接邊而過,潕水河傍鎮而流,交通便捷,自然條件優越,沿舞水河一帶風景優美,境內有五里卡6000平方秦漢遺址和夜郎王廟舊址兩處文物古蹟;西北兩面分別與貴州省玉屏縣大龍鎮、田坪鎮毗鄰,與貴州省大龍經濟開發區相隔4公里,東部與新晃縣興隆鎮接壤,南部靠近新晃縣晏家鄉,局部還與新晃縣酒店塘、林沖鄉相鄰;距湖南芷江機場、貴州銅仁機場分別只要30分鐘、60分鐘車程,交通區位優越。是新晃乃至湖南通往雲貴的主要通道,是新晃侗族自治縣的西大門。
主要特點:城郊鎮、邊界鎮、拆遷鎮、工業鎮。屬新晃移民重點區,前鋒、魚市村屬魚市電站淹沒區,岩山、新橋村屬獅子岩電站淹沒區,有移民4931人;屬株六鐵路複線、滬昆高速公路、工業園拆遷鄉鎮,征拆矛盾多、遺留問題多、失地少地農民多;在省級工業集中區有企業三十多家(如合創、長江銅業、新中化工、遠大鑄鐵、金龍工貿、浙浦水泥廠、秦箭爐料、晶鑫爐料、華東錳業、110KV變電站、魚市水電站等),是2010年全市經濟發展“十快”鄉鎮之一,2014年被列入全國重點鎮。
規劃布局的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以園帶鎮、以鎮促園、鎮園一體、科學跨越”的思路,圍繞建設“工業新區、物流重埠、綠色生態、新型城鎮”為主要指導思想,緊緊抓住國家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和湘西地區開發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魚市鎮傳統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優勢,藉助區域發展的帶動和重大區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到2020年,把魚市鎮建設成為全鎮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新晃工業園區的居住、商貿配套服務基地,具有生態示範意義的宜居、宜業的現代湘黔邊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活力工業新鎮。

歷史沿革

魚市鎮的行政區劃清以前無史可查。清喜慶二十二年,屬晃州直隸廳平三里轄。民國初至民國19年屋縣第三管理區(後改第三自治區),區治設魚市,轄民治鄉、民有鄉、民享鄉、自由鄉、平等鄉、博愛鄉。民國24年,改自治區為區公所,魚市鎮與盤街鄉、涼傘鄉同屬晃縣第二區公所。民國29年,晃縣撤區,將原6鄉2鎮調整為11鄉1鎮,魚市屬大仁鄉,轄14保。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建區建鄉工作,魚市屬第三區。1956年7月置魚市鄉。1958年9月,撤鄉建立人民公社,下轄24個生產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是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魚市鄉建立魚市鎮,全鎮有13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
魚市鎮政府駐魚市,又名大魚塘。清時,在此設塘,駐兵防守。民國時期第三區公所在此。民國25年曾設過魚市鎮,有商店,作坊27家,從業者80餘人。解放初,為第三區人民政府和魚市鄉人民政府年在地。1951年,成立國營貿易小組,1952年成立大魚塘供銷合作社。

行政區劃

1984年12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魚市鄉建立魚市鎮,是新晃侗族自治縣最早的建制鎮之一。全鎮共下轄13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39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18306人(2017年)。所轄村(居)委會:大魚塘居民委員會和新橋、團溪、天樅、笑天洞、岩山、魚市、前鋒、光輝、老黃沖、小魚塘、和平、古里、大壩河13個村委會。

鄉鎮調整

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新晃侗族自治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2]
懷化市人民政府:
你市呈報的《關於新晃侗族自治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懷政〔2015〕90號)收悉,按照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第五條、第七條和第八條的規定,經研究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現批覆如下:
1、同意新晃侗族自治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
2、將原晏家鄉的鴨塘、地芽、梅溪、壩上、晏家、斗溪、殿溪、肖家莊、河壩、大灣10個建制村併入魚市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新魚市鎮轄23個建制村、2個社區,總面積115.44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8306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魚市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