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現實派

魔幻現實派

魔幻現實派是本世紀五十年代前後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它不是文學集團的產物,而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共同傾向,主要表現在小說領域,限於拉美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魔幻現實派
  • 分類:文學流派
  • 興起時間:本世紀五十年代前後
  • 區域拉丁美洲
魔幻現實主義,歷史淵源,著名作家作品,內容,藝術,國內流派,新月派,徐志摩,聞一多,

魔幻現實主義

這一流派的作家,執意於把現實投放到虛幻的環境和氣氛中,給以客觀,詳盡的描繪,使現實披上一層光怪陸離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堅持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原則,又在創作方法上運用歐美現代派的手法,插入許多神奇,怪誕的幻景,使整個畫面呈現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虛虛實實、真假難辨的風格。這種把現實與幻景溶為一體的創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評論家稱它為“魔幻現實主義”。

歷史淵源

“魔幻現實主義”一詞,首先出現於繪畫界。一九二五年,德國文藝批評家弗朗茨·羅在研究後期表現派繪畫時,寫了一部理論專著,題為《魔幻現實主義,後期表現派與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干問題》,其本意是說,魔幻現實主義是表現主義的一種。後來,西班牙馬德里的《西方》雜誌譯載了這本書,於是“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術語就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文藝界所廣泛運用,人們借它用來稱呼本世紀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壇上湧現出來的文學新流派。 魔幻現實主義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歐洲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和啟迪,是促使拉美文壇形成魔幻現實主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十年代,魔幻現實主義同先鋒派文學的各種現代主義思潮的界限還不甚分明,表現主義、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各種因素皆有,在內容上還經曆本地主義,世界主義等階段。五十年代,胡安·魯爾福的小說《佩德羅·帕拉莫》問世,為魔幻現實主義豎起一面大旗,後起之秀風起雲湧。六七十年代以來,拉美的小說家在藝術上作出新的探索。近年來,拉丁美洲的評論界認為,魔幻現實主義已成為當代拉美文學小說創作的主要潮流。

著名作家作品

瓜地馬拉作家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總統先生》(1946),墨西哥的作家胡安·魯爾福的小說《佩德羅·帕拉莫》(1955),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1967),秘魯作家馬利奧·略薩的小說《城市與狗》(1962),等等。

內容

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取材於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抨擊軍事獨裁的統治和外國資本的掠奪,譴責大資本家、大莊園主的罪惡,反映了本大陸地區廣大人民的貧困和落後狀況,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傾向,在現階段有它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這類作品在抨擊社會弊病時,又找不到根治的辦法,揭露了獨裁政權,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確的道路,不滿於拉萊貧困和落後的現狀,又感到束手無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虛無主義的觀點和消極、悲觀、絕望的情緒。

藝術

魔幻現實主義頗具特色。它採用多種方法將殘酷的現實與奇異的幻景結合起來。有時變現實為神話,有時變現實為夢幻,有時變現實為荒誕。作品中出場的人物仿佛是夢中人,他們來之蹊蹺,去之迷離,作品中常常出現死人復活,鬼魂與世人對話,天降花雨,旅客們扛著火車車廂越過山澗,男修士用枷鎖拉塌監獄,帶上鐐銬飛越大西洋等一類荒誕怪異的情節。在語言表達方面,它還廣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話傳說,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語,乃至不見書面記載的粗獷的土語,因而具有濃烈的地方色彩

國內流派

新月派

指新月社成員及其創作。新月社成立於1923年的北京,先以小型聚會形式出現,後發展成為俱樂部。參加者有梁啓超、胡適、徐志摩、林徽因等人。1927年,胡適、徐志摩等籌辦新月書店,1928年3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社活動由此而正式開始。新月派的主要活動及影響在文藝方面。他們注意追求藝術技巧和風格,倡導新詩格律化運動,相信“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現”。講求詩歌的音樂美、建築美和繪畫美。1926年新月派還推行“國劇運動”,主張在新戲劇中借鑑中國傳統戲劇藝術。新月派還介紹了大量西方流派作家及現代詩人。1933年6月,《新月》雜誌停刊,書店為商務印書館接受,新月社宣告解散。
代表人物及作品

徐志摩

出版的詩集有《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雲遊》(1932)。《再別康橋》、《偶然》、《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作品。
戴望舒 《雨巷》
卞之琳 著有詩集《三秋草》(1933)、《魚目集》(1935)、《慰勞信集》(1940)、《十年詩草》(1942)、《雕蟲紀曆1930-1958》(1979)等。

聞一多

前期新月派代表和新格律詩理論的奠基者。《紅燭》和《死水》是其兩部詩集。《紅燭》所收詩作大都構思巧妙,想像豐富,表現豐富,表現了熱愛祖國的情緒,唱出了“五四”愛國青年共同的心聲。
鴛鴦蝴蝶派文學
產生於1908年前後,作家主要是以包天笑、徐枕亞為首的“洋場才子”。作品以用文言文描寫新才子佳人的戀情小說為大宗,後亦兼用白話文寫作,佳人和才子“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蔭花下,像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一樣”。故有“鴛鴦蝴蝶派”之稱。其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李定夷的《美人福》、吳雙熱的《蘭娘哀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