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吳戰爭

魏吳戰爭

指三國時期魏國和東吳的之間數十年的戰爭。公元263年,吳國聽說蜀漢滅亡,派盛曼將軍向西而行,假稱救援,實際是要襲擊永安羅憲。次年吳國又讓步協領兵西征,羅憲將他打得大敗。264年,司馬昭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不直援永安,而趁虛襲擊吳軍後方西陵,迫東吳退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吳戰爭
  • 外文名:The battle with Wei and Wu
  • 朝代:三國時期
  • 主人公:曹丕、曹睿、孫權、陸遜
  • 時間:公元222至公元263年
  • 對戰結果:吳國退兵,魏國勝
公元222~225年,曹丕三次攻吳,都收效甚微。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擊江夏,不克而還。
公元228年,吳國鄱陽(今江西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於是爆發石亭之戰,曹魏戰敗。
公元233年~234年,爆發第三次、第四次合肥之戰,東吳大軍無功而返。
公元241年四月,吳分兵四路大舉攻魏,大敗而還。
公元250年,魏徵南將軍王昶攻吳,大勝。
公元252年十一月;魏出動15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東興之戰爆發,曹魏大敗而還。
公元253年三月,孫吳太傅諸葛恪率大軍圍新城,新城之戰爆發,孫吳大敗,諸葛恪大失民心。
公元257年,曹魏武將諸葛誕壽春叛亂,並聯結東吳為外援。吳孫綝遣朱異等救壽春,兵敗,林斬異等。
公元263年,吳國聽說蜀漢滅亡,派盛曼將軍向西而行,假稱救援,實際是要襲擊永安羅憲。次年吳國又讓步協領兵西征,羅憲將他打得大敗。孫休大怒,又派陸抗協助步協。羅憲堅守六個多月,救援的軍隊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正好荊州刺史胡烈率軍攻打吳屬荊州的重鎮西陵,陸抗在腹地受脅之下退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