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漢中

魅力漢中

魅力漢中,其歌詞的文字運用手法和創作思想是非常值得當今社會研究的,歌詞意境不但展現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還將地方歌曲的創作標準又提高到了另一個層次,既塑造出不一樣的風格又呈現出了漢中的千年風韻,無意中為漢中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應,也掀起了年輕人對漢中的關注和熱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魅力漢中
  • 歌曲原唱:嚴成王
  • 填詞:嚴成王
  • 譜曲:嚴成王
  • 歌曲語言:中文
歌曲歌詞,漢雅之風,漢中地理,漢中簡介,文化藝術,民俗風情,傳統民居,地方特產,

歌曲歌詞


聞 漢中 思 如 泉 涌
憶 三國群雄 曾 在此爭鋒
無數 個秋冬 留下多少 感動
壯志在胸 因有你 底蘊之重
觀 漢中 怦 然 心 動
賞 大漢雄風 看 秦巴交融
古香 城市中 千年風韻 你懂
身在其中 那才是 快樂無窮
啊 漢中 啊 漢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無法 形容
連朱䴉 旱蓮 和 明月清風
都來到這片 美麗的 天空
啊 漢中 啊 漢中
我愛你的面容 已經為你 行動
讓天時 地利 同 人民英雄
共創明天那 偉大的夢
今 漢中 迥 然 不 同
城 南北暢通 知 天地繁榮
英雄 故里送 一曲漢雅 之風
一起歌頌 天漢兒女的 光榮
啊 漢中 啊 漢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無法 形容
連朱䴉 旱蓮 和 明月清風
都來到這片 美麗的 天空
啊 漢中 啊 漢中
我愛你的面容 已經為你 行動
讓天時 地利 同 人民英雄
共創明天那 偉大的夢
啊 漢中 啊 漢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無法 形容
連朱䴉 旱蓮 和 明月清風
都來到這片 美麗的 天空
啊 漢中 啊 漢中
我愛你的面容 已經為你 行動
讓天漢兒女 用 歡歌笑語
邀世界共賞 魅 力 漢 中

漢雅之風

“漢雅”最早 是由漢中市政府傾力打造推進文化名市戰略的重大舉措和重大文化精品《漢上華章――風雅頌》之《漢雅》。其目的就是進一步宣傳漢中特色文化,彰顯漢中地域文化魅力,使“秦巴風、漢水韻”滋養三秦大地,唱響大江南北。 《漢 雅》分“源”、“俗”、“祀”、“趣”、“慶”五個篇章,集中展示了漢中民間藝術的清新雅致和獨特魅力。如鯉魚燈、木偶戲、陝南漁鼓、端公戲、地圍子、彩蓮船、漢中罈子、背社火、羊皮鼓、撥浪鼓等二十五類漢中本土民間藝術, 將漢中的雅風流韻呈現得淋漓盡致。但都是在專業團里和文化圈內盛名,並沒有引起老百姓的強烈反應。
後來由漢中一個叫嚴成王的音樂人在漢上華章之《漢雅》的篇章基礎上又開創出了年輕一代的流行音樂,將漢中的地域特色慢慢突出,漢雅二字前期也被鋪墊在多首歌曲裡面,感覺像似在迎合政府要讓漢雅二字成為漢中市的新起名片。
據說是他鑽研了幾年的漢中文化挑了千個文字和百次的篩選再與其他文字組搭然後再反覆思考最後才決定啟用“漢雅”這兩個字來塑造新的漢中音樂文化,並用漢雅把漢中,漢江,漢人等一些列與漢文化有關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還成功的領占和塑造了神秘又讓人嚮往的地方“漢上”使其在人們精神上開創了對漢中的崇拜。

漢中地理

漢中位於陝西西南部,古稱南鄭、梁州、興元,是漢王朝的發祥地,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源頭,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的美譽,歷來都是來兵家必爭之地。現轄漢台區南鄭城固勉縣洋縣西鄉寧強略陽鎮巴留壩佛坪十一縣區。
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等,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珍稀動物,洋縣為國家稀有動物保護區。擁有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寧強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珍稀水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漢中市行政區劃
下轄地區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街道/鎮政府駐地
556
55.17
中山街道
2849
55.39
下轄漢山鎮聖水鎮大河坎鎮、協稅鎮、梁山鎮、陽春鎮、高台鎮、新集鎮、濂水鎮、黃官鎮、青樹鎮、紅廟鎮、牟家壩鎮、法鎮鎮、湘水鎮、小南海鎮、碑壩鎮、黎坪鎮、胡家營鎮、忍水鎮、兩河鎮、福成鎮。
2265
52.92
下轄博望鎮、龍頭鎮、沙河營鎮、文川鎮、柳林鎮、老莊鎮、崔家山鎮、桔園鎮、原公鎮、上元觀鎮、天明鎮、二里鎮、五堵鎮、雙溪鎮、小河鎮、五郎廟鎮、三合鎮、董家營鎮。
3206
44.46
下轄洋州鎮、戚氏鎮、龍亭鎮、謝村鎮、馬暢鎮、溢水鎮、磨子橋鎮、黃家營鎮、黃安鎮、黃金峽鎮、槐樹關鎮、金水鎮、華陽鎮、茅坪鎮、白石鎮、長溪鎮、四郎鎮、關帝鎮、桑溪鎮、八里關鎮。
3204
41.34
下轄城關鎮、楊河鎮、柳樹鎮、沙河鎮、私渡鎮、桑園鎮、白龍塘鎮、峽口鎮、堰口鎮、茶鎮鎮、高川鎮、兩河口鎮、五里壩鎮、大河鎮、羅鎮鎮、駱家壩鎮、白勉峽鎮、子午鎮。
城關鎮
2406
42.32
下轄勉陽鎮、武侯鎮、周家山鎮、同溝寺鎮、新街子鎮、老道寺鎮、褒城鎮、金泉鎮、定軍山鎮、溫泉鎮、元墩鎮、阜川鎮、新鋪鎮、青羊驛鎮、茶店鎮、鎮川鎮、漆樹壩鎮、長溝河鎮、張家河鎮。
3243
33.40
下轄漢源鎮、高寨子鎮、大安鎮、代家壩鎮、陽平關鎮、燕子砭鎮、廣坪鎮、青木川鎮、毛壩河鎮、鐵鎖關鎮、胡家壩鎮、巴山鎮、舒家壩鎮、廟壩鎮、鞏家河鎮、太陽嶺鎮、蒼社鎮、巨亭鎮、安樂河鎮、禪家岩鎮、二郎壩鎮。
2831
19.96
下轄城關鎮、接官亭鎮、橫現河鎮、兩河口鎮、金家河鎮、徐家坪鎮、白水江鎮、硤口驛鎮、何家岩鎮、樂素河鎮、郭鎮鎮、馬蹄灣鎮、西淮壩鎮、五龍洞鎮、仙台壩鎮、觀音寺鎮、黑河鎮、白雀寺鎮。
城關鎮
3437
28.85
下轄涇洋鎮、漁度鎮、鹽場鎮、觀音鎮、巴廟鎮、興隆鎮、長嶺鎮、三元鎮、簡池鎮、碾子鎮、小洋鎮、青水鎮、永樂鎮、楊家河鎮、赤南鎮、巴山鎮、大池鎮、平安鎮、仁村鎮、黎壩鎮、三溪鎮。
1970
4.41
下轄城關鎮、馬道鎮、武關驛鎮、留侯鎮、江口鎮、青橋驛鎮、火燒店鎮、玉皇廟鎮。
城關鎮
1279
3.30
下轄袁家莊鎮、陳家壩鎮、西岔河鎮、大河壩鎮、長角壩鎮、十畝地鎮、石墩河鎮、岳壩鎮。
袁家

漢中簡介

美麗的漢中擁有定軍山、江神廟、蔡倫墓祠、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青木川保護區·古鎮、飲馬池、南湖、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拜將壇、張騫紀念館、古漢台、南沙河風景區、武侯祠、佛坪自然保護區、武侯墓靈崖寺、天台山·啞姑山風景區、百萬畝油菜花、西鄉茶園、武候祠等風景名勝區供你遊玩賞析!
為您推薦:
定軍山位於勉縣城南2公里處,武侯墓就位於此山腳下,是三國時期魏蜀兩軍交戰的著名古戰場,因此古今聞名。整個定軍山有十二連山,自西向東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美譽。古時三國因定軍山之戰而形成鼎立局面,定軍山又因三國史跡而廣為人知。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威名震華夏,就是在此處。
江神廟位於略陽縣城環城西路,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長江流域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氐羌族風格戲院建築群,整座院落依據地勢高差而建,占地2000餘平方米,整體建築體現了“由外見牆不見木,由內見木不見牆”的建築特色,注重彩繪和木雕板繪。廟內有反映古代民俗民情、神話傳說等故事的彩繪與木雕板繪近400幅。
蔡倫墓祠位於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是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倫墓祠占地三十畝,是一處墓冢古建園林相結合的文物旅遊勝地。有千年古柏、漢桂、古藥樹、朴樹等古樹名木。古柏參天,翠竹成林,百鳥鳴啼,花團錦簇,芳草如茵,環境幽靜。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處,在略陽縣城北部48公里處。公園內四季景色各異,環境優美。以溶洞群與茂密的原始森林為主,山水自然,雄、奇、幽、秀俱全,景致渾然天成。溶洞有五龍洞、四佛洞、玄天洞等,洞內石柱、石筍、石蓮、石乳形態各異,洞外摩崖水簾,碧水龍潭,風景優美。公園內還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比如古棧道和唐宋葉家寨遺址。同時,這裡還棲息著羚羊、金雕、鹿、豺、猞猁、大鯢等國家級保護動物。
青木川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強縣的青木川鎮,這裡北接甘肅,西連四川,素有“一腳踏三省”之名。保護區境內山脈綿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棲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腹雉、等國家保護動物,還生長著珙桐、野杜鵑等珍惜植物。區內有石梯,拾級而上,可見古棧道遺蹟。鳳凰山海拔2300米,山勢形如鳳凰,四季風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將軍石、清泉飛瀑等,有小九寨溝之稱,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青木川古鎮山清水秀,生態天然,民風古樸。古鎮歷史悠久,古時曾是羌漢雜居地區,自明朝年間逐漸繁華盛,民居多建於明清時期。現在古鎮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棧道、古民居等建築群,已被列為寧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河水穿鎮而過,人們悠然地做著各種活計,生活自在。古街回龍場系明成化年間所建,街長800米,寬4米,基本維持古時原貌。古鎮保存最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國年間知名紳士魏輔唐所建。現遺存有魏氏大院三處,其倡辦的中學一所,保存完好。還有明清時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趙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時留下的通往甘肅的商運古棧道,長達60公里,道路順河而上,依崖鑿路,路勢十分險峻。
青木川的傳奇故事
民國時期的大地主魏輔堂是這一帶的傳奇人物。魏輔唐原是貧苦農民,因殺死民團團長而掌握了當地大權,種植罌粟而發家,買槍屯兵,擁有上千人,數百條槍,成為陝甘川邊界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魏輔唐先後當過寧強縣獨立自衛隊大隊長、寧西人民自衛隊總隊長、陝甘川三省九縣聯防辦事處副處長,建有豪宅數處,娶了大小老婆6個。魏輔唐雖然種植大煙,自己卻不抽,也不允許部下抽。但是他重視文化,辦中學,辦劇社,送鄉里貧困孩子出去念書,從這方面來說他為當地造福不少。嚮往山外生活的魏輔唐卻從沒有出過山。青木川民風純樸,很大一部分與魏輔唐有關。至今鎮上居民大多時候忙於農活,冬天農閒則在家圍著火塘烤火,街上鮮見賭博現象。位於漢中市東南部,相傳是西漢劉邦的軍隊駐紮在漢中時的飲馬處。三台閣是這裡最有名的景點,高三層,多角飛檐,構築精巧。此處還是人們賞月的好所在,夜空中圓月高懸,台閣倒映在一池碧波蕩漾的湖水中,此情此景,讓人仿佛回到了“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時代。
之所以將西漢高速做個詳細介紹,是因為這條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條絕美的風景線;它連線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穿越秦嶺通往巴山,一路領略著截然不同的地域風光,一條名副其實的山水高速公路。尤其3、4月份漢中範圍內的高速公路就在壯觀的油菜花海中穿行,景色更加令人陶醉。因為高速全程風景優美,建議最好安排往返程中至少一次白天行車,可以好好欣賞沿途風光。沿途可在秦嶺服務區或者寧陝服務區停車休息,還有洋縣與城固之間的漢江觀景停車區值得停留觀景拍照。秦嶺服務區的總長約300米的花崗岩巨型群塑“華夏龍脈”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
漢中博物館也即漢中古漢台,曾是劉邦漢中封漢王時的行宮。漢中市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被列為陝西省十大博物館之一。園內古樹繁茂、修竹參差、亭榭遙相,雜以碧池內繁盛的荷葉,有江南水鄉之感。這裡有被喻為“國之瑰寶”、“書法寶庫”的漢魏摩崖刻石,它彌補了史書的缺漏,校正了史書的訛傳,堪稱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獻。
南起漢中褒城,北至關中斜峪關的褒斜道是古代關中與漢中相連線的最主要的通道。褒斜道是我國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條棧道。自漢末至五代,南北兵爭,皆取道褒斜。楚漢相爭,劉邦采韓信之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中的“棧道”即指此;漢武帝時曾發數萬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運,未成;三國時,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就是就是由此道出秦嶺,分兵屯田於斜水
美麗的紅寺湖,猶如一個天然碩大的盆景,鑲嵌在南鄭縣西南的綠水青山之中。景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8.2%,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25公里,是漢中最具魅力的生態風景旅遊區之一。
張良廟又叫留侯祠,坐落於秦嶺南麓的紫柏山中。廟台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關嶺,西北靠紫柏山。廟的前後各有兩條小河,並在廟東南500米處匯成紫柏河。山頂上有一個亭子叫「授書樓」,取黃石公向張良授書之意。這座重檐飛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築而成,高離地面100米,顯得高雅別致。下圖就是授書樓。據說此樓很早就被德、美等遊客拍攝並發表過,在國外相當出名。
洋縣朱䴉保護區位於洋縣的姚家溝、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是全球極危鳥類朱䴉的最後棲息地。目前唯一能看到野生朱䴉種群的保護區。保護區內共有野生朱䴉155隻,人工種群145隻。朱䴉救護飼養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的夜宿地,每天晚上有60多隻朱䴉及其他伴生鳥類千餘只在此夜宿,鳥語花香,十分壯觀。

文化藝術

民俗風情

漢中秦嶺巴山地區,自古迄今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內容廣泛、豐富,形式多樣、活潑。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陝南曲、孝歌、說春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盤歌、兒歌等。一般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不似關中陝北民歌粗獷豪放。
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後,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後邊敲邊唱,以激勵幹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漢中市各縣流行。一般在春節時街鎮村巡迴表演,形式多樣。有懸台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溶音樂、舞蹈、美術、雜技於一體。陝南懸台芯子社火尤為著名,多層鋼架上迭次飾立戲劇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層者,驚險異常。還有舞獅、彩蓮船、竹馬、龍燈、板凳舞、貝殼舞等形式。
又稱“放花”。一般於春節或元宵節等喜慶節日放焰火。洋縣磨子橋焰火自清代以來為最著名者,曾奉調入京參加國慶焰火晚會。主要有竿子花、笸籃花、馬花、衝天炮、滿天星、流星趕月、鬧龍宮、火樹銀花、連珠炮等160多個品種,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陝南地方戲劇,由漢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調發展而成,音調為漢中一帶發音,與湖北漢調戲相似。長於文戲,巴山氣息濃郁,音調幽雅,唱腔婉轉,道白柔和,語言風趣,表演細膩,純樸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韻很重,以川味見長。板式有上、下調之分,上調多用於表現悲愴、淒涼、憤慨情緒;下調多表現舒暢、明快豪放情緒。本市漢台區、西鄉縣、鎮巴縣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漢調二簧,今漸無。
又稱漢中梆子戲,是陝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陝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用梆子樂器擊節發出響亮節拍。始於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點,又溶入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鮮明地方色彩和風格。漢調桄桄音樂優美,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表演動作大方,樸實,唱腔喜怒哀樂界限分明,生、醜、淨、旦,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和諧完整,頗能代表漢水流域人民溫和典雅、純樸大方的性格特徵。
本為古代巴蜀巫師(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後發展為民間歌舞劇,屬地方小劇種,一般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現男女愛情內容,故又稱“對對戲”。適宜排演小型劇目,其唱腔樸實柔和、表現形式活波灑脫。唱詞幽默風趣,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後,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後邊敲邊唱,以激勵幹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
,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西鄉山區很普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紮並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於林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磚石為支撐,上面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開間不大,但樓—廠可防水,樓上很涼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刀: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組成,中間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地方特產

陝西漢中當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其製作工藝於2011年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原為招待客人的佳肴,現為大眾化食品。將黃豆浸泡、磨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豆腐質地細嫩,色澤青白如玉。吃法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粥,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食之酸香可口;用白水加大米煮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該粥食之醇香甘甜。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芫荽等拌成的佐菜,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經濟實惠。
漢中各地均喜食漿水面,尤其城南關么兒拐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漿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稱花辣菜)為佳,或用白菜、芹菜等製作,將菜在沸水中煮燙至半熟,放入瓦盆罐,加入漿水湯,一至二日菜色變成金黃色,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蔥花、薑末、花椒粉等調料及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內作臊子。漿水麵條人工擀作,頁寬、條長、片薄。熟麵條調上漿水菜臊,澆上辣椒紅油。其色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是漢中有名的風味小吃。
漢中天麻歷史悠久,產量多,質量優,而與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並列為中國六大著名天麻。漢中天麻個頭大,表面皺紋緊密,皮細肉厚,質地堅實,斷面白色,半透明,無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在藥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溫,無毒,益氣養肝。主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息風定驚、肝風內動、驚痛抽搐、小兒驚厥、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神經衰弱等症。陝西漢中、雲南昭通及四川巴山丘陵地區,為中國野生天麻三大產區。除銷於國內,還出口港澳等地。陝西省天麻的分布,以漢中為中心,主要產於寧強、勉縣、留壩,城固、南鄭、西鄉、鎮巴和商洛地區的丹鳳、山陽等縣。
漢中市各縣均產,以城固縣上元觀鎮紅豆腐最 為著名。用優質黃豆製成豆腐塊,切一寸見方,恆溫發酵,以食鹽、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種調味品浸拌淹漬後晾乾,再用大麯酒、辣醬調製混合入壇密封,用自然氣溫調節壇內溫度,使二次發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觀棗紅色,內呈杏黃色。口感鬆軟、細膩、鹹辣。1981年中國調味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同類產品第三名。
洋縣、城固等縣生產,以洋縣謝村黃酒最為著名。謝村黃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釀,迄今仍享盛譽。黃酒以小麥作曲料,用烏藥、梔子、肉桂、黃柏、細辛、當歸、菊花等10多種中藥材製成酒麴,精釀而成,酒味香醇濃郁,色澤橙亮透明,深受消費者喜愛。
略陽縣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種類,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煮茶就以早點而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種茶食本為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
相傳有100多年歷史,採用優質“西鎮牛”肉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酥可口。
臘肉,又叫煙燻肉。每逢冬臘月,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乾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乾。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熏好的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陝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久放不變質。
漢中洋縣盛產黑米,也是黑米的原產地。相傳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在洋縣、城固交界處發現並選育而成。史載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珍稀名貴,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稱。 黑米酒,就是選用當地特產的優質黑香米為原料,採取特殊的制曲、發酵、糖化、蒸餾、陳釀、勾兌等工藝精釀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