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血液系統

《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血液系統》由胡翊群、趙涵芳主編。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是為適應“人體器官系統為基礎”的醫學教育新模式體系而編寫的一套醫學整合教材。《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血液系統》將與血液系統有關的基礎知識進行有機整合,結合該器官系統常見疾病作臨床導論介紹。全書分為三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導論、自我測評,書末還附有名詞索引,以供對照參考。多學科整合式的基礎知識有助於對臨床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血液系統
  • 又名:Principle Hematology
  • 作者胡翊群、趙涵芳
  • ISBN:9787313080295
  • 類別:本科及研究生教材
  • 頁數:303頁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高等醫藥院校器官系統醫學教材:血液系統》不僅適用於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作為臨床住院醫生的讀本。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血液學概述
一、血液學的組成
二、血液學的發展
第二節 血液系統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血液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一、血液
二、骨髓
三、淋巴組織
第四節 血液系統疾病的基本特點和相互關係
一、血液病的分類
二、血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
三、血液病的診斷步驟
四、血液病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第一篇 基礎醫學
第一章 造血與骨髓檢查
第一節 造血組織和造血調控
一、造血器官
二、造血微環境
三、造血乾(祖)細胞
四、血細胞的增殖和成熟
五、造血調控
六、細胞凋亡
第二節 骨髓檢查
一、骨髓穿刺技術
二、骨髓塗片檢查
三、常用血細胞化學染色
四、血細胞免疫標記技術
五、造血乾/祖細胞培養
六、血細胞染色體檢驗
七、分子生物學檢查
第二章血漿蛋白功能與特徵
第一節血液的組成及其化學成分和功能
一、血液的組成
二、血液的化學成分
三、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第二節血漿蛋白質
一、血漿蛋白質的含量及分類
二、血漿蛋白質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血漿酶類
第三節疾病狀態血液成分變化
一、血液無機成分是機體平衡的重要標誌
二、病理情況下血漿酶的變化
三、很多疾病可改變血漿蛋白質含量
四、α—抗胰蛋白酶缺乏可引起肺氣腫
第四節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
二、血液凝固過程
三、磷脂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第五節血液凝固的調節
一、血液中的抗凝物質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三章 紅細胞代謝功能及其特徵
第一節 紅細胞結構
一、紅細胞的基本結構
二、紅細胞膜的結構
第二節 紅細胞代謝
一、血紅蛋白的合成及調節
二、糖代謝
三、鐵代謝
四、脂代謝
五、核苷酸代謝
六、紅細胞的衰老與破壞
第三節紅細胞的功能特徵
第四章白細胞功能及其特性
第一節白細胞的功能
一、粒細胞的功能
二、淋巴細胞的功能
三、單核一吞噬細胞功能
第二節 白細胞的動力學特性
一、粒細胞動力學
二、淋巴細胞動力學
三、單核一吞噬細胞動力學
第五章血小板的功能與特徵
第一節血小板結構
一、血小板的基本結構
二、血小板的生成與破壞
三、血小板的生化特點
第二節血小板特徵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三、血小板與炎症、免疫反應
四、血小板與血栓形成
五、血小板與動脈粥樣硬化及惡性腫瘤
第六章淋巴造血腫瘤病理概述
第一節淋巴樣腫瘤
一、淋巴瘤
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第二節髓樣腫瘤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
二、骨髓增殖性疾病
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
四、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篇臨床醫學導論
第七章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基礎
第一節病史特點
一、貧血
二、白細胞異常
三、出血傾向
四、其他
第二節症狀與體徵
一、發熱
二、黃疸
三、貧血
四、皮膚、黏膜出血
五、淋巴結腫大
六、脾腫大
七、血紅蛋白尿
八、發紺
第三節體檢要點
一、望診
二、觸診
三、叩診
四、其他
第四節影像學檢查
一、X線檢查在血液病中的套用
二、CT檢查在血液病中的套用
三、MRI檢查的套用
四、超聲檢查的套用
第八章血液系統藥物
第一節抗血栓藥物
第九章 貧血與外周血一般檢查
第十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與止血血栓檢查
第十一章 血液系統疾病的分類與診斷
第三篇自我測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