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博物館

高山族博物館

高山族博物館,即台灣少數民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台灣島少數民族分布狀況,規劃成由九個族群組成的“社”村寨形式,建設在象徵台灣島的環境裡。九個族群的傳統建築均按1:1復原,於1992年建設,1994年6月正式開館。占地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山族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北京中華民族園內
  • 竣工時間:1994年
建築布局,館藏文物,高山族,

建築布局

台灣少數民族博物館由各民族工匠及頭人根據其傳統習俗和建築工藝建造。由台灣少數民族傳統民居:阿美人民居、排灣人民居、雅美人民居;特色建築:泰雅人瞭望塔、魯凱人司令台、魯凱人穀倉、卑南人雞舍、鄒人會所、鄒人頭骨架、雅美人船屋、布農水上舞台及雅美人漁船、排灣族木雕、賽夏船橋等組成,規劃成山地、平原和海灣生活環境。

館藏文物

台灣少數民族博物館室內外陳列,均按本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原狀復原展示。展品徵集於台灣島各地,年代為清代至近代,約三百年歷史。

高山族

台灣少數民族包括“阿美”、“泰雅”、“排灣”、“布農”、“魯凱”、“卑南”、“鄒”、“賽夏”、“雅美”等九個少數民族。人口約四十五萬。台灣少數民族有本民族語言,屬南亞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有十三種語言,分為泰雅、曹、排灣語群。沒有文字。
台灣少數民族以農業生產為主,以漁獵為輔。手工藝主要有紡織、竹藤編、刳木、雕刻和制陶等。
傳統節慶:平安祭、“阿立”祖祭、豐年祭、大獵祭、矮靈祭、飛魚祭等。
傳統歌舞:祭舞、酒舞、拉手舞、杵舞、發舞、口弦舞、竹竿舞等。
傳統飲食:以穀類、薯芋為主,普遍飲酒,有嚼檳榔的習慣。
傳統競技:跳竹竿、刺球、背簍球、盪鞦韆、拋陀螺等。
台灣少數民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崇拜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