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衣冠冢

高力士衣冠冢

高力士衣冠冢,位於廣東省高州市城東北部的冷水灘附近的風梢嶺上,稱衣冠墓。當地鄉民則稱之為太監墓。該墓被列為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力士衣冠冢
  • 外文名:Ba-jie cenotaph
  • 位置:廣東省高州市城東北部
  • 又稱:太監墓
高力士簡介,高力士個人經歷,

高力士簡介

高力士(690—762),唐潘州人(今廣東省高州市城區),為馮盎之曾孫、馮智玳之孫、馮君衡之子,10歲時,其家因株連罪被抄,武則天聖歷初(698年),嶺南招討使李千里進二閹兒,一為力士,為則天賞識,後因小過逐出宮,中人高延福收為養子,一年多後,則天又召力士入宮。

高力士個人經歷

景龍中(708年),臨淄王李隆基引為知己,景龍四年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唐睿宗復位,立隆基為皇太子,力士參與謀劃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內給事。先天元年(712年),力士協助玄宗又發動一次宮廷政變平亂,遷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正員。開元初(714年)加封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玄宗寵信宦官,尤以力士為心腹。而考古發掘證實高力士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頗有度量、文武雙全、時行善事,侍奉玄宗,深受信任,掌握大權,並不是憑著一味的逢迎和巴結。而是雖身為宦官,卻能在關鍵時刻對唐玄宗起到政治上的有力幫助和情感上的傾心關懷。 高力士雖為閹人,卻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決斷性格,確實頗有大將之風。自此,力士權傾朝野,各地奏文必先呈力士閱後才進呈皇帝,小事便自行決斷。朝廷內外大臣也紛紛討好力士,就連顯赫一時的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高仙芝宇文融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珙、安思順等也因巴結力士才能官居將相高位。天寶初(742年),加封力士為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七年,加封力士驃騎大將軍,其家產富有非王侯能比。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陷兩京,力士兵隨玄宗入蜀,行至馬嵬坡,將士譁變,殺楊國忠,並脅迫玄宗殺楊貴妃,玄宗猶豫不決,力士力勸玄宗而縊殺之。(一說設計幫助貴妃逃亡海外)至成都後,力士因有功受封齊國公。天寶十五年(756年)肅宗稱帝,改為至德元年。後力士隨玄宗還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賞五百戶。上元元年(760年),力士被誣流放巫州。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力士遇赦還京,歸至朗州,知悉玄宗上皇駕崩,力士面朝北哀慟嘔血而卒,享年七十三歲。代宗復其原官職,並贈封揚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泰陵
高力士死後,故里的族人,也將其生前衣冠葬於高州城東北部的冷水灘附近的風梢嶺上。此墓為磚室結構。1952年,於該墓出土墓碑一塊,瓷缸一隻。該墓周圍有許多附屬建築,墓地左下方,修建有一座祭祀用的廟宇,稱“樂平廟”。廟為單進建築結構,內置高力士塑像供奉祀。廟門額上灰雕廟名:“樂平廟”。門口兩側灰雕對聯一副:“樂業安居,草木禽魚依舊樣;平原廣土,衣冠文物勝當年。”從該廟到衣冠墓地,須經過一條小溪,溪寬10餘米,一條古驛道跨溪而過。為了方便行人及其家族人們祭祀衣冠墓,在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橋,稱“落馬橋”。於橋頭旁豎有朝廷特賜的一塊御碑,碑上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8個大字,宣諭過往行人,要過橋者,必須落馬步行。顯示了朝廷賜於這位忠臣的特殊禮遇。
屈泉聲所畫:力士將軍騎馬圖屈泉聲所畫:力士將軍騎馬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