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傷(2009年電影)

驗傷(2009年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由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執導,2009年上映。

片 名 Triage,2009年11月13日在西班牙上映。劇情/懸疑/戰爭類的電影。

基本介紹

  • 出品公司:2009年
  • 對白語言:法語等
  • 中文名:驗傷
  • 外文名:Triage
  • 製片地區法國/愛爾蘭/西班牙/比利時
  • 類型:劇情/懸疑/戰爭
  • 色彩:彩色
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基本信息,導演簡介,劇情簡介,幕後製作,影片評論,

基本信息

譯 名 驗傷
片 名 Triage
電影《驗傷》海報電影《驗傷》海報
更多外文名:
Eyes of War .....France
Stigmiotypa polemou .....Greece (DVD title)
年 代 2009
國 家 法國/愛爾蘭/西班牙/比利時
類 別 劇情/懸疑/戰爭
對白語言: 英語 / 阿拉伯語 / 西班牙語 / 斯瓦希里語 / 法語  字 幕 義大利文
IMDB評分 6.8/10 (375 votes)
驗傷
片 長 98m
上映日期: 2009年11月13日 西班牙
導 演 丹尼斯·塔諾維奇 Danis Tanovic
主 演 柯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 ....Mark Walsh
帕茲·維嘉 Paz Vega ....Elena Morales
克里斯托弗·李 Christopher Lee ....Joaquín Morales
傑米·西弗斯 Jamie Sives ....David
瑞斯·里奇 Reece Ritchie ....Shiite Boy
凱利·蕾莉 Kelly Reilly ....Diane
布蘭科·德加力奇 Branko Djuric ....Dr. Talzani
Gail Fitzpatrick ....Lady Neighbour
茱麗葉特·斯蒂文森 Juliet Stevenson ....Amy

導演簡介

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生於1969年2月20日,南斯拉夫裔 (現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電影導演,編劇。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和金球獎的國際導演,現定居美國並加入美國國籍。Danis Tanovic由於長久在波士尼亞飽受戰爭洗禮,不只對戰爭這件事有深刻的體認,更是以當地人的角度看待所謂聯合國安全維護部隊的舉動,甚至國際媒體的畸形生態也成為他揶揄的對象。 其中,《無主之地》榮獲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005年執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遺作《地獄》。
作品年表:
驗傷 (2009)
地獄 (2005)
無主之地 (2001)

劇情簡介

影片片名為《驗傷》,為2002年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無主之地》的翻拍影片。《綜藝》雜誌報導,最近主演喜劇影片《殺手沒有假期》和動作影片《邁阿密風雲》的法瑞爾這次將飾演從危險任務中歸來的攝影記者,他的同事兼最好朋友在任務中去世。
改編自美國作家斯科特·安德森的首部小說,片名“Triage”原意是“分類”,醫學領域指“分類”被急救者的情況嚴重程度來排序,而書中的那場戰爭期間則是“分類”出哪些傷者無法救治而直接一槍打死。深入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報導的攝影記者馬克·沃什(柯林·法瑞爾飾),從一次綁架事件死裡逃生的他無法實現同行友人希望將屍體運回美國的臨終遺願,這再加上職業帶來的仿佛是戰爭的偷窺者和謀利者的負罪感將他的生活拖到崩潰邊緣。主演過《露西亞的情人》的帕茲·維嘉扮演馬克的西班牙女友,她的負罪感則來自祖父曾是西班牙內戰期間為弗朗哥法西斯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老闆。小說作者和負責改編劇本的塔諾維奇本人分別有著隨軍報導和拍攝紀錄片的經歷,切身感悟是他們對這一題材感興趣的原因。

幕後製作

除了死亡還是死亡
“戰爭對於死去的人而言,才是真正結束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西方先哲柏拉圖的至理名言。對於剛剛從前南斯拉夫內戰的戰火中走出來的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來說,柏拉圖的這句話無比的正確。
他說:“數年之前,我看到了這部叫做《驗傷》的小說,作者有過隨軍記者的經歷,寫出來的這本有虛構成分也有紀實色彩的小說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也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見識過那些死掉的人們。在軍方宣傳里,他們都是英雄,是為國捐軀的烈士,可是實際情況並不總是如此。斯科特·安德森就在書里寫了這么一個故事。我在戰場上,見識到的直接死亡並不多,大多數都是在後方的野戰醫院裡因為無法進行及時的救治而死掉的人。可以這么說,在前南斯拉夫的內戰里,戰場上除了死亡還是死亡。放眼望去,可以說是滿目瘡痍。死去的人已經安息了,戰爭對於他們而言真的是結束了,可是活著的人卻依然在打仗,為了一些說不清的利益和宗教而拼得你死我活。現在,這種狀況沒有一點點好轉。”
也許是出於對和平的嚮往,也許是出於對戰爭感同身受的理解,丹尼斯·塔諾維奇決定把《驗傷》搬上銀幕。對於這個來自前南的導演而言,拍攝戰爭不是什麼難題。他的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無主之地》就是一部夾雜著黑色喜劇元素的戰爭片。塔諾維奇說:“如果用正常的情節去拍攝戰爭的話,那么和大製作相比,我的電影肯定處於劣勢。所以我只能從小處著眼,用一個有些極端化的故事來表現戰爭。毫無疑問,電影《驗傷》正符合我的要求。為了拍攝西班牙的內戰,我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工作,因為這是一場距離我們不是太遠的戰爭,不能馬虎對待。為了力求達到真實的效果,我讓劇組裡的所有演員都減了體重,其中法瑞爾最慘,他減掉了足足44磅。不過看到最後的樣片,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而且應當的。法瑞爾不僅是主演,而且是影片的製片人,他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讓人難忘。”
從戰場上來的人
可以這么說,來自巴爾幹半島的丹尼斯·塔諾維奇就是一個從戰場上走出來的人。巴爾幹半島,爆發了一次大戰、二次大戰的主戰場,甚至到了世紀末,這裡還發生了前南斯拉夫的內戰。家中大部分男丁都死在了戰場上,大部分女眷也都過著並不富足的生活,塔諾維奇對戰爭有著切膚之痛。他說:“自己在戰場上死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戰場上目睹他人的死去。前幾天還和你有說有笑的人突然就死了,那種感覺讓人無法釋懷。拍這部電影,我又像是回到了戰場上一樣。和《無主之地》不一樣,這部電影觸及到的是冷冰凍的現實和殘酷的真相。在《無主之地》里,我可以嘲笑嘲笑愚蠢的宗教和民族關係;在《911事件簿》里我也可以諷刺幾句美國式的民主。可是在這部電影裡,我必須要嚴肅對待戰爭和死亡。可以這么說,這是一部能真實反映我對戰爭看法的電影。戰爭在這裡並不是敵對雙方,而是生命和死亡。”
在影片裡扮演了戰地攝影師的柯林·法瑞爾為了影片受了不少的罪,可是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說:“我一直想拍攝一部真正的戰爭片,那種有別於好萊塢大製作的、靠數位技術和龐大的淘寶資金支持起來的電影。雖然我以前演過不少性格暴躁的人,也演過不少動作大片,可是我最想拍的還是一部深沉的、有意義的電影。當塔諾維奇拿著小說原著和劇本找到我的時候,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參演,而且我還做了影片的製片人。能和這樣一部不平凡的電影一起成長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可能正是有著這樣的一種觀念,科林·法瑞爾發狂似地減掉了44磅的體重。2008年的3月份,曾有記者拍到了他神情憔悴、身體消瘦的照片。他說:“減體重是一件有點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我那時候每天只能吃點鮪魚,喝的是不加糖的黑咖啡和無糖的可樂,想起來真是痛苦。我的節食教練禁止我進食任何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有飽和脂肪酸以及有糖類的東西,所以我每天都很餓。吃得少、動得多,自然就瘦了下來。現在來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也很欣慰於這個電影能獲得主流媒體的好評--雖然我並不是很看中那些所謂的評論”
花絮
·影片拍攝只用了3個月不到的時間。2008年的4月份開拍,6月份就殺青了。
·影片在愛爾蘭和西班牙取景。
·本片是前南斯拉夫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拍攝的第一部全英文對白的長片。
·柯林·法瑞爾在本片中第一次擔任了製片。
·影片參加了多倫多電影節,並是羅馬電影節的開幕片。
·加拿大的NBF電視台曾經也拍攝過一部名為《驗傷》(Triage)的紀錄片。該紀錄片講述的是一位戰地醫生的故事。

影片評論

一句話評論
丹尼斯·塔諾維奇用了一個和死亡相關的主題便將整個戰爭的本質和人性的醜陋和盤托出,和他的處女作《無主之地》相比,這部《驗傷》更直接、更血腥、更震撼。
——TIFF
影片時時刻刻在挑戰著我們的底線,時時刻刻在測試著我們對所謂戰爭創傷的理解。可以說,這是一部顛覆我們觀影觀念的電影。
——reelfil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