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鄉(湖南通道縣轄鄉馬龍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道侗族自治縣馬龍鄉位於通道縣境內東南部,東靠傳素瑤族鄉,西毗黃土鄉、坪坦鄉,南臨隴城鎮,北接通道縣城所在地雙江鎮。全鄉總面積6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048.9畝,林地84658.4畝,森林覆蓋率70%,活立木蓄積量60萬立方米。轄12個行政村(漢龍村、長安堡、竹坪、生棋、黃家堡、里問、鋪頭、馬龍、辰口、向暉、瑤團、羅溪),72個村民小組,共1832戶8136人,其中侗族人口6056人,屬典型侗族聚居地。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東高西低,氣候濕潤,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209國道和正在建設的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龍鄉
  • 電話區號:0745
  • 面積:68.7平方公里
  • 人口:8136人
  • 氣候條件:氣候濕潤,土壤肥沃,物產豐富
  • 車牌代碼:湘N
湖南通道縣轄鄉,歷史沿革,產業開發,所獲榮譽,

湖南通道縣轄鄉

馬龍鄉位於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境東南部,東靠傳素瑤族鄉,西毗黃土鄉、坪坦鄉,南接隴城鎮,北連雙江鎮。境內群山起伏,溪河奔流,地勢東高西低,馬龍河及支流流經全鄉。209國道貫穿全鄉南北。長安水壩引水工程灌溉3個行政村的1200餘畝水田。主要資源有野生動植物、銅礦、矽礦等。土特產以馬龍茶較有名氣,馬龍歷史上盛產紅茶,上世紀70年代開闢茶園,建立茶廠,開始生產綠茶,馬龍綠茶口感純正,潤色清澈,品質優良,馬龍鄉轄:竹坪、瑤團、里問、鋪頭、黃家堡、辰口、漢龍、馬龍、羅溪、向暉、生棋、長安堡12個村委會。
馬龍鄉
2010年,鄉人民政府下設財政所、計生辦、經管站、國土所、安監站、林管站、農技站、司法所、畜牧站、廣播站等部門。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2人,病床10張,有村級衛生室12個,744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43%。有中心國小1所,2010年在校小學生333人,教職人員43人。全鄉有10個村開通有線電視,12個村完成農村電網改造,12個村開通程控電話,全鄉有行動電話基站3座。
全鄉總面積68.7平方公里(折合103082.3畝),其中耕地11048.9畝,林地84658.4畝,森林覆蓋率70%,活力木蓄積量60萬立方米。轄12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2007年有1832戶,8135人,2010年有1834戶,8178人。侗、漢雜居,侗族人口占77.3%。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7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元,2010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9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4元。

歷史沿革

馬龍鄉原屬綏寧縣半里鄉,1951年劃入通道,屬第五區,1956年設馬龍鄉,1958年,與雙江、菁蕪洲組建雙江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馬龍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至今。

產業開發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依託交通、區位及資源優勢,搶抓機遇,著力推進產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目前馬龍茶場、馬龍採石場已初具規模,食用菌和蔬菜種植基地不斷發展壯大,牛、羊、兔等養殖業發展來勢良好,高速公路和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進步,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0年全鄉生產總值達37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19元。

所獲榮譽

該鄉先後榮獲市鄉鎮經濟發展“十快鄉鎮”、人口與計畫生育和婦聯工作先進集體,縣“五個好”鄉鎮黨委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口與計畫生育、新型工業化、城鄉清潔衛生和消防等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