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山(上海理工大學教授)

馬軍山(上海理工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軍山,男,1967年生,漢族,黑龍江人,工學博士,出站博士後,教授。上海市現代光學系統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秘書,中國兵工學會光學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上海理工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軍山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教師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89年7月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9年~1992年在機電部121廠科技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師。
1995年在大連鐵道學院獲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7年~1998年,獲日本國際交流協會獎學金,在日本東北大學研究生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1999年~2001年在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信息光學實驗室,從事全光交換關鍵器件與技術研究。
2001年5月進入上海理工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現代光學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工作,2003年晉升教授職稱。
主要社會學術團體兼職:中國兵工學會光學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上海市雷射學會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光學精密測試技術,生物醫學光學及圖象處理,新型光學感測器及機理,全光通信光子器件及理論。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光學精密測試、生物醫學光學及光通信技術研究,負責完成了上海市博士後科研資助項目“基於半導體雷射器雙泵浦四波混頻效應的全光波長轉換器件”,上海市科委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生物晶片雷射共聚焦掃瞄器研製”及上海市教委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半導體雷射器非線性效應的全光波長轉換”。此外,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量程納米位移測量的半導體雷射自混合干涉機理研究”、攀登計畫預研項目“信息科學中的若干關鍵光子器件基礎研究”、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密集波分復用體全息復用/解復用器研究”,以及上海市教委高校重點項目“軸振動光學精密檢測系統”等多項課題。
負責上海市教委高校重點項目“臨床診斷用酶標微孔板快速自動檢測系統”;作為學術骨幹,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視覺功能修復的基礎理論與關鍵科學問題”一級子項目“視覺假體微光機電系統的研究”。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被SCI/EI檢索的論文近20篇。申請發明專利4項,已授權2項。合著著作1部,主編教材1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