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澤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澤民,1930年5月24日生,男,漢族,河南省鎮平縣人,中共黨員,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

1949年1月進入華北大學哲學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俄語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學習,1952年畢業,研究生學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室負責人。

學術專長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澤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鎮平縣
  • 出生日期:1930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2016年11月7日
  • 職業:研究員,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
  • 主要成就: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馬克斯主義哲學史學家。
  • 代表作品:馬克思主義哲學前史
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家,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馬澤民先生1930年出生於河南省鎮平縣,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初進入華北大學學習,同年8月調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學習俄語;不久轉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學習,後來又被選拔到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做研究生,師從蘇聯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教授尼基金,1952年研究生畢業。成為建國後第一批由蘇聯專家培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研究生。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唯物史觀、唯物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直至離休。
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創立和發展的過程中,馬澤民先生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工作正式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室成立於1977年,是國內最早創辦的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機構。馬澤民先生從1978年11月開始主持哲學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室的工作。他設計並組織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8卷本課題並被納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他主持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資料譯叢》的選編,組織翻譯出版了十餘部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的重要著作。他還擔任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參考資料》總編,共主持出版了167期,大量介紹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動態和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室建室初期,他同時指導了多名研究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他還參與創立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後更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並在1979年—1981年期間成為研究會的負責人之一。
馬澤民先生一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研究。他曾就真理標準問題、人道主義和異化、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哲學與科學的關係等問題,在國內重要的學術和理論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論文。1994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專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前史》是馬澤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該書近60萬字,系統闡釋了德國古典哲學和青年黑格爾派運動的歷史發展過程,探討了青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的歷史作用和影響,並將其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史”,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一個創舉。馬澤民先生憑藉其堅定的理論立場、不妥協的戰鬥精神、深厚的理論功底、傑出的理論水平以及卓越的組織和領導能力,在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和哲學界享有盛譽。
馬澤民先生政治立場堅定,熱愛黨和國家。他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在重大問題上敢于堅持原則。他不僅是一名馬克思主義學者,而且是一名共產主義戰士。他鐘情於學術,潛心於研究,有理論創作的才華和勤勉;又心繫時事,提攜後輩,桃李芬芳。他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事業。
馬澤民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哲學界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重大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