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岸

馬曉岸

馬曉岸,男,土家族,中共黨員,1987年生。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曉岸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87年9月
  • 職業:學生
  • 畢業院校:中南民族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
    全國十佳支教老師
人物介紹,個人簡介,職業生涯,主要成果,主要事跡,

人物介紹

個人簡介

姓名:馬曉岸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7.9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專業:財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學歷:碩士研究生
推薦院校:中南民族大學

職業生涯

馬曉岸,男,中共黨員,土家族,1987年9月出生。中南民族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
2006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加入公益社團陽光愛心協會
2007年,組織參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赴革命老區紅安開展支教調研活動。捐資1000餘件,個人捐贈400元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後,作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志願者開展赴災區進行支教活動;
2008年7月,組織參與赴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開展扶貧調研活動,捐資2000餘件;
2009年,再次組織赴地震災區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開展恢復重建支教輔導活動,捐資2000餘元,物資1000餘件,到時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湖北對口援建漢源辦公室主任尤習貴接待;採訪給李鴻忠省長寫信的災區小孩胡巍瓊,並與感動中國人物李桂林老師取得聯繫;
2010年,創立湖北“曉岸”志願服務隊;帶隊赴被稱為中國最貧困地區的寧夏西海固開展“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公益項目調查並拍攝公益紀錄片,捐資2000餘件,獲得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贊助支持,受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婦聯副主席陳紅櫻、固原市婦聯副主席的接待;
2011年,發動武漢六所高校開展義賣募捐活動,籌資5000餘元,同年,玉樹地震發生,組織8名志願者赴災區參與震後志願服務工作,捐資2000餘件;
2011——2014年。招募全國各地誌願者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開展支教調研、捐資助學活動,捐資2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6名,為該縣貧困國小建立起愛心圖書室、心靈信箱、小藥箱、特色文化牆等項目,完成數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同時隊伍積極牽線搭橋,讓相關企業公司關注關心從江的教育發展和孩子的成長,並與支教地建立了幫扶合作的關係。
2012年考入中南民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12年11月,發動漢滬蓉三地誌願者為貴州山區兒童義賣募捐,籌集善款1萬餘元;
2013年4月,發動湖北貴州十所高校的400名志願者籌集善款5萬餘元幫助恩施白血病孩子;
2013年4月,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的“我的中國夢·夢想踐行之旅暨第四屆武漢高校校園文化探訪活動”開幕式上發言。
2013年5月,雅安蘆山發生地震後,組織志願者赴災區參與支教活動,捐贈了價值1500元的護眼產品和1200件文具、圖書等各類物資;
2013年7月,馬曉岸通過基金會的“圓夢”行動,為他在貴州從江支教的學校爭取到建一個“希望廚房”的機會。 2013年12月,在貴州加么國小建立志願服務基地,對當地進行長期幫扶和固定援助;
2014年3月,發動武漢聯合幫扶小組開展大別山區留守兒童義賣義演募捐,籌集善款8000餘元,並在湖北黃岡蘄春縣烏沙畈國小建立志願服務基地;
2014年5月,在學校召開的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團會上,馬曉岸作為優秀青年代表發言;
2014年5月,發動武漢高校為武漢市遠城區黃陂區土家族國小開展義賣募捐活動,捐贈了圖書、文具、衣物、體育器材等3000餘件物資。此前,“曉岸”志願服務隊還為學校申請到“小藥箱”項目,及時更新藥品,方便受傷兒童就醫;在馬曉岸的積極奔走下,來自湖北尚元盛世商貿有限公司的楊彥偉董事長還代表公司向蔡店街土家族希望國小捐贈了“好自然”全自動淨水機一台,解決了學生們飲水困難的問題。
2014年5月,“曉岸”志願服務隊同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江漢大學的志願者們等四所高校的志願者聯合組織過對武漢精英文武學校的幫扶工作。本次活動,為孩子們捐贈了圖書、文具、衣物、體育器材等3000餘件物資,馬曉岸拿出自己的生活費捐贈了300元助學金。
2014年6月,馬曉岸積極奔走,通過艱辛的努力,獲得一名往來於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企業家63萬元的捐助,為從江支教地的國小援建了一棟宿舍樓,解決了孩子們睡不好覺,宿舍漏雨漏風的大問題。

主要成果

2013年獲得團中央、全國學聯頒發的中國大學生之星提名獎;同時獲得全國十佳支教老師,成為中南民族大學建校60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大學生,並被邀請赴北戴河療養;湖北省優秀共青團員、湖北省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湖北青年志願者優秀項目獎;校級最有影響力團隊金獎;感動民大十大人物;優秀學生幹部等稱號;
2014年獲得團中央、全國學聯頒發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成為中南民族大學建校60年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大學生,同年獲得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指導的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成為全國民族院校唯一獲此殊榮的大學生。同時被武漢市洪山區評為身邊100位好人獎,5月獲得五四青年標兵稱號。7月,由於在貴州四年的優秀表現,被貴州禮聘為“春暉使者”,成為中南民族大學第一位獲得該項榮譽的大學生。

主要事跡

他嗅著貧困的氣息前行,帶領著自己的公益團隊——湖北“曉岸”志願服務隊,將愛心的足跡撒遍遭遇地震的汶川、玉樹和雅安,以及西部貧困山區、湖北革命老區;2006——2014年,他每年組織志願者團隊到貧困國小支教;他組織發起了上百餘次大型公益活動。並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寧夏西海固拍攝了公益宣傳片;他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募集物資和資金達40多萬元,個人捐出獎學金、兼職收入等3萬餘元……;他投身公益活動的先進事跡先後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共青團網、湖北日報、武漢晚報等國內多家媒體報導
“大學期間總共聽了400多場講座。他的大學生活除了專業學習、參加並組織愛心活動,也從沒放棄“武裝自己”。
“每次聽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有講座,了解情況之後,符合自己胃口的他基本都不會放過。馬曉岸說,每次有什麼好的講座,各個高校的朋友都會第一時間發來訊息,然後自己也會給朋友、同學轉發,讓大家都能受益。
就是這樣一次次的公益活動和一場場的講座,使他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盟友”,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創建的“曉風柳岸”志願服務隊(2013年改為“曉岸”志願服務隊),從最初不到10人,發展到2013年的50餘人,每次大型活動,“組織百餘人參與不在話下”。
“專業學習從沒落下過,成績靠前,積極樂觀。”他的大學老師鄭潔熹表示,“他很熱心開朗,會經常和老師交流”。
馬曉岸說,儘管研究生生活有些忙碌和枯燥,但自己不會放棄學業和公益,會堅持把愛心傳遞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