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鄉(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下轄鄉)

香山鄉(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下轄鄉)

香山鄉地處中衛市城區南部山區,東與海原縣興仁鎮接壤,西、北臨常樂鎮,南連甘肅靖遠縣,是2003年原中衛縣行政區劃調整時原三眼井鄉與景莊鄉合併成立的鄉。全鄉總面積1124平方公里,轄三眼井村南長灘村、新水村、紅圈村、深井村、景莊村、梁水村黃泉村米糧川村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138戶,9660人。香山鄉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核心區,平均海拔1740米,日照充足,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而蒸發量則達2100毫米~2400毫米,農業生產對自然降水依賴性很強。硒砂瓜產業是香山鄉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70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86元,其中硒砂瓜產業收入分別占社會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9%和9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香山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55
  • 郵政區碼:755005 
  • 面積:1124平方公里
  • 人口:9660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寧E
簡介,概況,代碼,沿革,政策,特色,

簡介

香山鄉地處中衛市城區南部山區,東與海原縣興仁鎮接壤,西、北臨常樂鎮,南連甘肅靖遠縣,是2003年原中衛縣行政區劃調整時原三眼井鄉與景莊鄉合併成立的鄉。全鄉總面積1124平方公里,轄三眼井村、南長灘村、新水村、紅圈村、深井村、景莊村、梁水村、黃泉村、米糧川村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138戶,9660人。香山鄉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核心區,平均海拔1740米,日照充足,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而蒸發量則達2100毫米~2400毫米,農業生產對自然降水依賴性很強。硒砂瓜產業是香山鄉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70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86元,其中硒砂瓜產業收入分別占社會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9%和90%。
行政代碼:640502321
行政級別:鄉
長途區號:0955
車牌號碼:寧E
人口:約1.2萬人
人口密度:11人/km
面積:1124km
郵政編碼:7550011
身份證前六位:640321
隸屬政區: 沙坡頭區

概況

香山鄉位於中衛市城區南部山區,東與海原縣興仁鎮接壤,西、北臨常樂鎮,南連甘肅靖遠縣,平均海拔1740米。全鄉總面積1124平方千米,人口9660人(2004年)。轄8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

代碼

640502200: ~200景莊村 ~201梁水園村 ~202黃泉村 ~203南長灘村 ~204深井村 ~205三眼井村 ~206新水村 ~207紅圈村

沿革

2003年,原三眼井鄉與景莊鄉合併成立香山鄉。
原景莊鄉(Jingzhuang Xiang) 1953年置牛條梁鄉,1958年併入香山公社,1962年析置景莊公社,1983年置景莊鄉。1997年,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政府67千米,面積632.5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梁家水園、景莊、黃泉、南長灘4個行政村。香山公路過境。
原三眼井鄉(Sanyanjing Xiang) 1953年置苦水沙河鄉,1958年併入香山公社,1962年析置三眼井公社,1983年置三眼井鄉。1997年,位於縣境南部,距縣政府94千米,面積413.4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深井、三眼井、新水、紅圈子4個行政村。香山公路過境。

政策

鄉黨委、政府大力實施“以瓜強鄉,以瓜富農”的發展戰略,有組織、有計畫、有目標地不斷擴大壓砂地種植規模,使硒砂瓜種植不斷擴規上檔,形成了紅圈、新水、三眼井、深井、景莊、梁水6大西甜瓜生產基地。全鄉壓砂地面積達16萬畝,無公害優質西甜瓜種植13萬畝,其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種植1萬畝,西甜瓜總產量達8000萬公斤,實現收入5500萬元,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特色

硒砂瓜生長在砂石之地,由於當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鋅、鈣等微量礦物元素和乾旱、晝夜溫差大等原因,使得該瓜在生長過程中日照充足,有效積溫高,加之沙爍鋪壓的蓄水、增溫等效果,使其除積蓄了普通西瓜的大量糖分、維生素、胺基酸等礦物外,還從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鋅、鈣等微量元素。經有關權威部門測定,硒砂瓜具有天然防癌、補鋅、補鈣功效,被稱之為天然綠色保健品
硒砂瓜因富含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被譽為“中部乾旱帶的精華,石頭縫長出的西瓜珍品”。
硒砂瓜又被稱為“戈壁西瓜”、“石頭縫裡長出的西瓜”,主產於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故又稱為“香山硒砂瓜”。環香山地區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這裡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發量則在2000毫米以上,土地幾乎“種啥啥不成”。
在此惡劣環境下,中衛農民卻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旱地壓砂種瓜的方法。“早穿皮襖午披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這是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的真實寫照。在沙地上壓石塊,白天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夜晚水汽遇冷凝聚成水通過石塊下滲。壓砂地既可以蓄水、保墒、保溫,又可以為農作物增加營養,還可以避免水蝕、風蝕,減少水土流失。通過壓砂,原本沒有利用價值的旱沙地變成了可種植西瓜的寶地。
中衛發展硒砂瓜具有獨特優勢。由於晝夜溫差大,七、八月份這裡的最高溫差可達五六十度,土壤富含胺基酸和鋅、鈣、鉀、硒等微量元素,中衛硒砂瓜甘甜如蜜,營養豐富。同時種植地處於荒漠化地區,遠離城市和工業,且種植過程不使用農藥,硒砂瓜符合現代人綠色環保的要求。
自2002年以來,“香山硒砂瓜”逐漸形成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當前已經擁有優質壓砂地107萬畝。產品遠銷陝西四川北京湖南等二十多個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