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國模故居

饒國模故居

占地面積約7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共有房間10間。饒國模1895年生於四川大足縣農村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是被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饒國梁之胞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饒國模故居
  • 占地面積:面積約70餘平方米
  • 建築面積:180平方米
  • 相關人物:饒國模
基本信息,時代變遷,人物簡介,

基本信息

跨進“大有農場”大門,經過岔路口的黃桷樹往上走,在距南方局和辦事處大樓約四、五十米遠的小路邊,有一幢用紅磚砌成的小樓。這棟樓房的主人,就是南方局和辦事處的房東、“大有農場”的場主饒國模。饒國模是一位擁有殷實家產的中年愛國知識婦女。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不過舒適生活、而“很想做一點於大眾有益的事情”、立志實業救國的饒國模買下了紅岩嘴山溝深處的三百畝荒谷坡地,創辦“大有農場”。建場初期,為了經營和管理好農場,饒國模便在農場中央的這塊小草地上,建造了這棟中西式結合的小紅樓,帶著三個兒女在農場內安了家。
饒國模故居
此樓占地面積約7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共有房間10間。從外觀上看,形似兩層,內部實則三層。在建築上,該樓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每層樓上樓的樓道都隱藏在一個房間裡,而且還有一道門。不熟悉情況的人,在短時間內找不到上樓的地方。辦事處大樓上二樓的通道,與此相似。
饒國模故居

時代變遷

1939年春,因城內辦公住宿地點被日機炸毀,先期移駐紅岩嘴“大有農場”的南方局領導同志秦邦憲、何凱豐等人曾在此樓短期居住和工作。抗戰八年中,饒國模還經常在這裡請南方局和辦事處的同志品茗觀花、飲酒賞月、吟詩作賦、互相唱和。由於此樓坐落在從外面通往辦事處的必經小道旁,因此它也起著保護南方局和辦事處的安全、掩護和隱蔽到紅岩的地下黨同志和進步人士、愛國青年的作用。一些地下黨的同志來南方局匯報請示工作,往往先說找“大有農場”的劉太太(饒的丈夫姓劉),再由饒國模送到辦事處或通知南方局來人聯繫。此樓的三樓曾一度作為南方局與地下黨組織的聯絡點之一。1946年5月,南方局和辦事處的同志們遷往南京之前,董必武為饒國模賦詩一首:“八載成功大後方,紅岩托足少棲惶。居停雅有園林興,款客栽花種竹忙。”以此感謝她對南方局和辦事處的支持和幫助。在與中國共產黨人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在南方局和辦事處同志們的影響和幫助下,饒國模由一個愛國主義者逐漸轉變為共產主義者,1948年在川東地下黨最危難的時候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解放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常委等職。1960年病逝於北京,現葬於紅岩。
饒國模故居底樓由紅岩革命紀念館舉辦了《饒國模生平業績》展覽,二樓作為歷史復原陳列,供廣大觀眾參觀。“饒國模故居”大門匾額由原南方局老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題寫。

人物簡介

饒國模1895年生於四川大足縣農村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是被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的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饒國梁之胞妹。1912年,考入成都益州女子師範學校。1915年畢業並與同學劉國華結婚。此後到川東任國小教員。 1922年,隨夫攜子到重慶,因不願在家當官太太而創辦三友實業社,成為重慶著名的女實業家。1930年,買下郊外紅岩嘴的土地開辦農場。1938年,任重慶婦女慰勞會的勞動部長。1939年,將紅岩村的房屋提供給八路軍辦事處,為掩護黨的工作做出重大貢獻。1948年初,曾被中共重慶地下黨批准為秘密黨員(後失去關係)。1949年重慶解放後,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1954年當選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遷居北京。1960年因腦溢血去世。 在中國革命史上,重慶紅岩村成為八路軍辦事處而揚名天下,當地女房東功不可沒。鄧穎超曾說過,沒有饒國模,哪裡有紅岩。這位長期人稱“劉太太”的農場主,去世前沒有被承認是黨員,然而一生最大的滿足便是周恩來對她的稱呼——“饒國模同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