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啄篇

《飲啄篇》是作家張曉風的作品之一。

《飲啄篇》是以食物為線索的,有白柚,有麵包,有香椿,有蚵仔面……都是些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可當張曉風給它們一一賦予了最平凡的往事,最樸素的情感後,卻顯得比山珍海味還要華美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飲啄篇
  • 作者:張曉風
  • 線索:事物
  • 語言:中文
“香椿”那一段從摘取到品味都寫的極其細緻入微。椿樹在作者的心中就是父親,就是母親,就是那個在背後默默觀望,默默的支持的人。它總是那么默默地彎了腰,默默的結了疤,再默默地發了新芽,以供來年的採摘。然人在燈下細細品味時,那奇異的芳烈氣味便湧入心頭,敲響了莊嚴肅穆的鐘聲。
這一刻我的眼眶不禁濕了起來。我的父母,又何嘗不像是那棵椿樹呢?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而他們,也在無私的奉獻中每日每夜的老去。我總為這一路上的崎嶇不平而哭泣,卻忽略了,傷得最重的是我的父母,載得最多的也是我的父母。他們的笑臉,是默默結了疤,又默默長出了新芽的!

在這文章之中,最令我感動的,怕就是寫“韭菜合子”的那一段了。
那一段並不很長,甚至在文中只像一個匆忙的過客,卻深深的震撼著我。作者喜愛著韭菜合子,喜愛它的製作,它的“有容”。它所包容著的,是黃河水灌溉的五穀,更是河套平原上汩汩流淌的黃土情。
大抵是北方人都對麵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吧,在街上每每遇見一些包子鋪之類的,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回頭觀望。愈是靠近家鄉的食品,愈是能漾起我心頭的一片漣漪。記憶中回故鄉的日子不多,可一旦回去,就會吃一種叫做“羊肉餄烙”的東西。有時剛吃完午飯,走在街上,老遠的聞到了那味兒,便覺得又餓了,禁不足誘惑地,又跑去買來吃。最支持我這么做的便是父親。父親是吃著羊肉餄烙長大的,吃進去的還有一筐筐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有著黃土高原的氣息,磅礴卻又純淨,堅強而富有韌性。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並沒有淡了那獨特的氣息,卻弗如釀酒一般愈發的濃厚,甚至流入了在異鄉長大的我的血液中去。於是在每次回鄉之旅的安排中,“羊肉餄烙”這一項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許就如同作者在文中所述:
“我是去買一樣吃食嗎?抑是去找尋一截可以摸可以嚼的鄉愁?”
大概我之所以喜愛它,便是因了它之中那濃濃的鄉土情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