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蒙90

飛蒙90

野戰低空防禦飛彈原稱為FM-80M,後來在射控系統及電腦系統上大幅改良,飛彈性能有所提升。為了證明它具有1990年代的水準,被改稱為FM-90。在1998年珠海航展中,長峰科技工業公司以FM-90的實物及圖片展出,其搜尋雷達每天連續轉動8小時以上,轉速60次/分,全套系統的展示頗具動感,成為全場的焦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蒙90
  • 轉速:60次/分
  • 轉動:8小時以上
  • 原稱:FM-80M
飛蒙90(FM-90)野戰低空防禦飛彈,作戰目標,外型特點,性能特點,未來展望,

飛蒙90(FM-90)野戰低空防禦飛彈

其實,FM-90是中共現役紅旗7號的改良型,在1995年開始研發,改良工程吸取大量波灣戰爭的經驗。整套裝備由搜尋指揮系統(SS)、發射導引系統(FS)、和千瓦電站和飛彈四部分組成,全部可裝在總重11噸的拖車上,牽引時速50公里/時,另外也有自走型。使用溫度一40至十60度,採用四級維護體制,平均故障修護時間(MTTR)小於30分鐘,防禦面積超於60平方公里,反應時間6杪,能攔射20公尺以下、最高速度500公尺、雷達反射截面小於1平方公尺的目標。

作戰目標

FM-90能以三種不同導引方式同時對付三個方向的目標,導引方式有4種:雷達、電視/雷達、紅外影像/雷達、電視或紅外影像手動追蹤。雷達搜尋距離25公里、追蹤距離20公里,對巡弋飛彈、空對地飛彈、反輻射飛彈追蹤距離17公里。連發間隔時間3秒,飛彈全程接受無線電指令導引,彈頭為高能破片聚焦式,引信是多檔電子式,裝藥是TNT一黑索金-玻璃纖維混合炸藥。飛彈有效射高15至6000 米(FM-80是15至5000米),有效射程0。7至15公里(FM-80是0。5至12公里),飛行極速3馬赫(FM-80是2。3馬赫),但單發殺傷機率從85%至90%降為80%。

外型特點

從外型上看,FM-90與FM-80M的區別只增加了資料鏈的垂直天線和發射車上的紅外影像鏡頭。搜尋指揮車由脈衝都卜勒雷達、資料處理及顯示設備、車際資料傳輸及話務系統、無線電和敵我識別器組成,雷達為3波段脈衝都卜勒雷達,有良好的雜波環境移動目標顯示和抗干擾能力,具掃瞄暨追蹤功能,可為3輛發射車指示目標。發射車包括KU波段與毫米波結合的單脈衝雷達,電視和紅外影像追蹤系統、紅外綿位置標定器、資料及顯示處理設備,車際資料傳輸及話務系統、4聯裝發射筒、飛彈順序器等,其雷達具備頻率捷變功能。

性能特點

從性能上看,FM-80已經超過了懈樹、短劍、羅蘭Ⅱ及響尾蛇,約略與後二者的改良型相當。自1990年9月17日服役以來,頗受中共陸軍好評和歡迎,大幅改善了中共陸軍的低空防禦能力,成為蘇聯解體前中共第一種端得上國際舞台的防空飛彈。更精進的FM-90,採用706所設計的超大規模電路(VLSlC)電腦代替原用LSIC電路的S-9電腦,同時大量採用數位化、模組化設計和其他改良措施,在嚴重主動、被動干擾和地面雜波、氣象雜波等干擾條件下,該型飛彈仍有很強的抗干擾、作戰和生存能力。與其原型響尾蛇相比,FM-90已經大幅提高超低空、快速反應、伉干擾、反飛彈等能力。

未來展望

2013年8月以來頻繁出國訪問的052型旅滬級驅逐艦,艦上的8聯裝同型系統,以外購的法制海響尾蛇飛彈仿回溯設計(ReverseEngineering)而成,正如FM-80源自響尾蛇的情況一樣,判斷其性能亦應較海響尾蛇有局部的提升。該系統的紅外角偏差追蹤裝置能克服海面鏡像效應,並採用高精度電磁近發引信,在導引第1枚飛彈時,可提前對第2枚飛彈導引,據說能同時攻擊8。5公里內的3枚掠波反艦飛彈。但是該系統的追蹤導引系統仍未臻完善,飛彈主動段時間太短,速度較低,抗極高速機動掠海反艦飛彈能力不足。採用傾斜護射架,也不容易對付全向攻擊,因此正針對該系統上述弱點作改良,未來移植FM-90成熟技術的可能性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