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倒槽

颱風倒槽

一般來說,從等壓線或流線場來看,颱風是近似圓形的,沒有一處特別凸出。颱風登入後,在其北部有時會出現明顯的偏南風與偏北風切變,低壓區會向北凸出。颱風倒槽就是颱風外區向北凸出的低壓槽,它是天氣圖上的一種天氣形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颱風倒槽
  • 外文名:Trough of typhoon 
  • 學科:天氣學
  • 相關現象:颱風暴雨
  • 描述:颱風外區向北凸出的低壓槽
定義,性質,颱風倒槽引發特大暴雨分析,颱風倒槽局地性強降雨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案例,研究結論,

定義

颱風登入後,在其北部有時出現清楚的偏南風與偏北風之間的切變和低壓區向北凸出的現象。台風暴雨常常集中在這種倒槽附近。

性質

颱風帶來的暴雨常常集中在這種倒槽附近,這是由於颱風倒槽也是一個狹窄的輻合帶,就如平時我們所說的“切變線”“鋒面”,此處空氣上升運動比較強。颱風本身水汽就很充足,倒槽附近輻合比周圍強,暴雨往往集中於此。但是,並不是每個颱風都伴隨這樣的形勢,颱風倒槽主要在陸地和沿海,與地形、遠距離的冷空氣有關。
颱風災害的主要部分往往是由颱風暴雨引起的,颱風倒槽暴雨是颱風暴雨分析預報中的難點之一。研究表明,在廣東東部登入的颱風往往伴有倒槽向北伸展抵達浙閩沿海,有時會產生颱風倒槽暴雨,颱風倒槽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統活動的結果,該類暴雨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具有中尺度的特徵。
颱風(低壓)倒槽與西風槽結合而產生的暴雨,往往比颱風環流暴雨強得多,可能帶來嚴重的颱風災害。因此,對颱風倒槽的研究對提高預報颱風倒槽暴雨能力和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水平,減少颱風期的農業受災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颱風倒槽引發特大暴雨分析

鄭峰等以冷空氣侵入8712颱風倒槽在溫州引發特大暴雨與6122颱風倒槽無冷空氣侵入僅在溫州引發中雨的倒槽降水顯著差異為例,運用濕度、Q矢量散度、潛熱等動力和熱力物理量,探討了冷空氣與颱風倒槽相互作用在溫州引發特大暴雨的原因,同時與無冷 空氣侵入情況下颱風倒槽內物理量場進行對比,研究颱風倒槽降水巨大差異的內在原因。
研究結果表明,颱風倒槽降水量多寡與水汽輸送通道是否建立及倒槽區登入前後的水汽豐沛程度密切相關;溫州8712台 倒槽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氣侵入颱風倒槽,冷槽下擺後倒槽附近的溫度梯度明顯加大,濕斜 壓鋒區加強,使得垂直速度增大,水汽輻合加大,潛熱劇增,不穩定增長 。低層弱乾冷空氣侵入颱風倒槽,與低 層強的暖濕平流相互作用,激發出中尺度暴雨系統,不穩定能量釋放而產生特大暴雨。 而6122颱風倒槽區在登入 前後從低層到高層一直處於暖乾狀態,抑制了大降水的出現。

颱風倒槽局地性強降雨分析

研究背景

2002年9月25日08:00(北京時,下同)第20號熱帶風暴“米克拉”在南海海面生成後,穩定向NNW方向移動,於25日20:00在海南崖縣一帶附近沿海登入,並繼續向NNW方向移動,26日下午進入北部灣,然後加速向偏北方向移動,27日14:00在廣西南部沿海再次登入後轉向ESE方向緩慢移入廣東廉江市,移入廉江市前已減弱為熱低壓。
受熱帶風暴“米克拉”倒槽及青藏高原東側東移的西風槽共同影響,27~28日,佛山和廣州出現了暴雨。27日08:00到28日08:00降水量:佛山100.6mm、廣州90.2mm,佛山城區7個自動站的平均日雨量72.1mm,佛山自動站測得1h最大降雨量35.2mm,6h降雨量74.5mm。強降水集中在27日下午到夜間,歷時短並且範圍小,強度強,致使佛山市“水浸街”以及交通受阻。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在我國暴雨天氣中,颱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根據衛星雲圖分析:颱風暴雨除颱風環流本身暴雨、颱風眼外圍螺旋雲帶暴雨外,颱風(低壓)倒槽與西風槽結合而產生的暴雨,往往比颱風環流暴雨強得多。當以颱風受西風槽影響為主時,暴雨主要發生在颱風(低壓)環流附近;而以西風槽受颱風環流影響為主時,暴雨則主要發生在西風槽底附近。本文通過分析青藏高原東側的西風槽東移過程中受到熱帶風暴“米克拉”倒槽影響,引起遠離颱風暴雨的颱風倒槽暴雨,以及暴雨區物理量場的變化,探討颱風倒槽與西風槽相結合處以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發生髮展的環境條件,加深對颱風倒槽暴雨的認識。

研究案例

陳小芸等分析2002年第20號熱帶風暴“米克拉”在廣西南部沿海登入後引發遠離颱風暴雨的颱風倒槽暴雨,以及與強降水有關的物理量場的變化、風廓線儀和地面風場的脈動,探討了在颱風倒槽與西風槽相結合處以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發生髮展的環境條件。“米克拉”在北部灣到粵西之間形成的明顯颱風倒槽如圖1所示。
圖19月27日08:00500hPa形勢及“米克拉”移動路徑疊加圖圖19月27日08:00500hPa形勢及“米克拉”移動路徑疊加圖
結果表明,本次暴雨發生在颱風倒槽與西風槽相結合,氣層由穩定層結轉變為不穩定層結,不穩定能量急增 ,斜壓性最強的地方。深厚濕層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是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的必要條件。局地性的強對流天氣必須依靠較短時間間隔的雲圖和雷達才能捕捉到;風廓線儀密集的探空資料有助於對強對流天氣監測;地面風速的峰值較雨峰提前出現,對暴雨預警訊號的發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研究結論

(1)分析的個例是一次颱風倒槽暴雨。由於颱風倒槽前西南氣流急增及西風槽東移,高空槽後的冷空氣對低層高溫、高濕的西南氣流強迫抬升,造成不穩定區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暴雨就發生在颱風倒槽與西風槽相結合,氣層由穩定層結轉變為不穩定層結,不穩定能量急增,斜壓性最強的地方。
(2)深厚濕層源源不斷的水汽輸送是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的必要條件。
(3)局地性的強對流天氣必須依靠較短時間間隔的雲圖和雷達才能捕捉到;風廓線儀密集的探空資料有助於對強對流天氣監測;地面風速的峰值較雨峰提前出現,對暴雨預警訊號的發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