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雪竇錦鏡亭

雪竇山在今浙江省奉化縣,山中有錦鏡池,池畔築有錦鏡亭。元肇於錦鏡亭中題此七律,以抒發登臨之觀感。詩寫得很豪放,很飄逸。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雪竇錦鏡亭
上盡崎嶇腳力微,毳袍零碎染煙霏①。
妙高峰頂見日出,千丈岩頭看雪飛②。
寒木著霜山衣錦,清泉得月鏡交輝③。
翩然又作東南去,肯落台溫第二機④?

作品注釋

①崎嶇:此處僅指山路的險阻不平。微:微小,不足。指走累了。毳:粗糙。零碎:一指星星點點地;一指到處都是,全都是。煙霏:雲霧迷漫狀。唐韓愈《山石詩》:“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即用此意。
②妙高峰:雪竇山中的一座山峰,於此觀日出頗佳。千丈岩:雪竇山中的一座山峰,一峰獨聳,周邊開闊,宜於此觀賞雪飛雲飄。
③寒木句:謂嚴冬的樹木上、山坡上都凝結著冰霜,使山林美如錦繡。清泉句:謂清泉流注於池中,泉水清澄,這池本就像一面鏡子(名錦鏡池),月亮映照其中,交相輝映,更明亮無比。
④翩然:形容動作或形態的輕疾,此處形容山勢的蜿蜒起伏。東南去:雪竇山群峰作西北東南走向,一直向東南方向延伸而去。肯作句:意謂怎肯在台溫地區充當第二的地位呢?這是換一種說法肯定雪竇山在台溫地區是首屈一指的領頭地位。台溫:台州和溫州。此處泛指浙江東部地區。

作品簡析

雪竇系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縣,為四明山之別峰。宋理宗嘗夢遊此,賜名應夢山。山中有著名古剎雪竇寺,為東南名寺。又有錦鏡池、妙高峰、千丈岩諸名勝。錦鏡亭便建築在錦鏡池旁。元肇公攀登雪竇諸峰,盡情遊覽觀賞之後,於錦鏡亭中題此七律,以抒發登臨之觀感。詩寫得很豪放,很飄逸,以這樣的詩來讚頌這座浙東名山,讚頌名山上的名勝古蹟,的確是很恰當的,名副其實的。在元肇公的眼中,一切都處於動態之中,一切都似乎是有生命的。所以一切都那么令人讚嘆不已。這是熱愛大自然的詩人,對美好山河的真誠的感受,深刻的理解。

作者簡介

元肇
南宋後期浙江杭州靈隱寺僧。字聖徒,號淮海,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區)人。生卒年及俗姓均已失考。大約公元1231年前後在世。南宋淳祐(宋理宗年號,公元1241-1252年)年間住持靈隱寺。晚年徙居餘杭徑山,終葬徑山。他博覽群書,兼通儒佛,與同代文人學士多所交往,相互唱和。詩風清雅挺拔,雍容大度,頗有唐人風味。原有集,不傳。部分作品散見於《瀛奎律髓》、《延祐四明志》、《徑山志》、《武林梵志》等著作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