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大王廟

韓莊大王廟

原存於韓莊二街村西南運河口北的大王廟,即湖神廟,是大運河著名的文化遺蹟,極具湖區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色彩 。據《嶧縣誌》記載,大王廟創建無考,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文人墨客題詠甚多。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乾隆皇帝南巡歸來,駐蹕韓莊,流連閘壩風光,感念建閘功臣業績,欣然作《韓莊閘》詩兩首。詩云: 韓莊界微湖,蓄水以濟運。猶恐春水弱,冬令例疏浚。去歲黃瀆溢,壅遏湖流順。泛溢連運渠,無從辨堤堰。即今漫纖道,轉漕遲北進。荊山近雖剔,十未減五分。立馬望湯湯,播種待數郡。艱矣籌河防,恧哉念民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莊大王廟
  • 存於韓莊二街村西南運河口北
  • 又名:湖神廟
  • 出處:《嶧縣誌》
韓莊實泄微湖水,籌涸金魚閘建新。濟運利農期兩益,每因觸境憶賢臣。
《四庫全書》為之加註:“魚台、金鄉諸縣之水皆匯微山湖。夏秋坡水漲溢,魚台一帶每多積潦之患,既疏伊家河以釃其流,並於韓莊西岸建滾水石壩以殺其勢。甲申春,撫臣崔應階請浚治微湖下游,因命故協辦大學士公兆惠前往會勘,以湖口舊閘宣洩,未暢;議於舊閘北添建新閘,使湖水暢流入運,閘成而數縣濱湖沮洳悉皆涸出,民得賴以乘時耕種。”
乾隆詠韓莊閘詩刻於碑,俗稱乾隆御碑,因立於大王廟前,亦稱“大王廟前碑”,後廟毀碑失。1998年,乾隆御碑再現於世,詩句與《四庫全書》中所載一字不差。詩後署“乙酉年暮春下浣”“乾隆宸翰”滿漢玉璽兩方。乾隆御碑經修復,由劉德科主持暫立於韓莊二街村文化大院內。大王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周圍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廟南為京杭大運河船閘,廟西為微山湖。韓莊舊屬嶧縣,湖口雙閘為韓莊至台兒莊河段“嶧縣八閘”第一閘,自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開漕運新渠,為微山湖泄洪及為大運河濟運之要津。清順治年間重修,於兩側加築攔湖石壩,為遊人觀魚之所,號稱“嶧縣八景”之一。
韓莊運河(台兒莊至大王廟)是該段進行統一治理而用的特定名稱,現行名稱陶溝河以上段為韓莊運河,陶溝河以下段稱中運河。這是南四湖洪水南下的必經之路,也是東線南水北調規劃的主要輸水線路。該段是從台兒莊閘至不牢河口,長19公里,韓莊運河段7公里,其中台兒莊至小新河長4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