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髓磷脂儲積症

鞘髓磷脂儲積症

臨床表現,發病機理,輔助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措施,

臨床表現

多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亦有在新生兒期發病的。
1.急性神經型(A型或嬰兒型) 典型的尼曼-匹克(占85%),多在生後3~6月內,少數在生後幾周或1歲後發病。初為食欲不振、嘔吐、餵養困難、極度消瘦,皮膚乾燥呈臘黃色,進行性智力、運動減退,肌張力低軟癱,終成白痴,半數有眼底櫻桃紅斑(cherryred spot)、失明,黃疸伴肝脾大。貧血、惡液質,多因感染於4歲以前死亡。皮膚常出現細小黃色瘤狀皮疹有耳聾。神經鞘磷脂累積量為正常的20~60倍,酶活性為正常的5~10%,最低<1%。
2.非神經型(β型或內臟型) 嬰幼兒或兒童期發開門見山,病程進展慢,肝脾腫大突出。智力正常,無神經系症狀。可活至成人。SM累積量為正常的3~20倍,酶活性為正常的5~20%,低者同A型。
3.幼年型(C型慢性神經型) 多見兒童,少數幼兒或少年發病。生後發育多正常,少數有早期黃疸。常首發肝脾腫大,多數在5~7歲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亦可更早或遲到青年期)。智力減退,語言障礙,學習困難,感情易變,步態不穩,共濟失調,震顫,肌張力及腱反射亢進,驚厥,痴呆,眼底可見櫻桃紅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癱瘓。可活至5~20歲,個別可活到30歲。SM累積量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4.Nova-scotia型(D型) 臨床經過較幼年型緩慢,有明顯黃疸、肝脾腫大和神經症狀,多於學齡期死亡,酶活性減低。
5.成年型 成人發病,智力正常,無神經症狀,不同程度肝脾腫大。可長期生存。SM累積量為正常4~6倍,酶活性正常。

發病機理

本病為神經鞘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缺乏致神經鞘磷脂代謝障礙。導致後者蓄積在單核0巨噬細胞系統內,出現肝、脾腫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
神經鞘磷脂是由N-醯鞘氨醇與一個分子的磷酸膽鹼(phosphocholine)在C1、部位連線而成。神經鞘磷脂來源於各種細胞膜和紅細胞基質等。在細胞代謝衰老過程中被巨噬細胞吞噬後。
正常肝臟中此酶的活力最高,肝、腎、腦小腸亦富於此種酶。此病患者的肝、脾等組織中酶的活力降低至50%以下。
1914年Ni&euml;mann報導1例,患者在18月齡時死亡。1934年發現本現為神經磷沉積性疾病,至1966年才認識到是由於神經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缺乏所致。該酶缺少後,全身神經鞘磷脂代謝紊亂,神經磷脂沉積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神經組織細胞中。

輔助檢查

1.血象 血紅蛋白正常或具有輕度貧血;脾亢時顯時白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常顯示特徵空泡,約8~10個,具有診斷價值。電鏡下這些空泡系充滿類脂的溶酶體。血小板數正常,晚期有脾亢和骨髓明顯侵犯時間減少。患者白細胞缺乏神經磷脂酶活性。
2.骨髓象 含有典型的尼慢-匹克細胞,常稱泡沫細胞,核細胞直徑20~100μm;核較小,圓形或卵圓形,一般為單個,也可有雙核;胞漿豐富,充滿圓滴狀透明小泡,類似桑椹狀或泡沫狀。電鏡下顯示小泡周圍有部分膜層結構環繞。用位相顯微鏡對未染色標本作檢查,可顯示細胞漿內呈小泡泡狀,與高雪細胞不同。在偏光下觀察,小泡呈雙折射性;在紫外線下螢光呈綠黃爭。生化特點PAS反應弱陽性,胞漿內的小泡壁呈陽性,小泡中心陰性;酸性磷酸酶、鹼性磷酸酶、蘇丹黑均呈陰性反應。
3.血漿膽固醇、總脂可升高,SGPT輕度升高。 4.尿排泄神經鞘磷脂明顯增加。
5.肝、脾和淋巴結活檢 均有成堆、成片或瀰漫性泡沫細胞浸潤。神經鞘磷脂。
6.X線檢查:無特徵性X線表現,在長期存活病例,由於充脂性組織細胞在骨骼內大量增殖可表現骨質疏鬆、髓腔增寬、骨皮質變薄,甚至長骨可出現局灶性破壞區,但無骨骼膨大畸形改變。嬰兒期以後肺泡受充脂性組織細胞浸潤,肺部可見類似組織細胞增生X症的表現。總之無特異性,僅提供輔助診斷的依據。
7.測定白細胞或培養的纖維母細胞鞘磷脂酶活性,各型酶的活性不同。

診斷

診斷依據 ①肝脾腫大;②有或無神經系統損害或眼底櫻桃紅斑;③外周圍血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漿有空泡;④骨髓可找到泡沫細胞;⑤X線肺部呈粟粒樣或網狀浸潤;⑥有條件可作神經鞘磷脂酶活性測定,悄神經鞘磷脂排泄量、肝、脾或淋巴結活栓證實。

鑑別診斷

1.高雪病嬰兒型:以肝大為主,肌張力亢時,痙攣,無眼底櫻桃紅斑,淋巴細胞漿無空泡,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骨髓中找到高雪細胞。
2.Wolman病:無眼底櫻桃紅斑,X線腹部平片可見雙腎上腺腫大,外形不變,有瀰漫性點狀鈣化陰影。淋巴細胞胞漿有空泡。
3.GM神經節苷酶脂病Ⅰ型:出生即有容貌特徵,前額高、鼻樑低、皮膚粗,50%病例有眼底櫻桃紅斑和淋巴細胞漿有空泡。X線可見多發性骨發育不全,特別是椎骨。
4.Hurler病(粘多糖Ⅰ型):肝脾大,智力差,淋巴細胞胞漿有空泡,骨髓有泡沫細胞等似NPD。心臟缺損,多發性骨發育不全,無肺浸潤。尿粘多糖排出增多,中性粒細胞有特殊顆粒。6月後外形,骨骼變化明顯,視力減退,角膜混濁。

治療措施

無特效療法,以對症治療為主,附脂飲食,加強營養。
1.抗氧化劑 維生素C、E或丁羥基二苯乙烯,可阻止神經鞘磷脂M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和聚和作用,減少脂褐素和自由基形成。
2.脾切除 適於非神經型、有脾功能亢進者。
3.胚胎肝移植 已有成功的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