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

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

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始建於1954年10月,位於鞍山市立山區北勝利路267號,轄區內設有九街一鎮、一個工業園區,面積59.27平方公里,合計人口45.85萬人。 全院有人員155人,正式在編人員96人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91.6%,其中碩士13人,占總人數的13.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
  • 區位:鞍山市立山區
  • 地址:鞍山市立山區北勝利路267號
  • 郵政編碼:114031
  • 聯繫電話:0412-2696230
  • 成立時間:1954-10-01
  • 全院人數:155
  • 院長姓名:蓋世明
法院簡介,機構設定,法院建設,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法院簡介

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始建於1954年10月,位於鞍山市立山區北勝利路267號,轄區內設有九街一鎮、一個工業園區,面積59.27平方公里,合計人口45.85萬人。 全院有人員155人,正式在編人員96人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91.6%,其中碩士13人,占總人數的13.5%,法院隊伍呈現出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特點。

機構設定

立山法院內設機構共18個。其中審判業務部門12個,即立案一庭、立案二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一庭、執行二庭、速裁庭、研究室;行政管理部門6個,即辦公室、政治處、紀檢監察室、技術室、審判管理辦公室、法警隊。

法院建設

立山法院以“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工作目標,切實履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工作職責,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推進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一、訴調對接工作進一步深化。我院深化和完善原有的“三調聯動”平台,在全省法院系統首創“即調、即立、即審”的工作模式,以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為主體,聯合全區9個行業調解委員會、10個鎮街的司法所及83個社區聯絡點,構建訴調對接網路。訴調對接機制運轉以來,以“訴前調解”這種新的民事審判模式為主要方式,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大大縮短了糾紛化解時限,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節省了司法資源。
二、司法行為進一步規範。今年以來,我院更加注重規範司法行為,從抓好審判執行工作、傾力打造陽光司法、逐步完善制度建設、切實加強錯案追究、規範審判人員行為等五個層面入手,切實解決少數案件司法不公和“告狀難、執行難、申訴難、申請再審難”等重點問題,使“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得到了切實體現。
三、信訪案件數量進一步下降。我院始終將化解信訪案件作為工作重點來抓實抓好,為化解信訪案件,我院主要採取三項措施:一是案件排查。我院對信訪積案進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出重點信訪案件。二是逐案研究。我院每周召開一次涉訴信訪案件調度會,對信訪案件逐案研究,深入分析,確定切實可行的矛盾化解方案。三是狠抓落實。對上訪人的合理訴求,千方百計予以解決。
四、視窗服務進一步完善。訴訟服務是我院司法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訴訟服務視窗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提升服務“軟質量”。 訴訟服務視窗接待實現“一站式”服務。改變視窗原有的單一立案功能,強化綜合服務功能,為民眾提供訴訟引導、立案審查、材料收轉、查詢諮詢、司法救助、判後答疑、信訪接待等一站式服務,做到讓當事人在訴訟服務大廳即可完成除參與庭審以外的所有訴訟活動。建立預約立案、上門立案、文明接待等多項制度,民眾通過電話預約立案的,堅持在2個工作日內安排辦理好立案手續的工作反應機制;對殘疾人、老年人、孕婦等行動不便的民眾提出申請的,在3個工作日內提供上門立案服務。同時,訴訟服務視窗向社會作出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承諾。落實減免緩訴訟費收費制度,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施司法救助。
五、信息化建設進一步發展。 立山法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電子簽章系統的套用,進一步提升了審判管理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法院綜合管理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案件的辦理效率和質量。數字審委會系統,提高了審判委員會的工作效率,率先改造升級了十個數位化法庭。目前,已形成了信息網路全覆蓋,現代理念全滲透,辦公辦案全自動,訴訟活動全透明,法院審判業務管理數位化的局面。

所獲榮譽

近年來,我院法官隊伍整體的審判能力和法律素養逐年提高,先後被授予“全國法院視窗建設先進集體”、“全省共產黨員先鋒崗”、全國“司法利民便民的示範單位”、“全省落實司法便民二十條先進單位”、“省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地理位置

鞍山市立山區人民法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