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國小(湖南省長沙市青山國小)

青山國小(湖南省長沙市青山國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山國小創建於1949年,和共和國同齡的這所農村國小正好見證了黨和政府對農村教育的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山國小
  • 外文名:青山初小
  • 創建時間:1949年
  • 地點:長沙市望城縣格塘鄉柏葉村西北角
學校概述,辦學宗旨,科技教育,

學校概述

1959年取校名青山初小,設2個複式班,教職工5名;1973年新建一幢四間教室、三間隔音室的平房,加上原青山大隊辦公用房,發展成擁有6個年級班的完全國小;1977年增設國中班,學生200多名,教職工13名,為學校師生人數較多的一個時期;1984年開始設學前班;1989年下學期,多方籌資一萬多元裝修原有學校;1993年籌措一萬多元新建一間教室和一間住房;1996年至1997年更是舉全村(原管家橋村)之力集資二十多萬元新建現有的教學樓;1998年設有7個教學班,教職工14名,為學校師生最多的學年;2002年修建現有的圍牆;2004年鄰近學校拆並後,至今維持五、六個班。
學校東北遠眺美麗的團頭湖,西北緊依青翠的萬寶山,南望春綠秋黃的上百畝良田,地處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格塘鄉柏葉村西北角,與寧鄉縣朱良橋鄉相毗鄰,占地2668平方米,建築面積1348平方米。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實驗室裝備、教學儀器配備達到教育部、省教育廳頒布標準基本要求。學校現有5個教學班,近100名學生,擁有一支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7名教師都是中青年教師,都從教12年以上,都為合格學歷,其中大專學歷教師2名,本科學歷教師1名;中級職稱教師6名。

辦學宗旨

學校堅持“快樂學習,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管理理念,以“規範行為、科學管理、狠抓創新、求真務實”為辦學目標。學校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展,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位居全鄉前列,學生參加各項競賽均獲縣、鄉獎勵70餘人次,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市、縣獎20餘篇,學校連續獲鄉目標管理考核優秀獎。
學校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嚴把教育教學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質量立校,狠抓教學管理;二是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完善田徑場建設,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三是積極開展教研教改,落實教研興校,做到提高中有創新,力爭成為一所優秀的示範性學校。

科技教育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早在十幾年就開始抓學生的科技教育。我校申報科技教育為教育品牌,得到了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們不斷加強領導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成立了青山國小科技協會、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科技教育工作室,組建了一支業務能力強、素質好、熱心科技教育事業的科技輔導員隊伍。全校教職工秉承“全面發展打基礎,培養個性促創新”的辦學理念,以校園為主線,以家庭為陣地,以教科研為抓手,以校園科技月、各級科技創新大賽為載體,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在德育活動中延伸,積極開展小發明、小製作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新、實踐能力。學校還充分發揮地處區位優勢,積極探索普及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徑,拓寬科技教育渠道,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科技教育網路。學校組織師生參加各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在全國獲獎2項、省級獎14項,市級獎95項,學校多次被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獲得三明市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梅列區“科普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如今,青少年科技教育已成為學校一大辦學品牌,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個新的生長點。
社區共建共育:我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與三鋼團委、文明辦、青山社區、三鋼武裝部等協手共建。建立了例會、互訪制度,積極開展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學校的共建共育活動。如,三鋼焦化廠團委長期資助貧困學生;三鋼團委為學校捐贈圖書;校外輔導員來學校開設講座,為特殊生、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組織學生參觀三鋼廠區、三明歷史博物館等。少先隊員經常走進社區發放倡議書,參加義務勞動,慰問三鋼勞模,歡送新兵等活動,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實踐的平台。加強家校聯繫,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教師家訪,利用家校通平台,與家長溝通聯繫,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網路,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培智教育:根據《關於“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梅列區於2008年9月在我校開設了一個培智班,將區屬生源中患有重度自閉自虐症、腦癱、智力障礙的殘疾學生集中開展特殊教育。
培智班現有學生16名,年齡為6至13歲,其中男生13名,女生3名。這些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有的學生除了智力障礙外,還表現為多動、自虐、自閉、腦癱等。其中,自閉自虐學生6名,腦癱學生2名,好動症學生1名,智殘學生7名。培智班配備教師?名,共開設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唱遊、活動、智力、寫字、品德、衛生等11門課程。使用的教材為北京和上海出版的培智教材。培智班設有獨立專用教室一間,康復室一間和一處活動場所及多媒體設備、電視機、VCD電器設備和玩具、智慧型溝通認知訓練儀、多功能訓練器、康復器材、書籍等多種教學用具等。開辦以來,培智班至今已投入經費十幾萬元,在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區人事局及市、區殘聯的高度重視下,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培智班的創辦,使得那些被關閉在家中的折翼天使有了學習、活動、交友的樂園,也填補了我區殘疾兒童教育服務的空白,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讚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