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景區

靈岩景區

靈岩景區位於雁盪中心,面積9平方公里,景點91處。峰巒雄壯渾龐,絕壁環,古洞詭異,鬼工雕鐫,形態萬變。“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靈岩被譽為雁盪山之“明庭”。天柱之雄偉,展旗之闊大,天窗之幽異,龍鼻之奇幻,卓筆之秀銳,獨秀之孤拔,玉女之撣妖。雙鴛之翔舞,無不令人叫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岩景區
  • 外文名稱:Yeongam scenic spot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
  • 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
  • 門票價格:免費,不過要付雁盪山的門票費用。
  • 著名景點馬鞍嶺
    飛泉寺
概述,屏霞嶂,靈岩寺,天柱峰,展旗峰,靈岩飛渡,小龍湫,龍鼻洞,卓筆峰,獨秀峰,臥龍谷,

概述

靈岩景區主要景點介紹
靈岩景區東起響岩門,西至馬鞍嶺,南到飛泉寺,北達百崗尖,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有18峰、17岩、7石、5嶂、1尖、9洞、3谷、3門、1闕、2嶺、3瀑、6泉、1水、1溪、2坑、1潭、1湖、1寺、1庵、3亭、1塔、1軒、3橋,合計景點91個。景區居雁盪山中心,峰巒雄壯渾龐,絕壁迴環,古洞詭怪,鬼工雕鐫,形態萬變。“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宋王十朋句)景色為全山之冠,被譽為雁盪山之”明庭”。天柱之雄偉,展旗之闊大,天窗之幽異,龍鼻之奇幻,卓筆之秀銳,獨秀之孤拔,玉女之蟬妖,雙駕之翔舞,無不令人叫絕。

屏霞嶂

又名靈岩,朝南。進入南天門,迎面可見。嶂“高廣數百丈,壁立於霄,色五彩相間,如大錦屏。”明劉芳譽《屏霞嶂》詩:”摩天峭壁俯禪關,炫目丹砂好鑄顏。恍愧仙源迷路處,亂霞飛繞赤城山。”可謂寫出了它的容採風神。

靈岩寺

背依靈岩,寺以岩名。是雁盪十八古剎之一。四周群峰環列,雄壯渾龐;古木參天,環境幽絕。清人喻長霖的一副楹聯的下聯,生動地寫出了它周圍的景色:“左展旗,右天柱,後屏霞,數千仞,神工鬼斧,靈岩勝景嘆無雙。該寺初建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因寺境山水靈秀,名聞京師,宋太宗特賜御書五十二卷。鹹平二年真宗(999)賜額“靈岩禪寺”。後幾經戰亂,於1984年顯廣法師率徒5人從國清寺返靈岩寺,恢復佛事活動,並修理殿宇。1996年冬,新建的大殿圓滿落成。

天柱峰

位於靈岩寺右前方,高266米,色白體圓,立地擎天,氣勢磅礴。峰北側的摩崖“辟立千仞”和“天不塌,賴以柱其間”,寫得很傳神。宋王十朋的《天柱峰》詩:“女蝸石爛苦為修,四海鹹懷杞國憂。誰識山中真柱石,擎天功業勝伊周。”借景抒情,令人擊節讚嘆。

展旗峰

位於靈岩寺左前方,與天柱峰相對,高約 260米,狀如大旗飄揚,氣勢壯闊。傳說此峰是遠古時代,黃帝征服蚩尤後,班師之際留下的大化成的。清袁枚有《展旗峰)詩記其事:“黃帝擒蚩尤,旌旗不復收。化為石步嶂,幅幅生清秋。”

靈岩飛渡

在遊覽的間隙或在遊歷了南天門內的風景之後,可以觀賞一下懸崖飛渡表演。在天柱峰展旗峰的峰頂拉上一條繩子(過去用麻繩,現在改用鋼索、這就是表演舞台。這個空中舞台,高達200米,寬亦200多米,可謂世界罕見。天柱峰頭打了幾響爆竹之後,在天柱峰頂一個人拉著繩子象壁虎似地沿懸崖邊爬下來)表演就開始了。每當垂下一段距離,他就彈跳來作一次飛躍。碰到可落腳的地方,便停下來喘息一會兒。他靠著崖壁跳著、飛著,像只山雀在啄食。等滑到一半多的距離,突然失手似的,雙手一松,順著繩子一溜到底。接著,天柱峰頂的爆竹又響了,一個人倒吊在繩子上,用四肢攀援前進,一會兒坐起來像玩單槓似的連翻幾個跟斗,然後是放鞭炮,再爬了一段,在半空撒下五彩繽紛的紙花,說是“天女散花"。接著是躺下稍息,一會兒又站起來,揚著小旗滑稽地奔跑著。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他跑上了展旗峰頂。有時,會有第二個表演。最引人入勝的表演是懸空倒掛,表演者兩腳緊扣著繩子,在站穩後,突然頭頂朝下倒栽下來,身子微微地蜷曲著。這個表現,常常贏得觀眾的熱烈的歡呼和經久不息的鼓掌。懸崖飛渡始於本世紀30年代.在舊社會,村民們為了采吊蘭(學名石斜)賣錢養家身,常繫繩索,著沿崖壁懸空採擷。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練出了一身飛崖走壁的本領。
靈岩飛渡靈岩飛渡

小龍湫

又名小瀑布,在靈岩寺右側後面的隱龍嶂底,是靈岩的主要觀景之一。懸崖環峙,岩腹有如珊瑚、瑪瑙顏色。瀑飛崖上,觸石騰空如霧團結旋;而流轉飛灑,水珠濺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態萬千。無怪前人有“我來看不足,長嘯獨憑欄”的讚嘆!潭水從亂石間流出,匯合成臥龍溪,再蜿蜒地向南流入碧玉溪。溪里有一種不常見的黑背紅肚子的小動物叫蛛螈,很是逗人喜愛。在小龍湫左側山上,有猴子捧仙桃一景;臥龍溪中有鴨子戲水等景致,都值得一看。此外,潭前那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很像一方硯台,硯台旁邊還靠著一塊扁長方形的小石條,樣子象一塊松煙墨。
靈岩景區

龍鼻洞

又名龍鼻龕,位於靈岩寺右側的插龍峰下。可從寺後或寺旁的石蹬小路盤旋而上。洞口朝南,正對玉女峰。深寬各約10米,高約100米。紫黑色兩壁頂端按合處,中嵌一條青銅色橫石,鱗甲宛然,酷肖一條巨龍蜿蜒下繞,將至洞底,垂奏瓠,一爪據地,好像是保護頷中之珠。此洞崖碑刻特多,記有80多處,被稱為“雁山石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卓筆峰

龍鼻洞下山右轉,一會兒就到。峰形下圓上銳,如一隻巨筆書空。前人“海作硯池天作紙,筆花飛動五雲齊”的詩句,就是描寫此峰的動人神態的。

獨秀峰

卓筆峰的西面,獨立挺秀,凌空斗絕,出類超群,峰頂有虬松一棵,蒼翠有致,有時雲霧繚繞。前人“舉目霞標自一峰,峰頭雲散見孤松”的詩句,就是寫它的丰姿的。
靈岩景區

臥龍谷

小龍湫背上,俗稱石船坑。谷內高爽清幽,奇景羅列,飛塵不到,恍若桃源。在卓筆鋒旁坐纜車,上天橋,天橋是一條依嶂壁修造的棧道。過橋,前面即是龍口湖,湖深5米,湖水清冽碧綠。湖口有蓄水設施,作適量放水,確保小龍湫瀑布常年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