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島

靈山島

靈山島位於黃島區(原膠南市)東南的黃海之中,距最近的陸地大珠山5.3海里,距積米涯9海里,距青島市22海里,陸地總面積7.6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13.6米,是中國北方的第一高島。靈山島常住人口3000餘人。有12個自然村。海島人以打漁和養殖為主。島內只有一所國小和中學,所用電力也是由大珠山鋪設的海底電纜。飲用水取自於山泉水井,生活用水可以保障,靈山島為自然保護區,農用耕地稀少,主要糧食政府供給,每戶只有菜園,灌溉基本解決。靈山島又名水靈山島。2012年8月靈山島海參獲得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認證。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風景名勝,1.靈山島貝殼樓,2.背來石,3.峰火台,4.老虎嘴,5.靈島浮翠,6.城口子,7.靈島奇峰,8.試刀石,9.千層崖,10.小靈山,11.火炬樹,12.趕海拾螺,13.釣魚,美食,清蒸螃蟹,鐵鍋魚,鮮海參,社會事業,交通,地震台,漁趣,螺殼拔蛸瓢舀梭,靈山島海蜇,購物,實用信息,門票,開放時間,

建制沿革

膠州志稱,靈山島“先日而曙,未雨先雲”因其靈氣故曰靈山,也就是說靈山島地處外海,山勢徒直在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靈山島已經亮了,每當快要下雨的時候山頂早已被雲霧覆蓋住。當地漁民早就流傳著“靈山戴帽醚漢(醚漢即為地主幹活的長工)睡覺”之說。中國四大衛(天津衛威海衛成山衛靈山衛)之一的靈山衛也是由此而命名。靈山島於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海珍品種質保護區,附近水域水質優良,所產海參個體大、肉質厚,口感潤滑筋道,比大棚養殖和養殖池養殖海參的品質更好,年產量達到200噸。2012年8月31日靈山島海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2014年4月,青島西海岸靈山島獲批建立國家級海洋公園

地理環境

靈山島衛星圖靈山島衛星圖
靈山島,也稱水靈山島,位於青島市黃島區(原膠南市)東沿海中,距大陸約10公里,島形狹長,南北約5公里,東西約1.5公里,面積約7.2平方公里,最高峰歪頭山海拔513.6米,是青島和中國北方第一高島(中國第三高島並非靈山島,而是香港大嶼山島)。因古籍中有“未雨而雲,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名。現有居民2700餘人,分3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此島山高海闊,景象萬氣千;峰巒起伏,植被茂密,鬱鬱蔥蔥,如錦似畫。此島為典型的火山島火山噴發降落之角礫岩,歷經風化剝蝕,形成鋸齒狀山脊,發育成大小山頭56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如靈山、歪頭山等。而島嶼東南受到海水侵蝕,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蝕地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如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
島上有一浮翠亭,坐落在城子口村,是為靈山島之標誌性建築. 此處之望海樓已在其遺址上重建。相傳為金完顏兀朮之妹出家為尼所居。遊覽靈山島,須從島西側的城子口碼頭登岸,初登島上,可見一巨石聳立路邊,上書“水靈山島”及簡介。島上漁家風情別致,村落或居於崖邊,或位於海畔,或半藏於山澗,梯田、綠樹、碧海、紅瓦、藍天交相輝映,從海上望去,宛若一艷麗之翡翠浮在海面,故此地有“靈島浮翠”之美譽。靈山島的林地覆蓋率已達到70%,成為中國北方水域難得的“海上綠洲”。

行政區劃

靈山島隸屬於青島市黃島區靈山衛街道管轄,總計12個自然村,分城口子村李家村毛家溝村3個行政村,現有居民2700餘人。

風景名勝

1.靈山島貝殼樓

靈山島貝殼樓使用了500多個品種、100多萬隻流光異彩的貝螺原殼,經過精心設計施工建成,有著“世界第一貝殼樓”的稱號,現正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為靈山島(私人)的場館。貝殼樓為海島人肖永生於1987年建設(當時局部貝殼民俗博物館裝飾)。2000年後,又經十幾年的籌備和深入研究,於2012年開始花費了三年時間精心設計和施工,它豐富的展現了海洋世界奇珍異寶的多彩魅力和世外桃源的海島風情,展示了“永生文化”獨異於世的藝術風格。世界第一貝殼樓即是世上罕見的藝術品又是貝殼大展,同時又與室內展覽的靈山島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相融合,其高超的設計令無數人為之讚嘆!為靈山島標誌建築。

2.背來石

背來石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具有傳奇性的是,據說,東海龍宮的女兒名字叫《水靈》因為喜歡靈山島的景色,所以《水靈》姑娘從東海龍宮背來了一塊千年靈石,在此與之相伴,因其在此留連忘返,被龍王派人抓回龍宮。因此,《靈石》就永遠地留在了靈山島上,因為靈石是水靈姑娘背來此處。固名《背來石》,據說此石很有靈性,遇到與之有緣之人,可在此石中悟到自幾己的吉凶和前途。傳說靈山島的靈氣也是由此而來,人們為了紀念水靈姑娘的這一善舉就將此島叫做《水靈山島》。當然這只是傳說。背來石景色的形成,要從靈山島的起源說起,據地質學家考證,靈山島起源於三億多年以前的白堊紀時期的造山運動,受地殼動盪,後期褶皺和斷裂影響,靈山島地層走向局部複雜,砂岩中小型褶曲發育,張性斷裂造成的裂面傾角轉徒,從而型成一系列雄奇陷峻的地質景觀,從遠處看石壁就像是這海上的波浪,而背來石就像是荷花的花蕾一樣,正是大海怒吼萌吐蕾的一副天然石板畫
背來石背來石

3.峰火台

烽火台烽火台
膠州志記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島上就有人類生存繁衍的紀錄,據說一直被海盜所占據。直到戰國以後秦朝初期,才有居民在此居住。但是還是經常受到盜寇的侵襲,後來人們就在此修建了一座烽火台,當發現海盜入侵之時就在烽火台上點起狼煙,告知島民,如來敵較少群起抗擊,如來敵較多就藏入島內的天然洞穴內,以防其害。因當時靈山島屬楚國琅琊郡管轄,來敵多出自東北的靈山衛薛家島一帶,所以建烽火台於此處,但因年深日久,當年的烽火台已不復存在了,這座烽火台就是在古烽火台的遺址上重新修建起來的象鼻山。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佛教是起源於古印度,在印度只有德高望眾的人,才能坐大象。據說當年印度的一位高僧坐著大象到中土來傳教,歷盡千辛萬苦,走過三山五嶽,來到了靈山島上,遙望前方碧波萬里,已經是走到了陸地的盡頭。這時高僧也已經將佛教傳入到了人們心中,圓滿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遙望自己的故鄉,看一眼曾經走過的路,不禁感慨萬千,就在這一瞬間他忽然悟到了佛的真諦《也可以說功德圓滿》,他就在此坐化成仙了,而他的坐驥,也就是這頭大象,永遠的留了下來,在此幻化成了這座山,請大家注意看,大象的背上還是一直背著高僧曾經坐過的蓮花寶座那。

4.老虎嘴

老虎嘴老虎嘴
為什麼叫《老虎嘴》呢?這個典故要從西方的琅琊台說起,相信大家都知道那裡是秦始皇接受徐福上書,讓其去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並在那裡封神祭海地地方,話說徐福第二次出海歸來,船隊自動向西航返,遠遠的看到大海中有一隻巨大的老虎趴在海面上,在老虎的嘴裡有一顆金光閃閃的丹藥,徐福認定,那就是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了,但是當船隊航進了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個天然奇觀,每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從東面的海上看,整個海島,就像是一隻巨大的老虎,而陽就像是被老虎叼在嘴裡的仙丹了,徐福知道這個島為靈山島時,就認定此島必定有仙丹了。於是讓其手下的一個使者在此留守,尋找仙丹這個望虎亭,就是當時的使者駐守的地方。靈山島地處外海,交通不便,居民生活相對艱苦,在解放以前一直有許多海島特有的民風民俗,像女不外嫁,隆重的海神節土葬等等,說到女不外嫁在中國的許多地方也有此說,就是為了當地的人丁興旺,不想讓當地的女子嫁到外地去,而讓當地的男人娶不到媳婦,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的風俗,因為長期的近親,近祖的結合很不利於後代的成長發育,身體、智力都要比同齡的孩子差,所以解放後這個風俗就已經破除了。還有許多像女人不許上船啊,吃飯不許將筷子放在碗上面,將東西反過來還不能說反過來,你的說正過來,要不家中的老人就會大動肝火,至少大罵一通或者棍棒相加。當天還不許你上船的,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漁業機械化的普及,有許多不合情理的民間風俗都已經破除了,只有海神節、土葬等很少的習俗因為受地域和宗教信仰等關係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以後大家遇到年長的漁民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也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再有甚者,我們可以發揚我們《以德服人》的美德嘛!

5.靈島浮翠

靈島浮翠”是自明代起當地有名的勝景。乾隆年間的《膠州志》記載,當時的靈山島“其色四時常青,蔥翠如滴,時與波光相亂”。靈山島林木覆蓋率70%以上。從積米崖港乘客輪進島,遠遠望去它象淡淡的水墨畫從天海之間洇了出來。臨近時,只見聳翠疊綠的群峰直逼大海,山影與水光相亂,好一幅丹青長卷!島上每座山峰都聳翠疊綠,每道山樑、每面山坡、每條山溝都是鬱鬱蔥蔥的綠樹,居民的紅瓦房和紅頂小樓就掩映於這天然的綠色屏障里,紅瓦綠樹相襯,置身其中,如同走進了翡翠的世界。滿島的翠色倒映成大海里浮動的綠光,綠光擁抱著翠綠的海島,把島上的翠綠渲染的更具動感。
靈山島

6.城口子

城口子緊連著碼頭,是島上最大的村,有229戶居民。在臨碼頭的村口,路左邊高高地立著一塊書寫著“水靈山島”的碑,右邊有一座凌波生輝的“浮翠亭”,亭內常有三兩個漁家婦女在悠閒地織網。走在步步登高的山坡街道上,看到的是掩映於綠樹叢中隨山坡起伏而高低錯落的小樓和紅瓦房屋,村正中有一條沿山坡等高線而延伸的南北街,兩旁多是建造別致的飯店餐館,遊人在此不僅可以盡情品嘗海中美味,而且還可以感受漁家生活風情。

7.靈島奇峰

靈山島上共有山峰56座,一座山峰就是一個藝術形象。踏上碼頭仰望對面山峰,它是一頭遮天蔽日的大象,這就是象鼻山,它的臉、長長的鼻子都活靈活現地凸現在人們面前。沿著環島公路向南走,可見一座座翠綠的山峰極象一棵棵紮根大海的巨筍,那棵直竄到奇雲奇霧的“大筍“,不知被誰折歪了“筍尖”,這是島上的最高峰“歪頭頂”。就在“歪頭頂”前面,有一塊兀立的巨石,那是一尊半身人像。再往南走,是被稱為“石秀才”的山頭。“石秀才”前面還有數峰臨海而立,或如人在交談,或如仙人對弈,或如獸望崖驚立,或如蛙對天鼓唱…
靈山島

8.試刀石

在海島的東面,有一座小山,它臨海的一角,好象是用刀削了下來一樣,這就是“試刀石”。相傳有一年海盜入侵靈山島,島上一位漁家好漢率眾鄉親來到海邊,他為了試試刀鋒,揮刀削去這個山角,海盜嚇得抱頭鼠竄。後來,人們就叫這塊被削下的山角為“試刀石”。它的下部浸在海水裡,他與山體脫離開的那道豁口,依然象是刀削的新茬兒。退潮後,豁口成了一條通道,人入其中,抬頭可以仰望“一線天”,看飛雲過隙;也可觀左右刀削石壁。站在高處俯瞰這道豁口,讓人想到這是人和自然共同刻在這裡的一道深痕。
試刀石試刀石

9.千層崖

千層崖千層崖
在海島東北端有一道陡峭的崖壁,高數十米。原來這裡有高山的岩體深入海中,經千百萬年來大海狂濤細浪的撞擊,深入水中的部分就斷碎成海里的礁石,海岸就出現了這道壯觀的海蝕崖壁。靈山島的地質屬中生代白堊紀岩漿岩。在白堊紀中,造山運動非常劇烈。這道海蝕崖壁,把大自然珍藏在裡面的造山記錄袒露了出來,它有千萬層岩石,每層都是傾斜著指向高天。這層層疊疊的岩石證明了高山就是這些岩石經過無數年的隆起,從海底慢慢升起來的。岩層間,有漿壯物凝固而成的岩石,崖壁上有海蝕洞五彩石、矽化木化石等。它吸引著遊人前來觀光,也吸引著國內外地質專家和愛好者前來窺探地殼變動的秘密。

10.小靈山

小靈山小靈山
在海島北端的大海里,有一座小島,形狀神似一隻伸長了脖子,划動著四腳,奮力向海島游來的海龜,人們叫它“小靈山”。相傳龍女水靈留住海島後,龍王派一隻靈龜四處尋找她。因為水靈純樸善良,凡人神仙都非常喜愛她。所以,當靈龜快要接近海島的時候,島北端的小山頭上竟神奇地出現了一座烽火台,靈龜被鎮在了山頭外的海面上,它雖然奮力向前游,卻不能靠近海島。

11.火炬樹

走進靈山島,沿環島公路觀光,可以看到山坡、溝坎和崖頭上生長著許多火炬樹。它的樹幹深綠中透著銀白的顏色,每條枝杈上挑出許多半米長的葉柄,每條葉柄上對生著30個左右長長的葉片。每到六月,在每個枝頭環生著的六七柄綠葉,便竄出一支火紅的花,它是由無數朵細小的花組成的,整個花絮有二三十厘米高,形狀極象熊熊燃燒的火炬。看成片的火炬樹林,層層碧綠中,無數支火炬花沖天怒放,綠色的蓬勃烘托著火焰般的蓬勃,形成了靈山島生態美中一道耀眼的風景。看火炬樹可以從六月看到老秋。在老虎嘴以北,有多處“火炬坡”和“火炬埡”。火炬花開以後,那裡的“火炬”多如天上的繁星。海風吹來,坡上和山埡里綠潮起伏,“火炬”搖動,氣勢異常壯觀。

12.趕海拾螺

靈山島周圍潮間帶礁石多,退潮後到礁石間拾海螺非常有趣。不同的區域生長著不同的種類。在城口子碼頭南側,潮水退去便坦露出大片批著綠藻的礁石。掀動一塊石頭,便會發現在薄水中有黃色的“釘蛄螺”和深綠色的“花花寶”螺。兩種螺都只有小指頭肚那么大,圓圓的,味道很鮮美。在小靈山一帶的潮間礁石上,生長著“偏心蛄螺”。它形似一隻馬蹄,但“踢踝”只是一個尖尖。來這裡趕海,走進沒膝蓋深的水中,可看到“偏心蛄螺”趴在水底的礁石上,伸手即可拾得。海島南端老虎嘴和洋礁一帶多是巨大的礁石群,是辣螺生長繁衍的好地方。辣螺分大辣螺和小辣螺。小辣螺象“釘蛄螺”那么大,島上人稱它“辣猴子”,只要潮水稍退一退,就能在礁石上拾到它。大辣螺個頭大,一把只能抓五六個,又稱“紅眼蛄螺”,它需要潮水退的大,到枯潮底才容易拾到。每年麥收後,辣螺就選陡險的礁崖和浪高流湍的地方聚在一起產卵,這時來老虎嘴和洋礁一帶的礁從中趕海拾螺,碰上一小“窩”,能拾幾斤;碰上一大“窩”,能拾十幾斤到幾十斤甚至上百斤。
唐泉拾螺唐泉拾螺

13.釣魚

靈山島周圍海底礁石密布,礁石間生活著很多魚,是釣魚的好地方。這裡的漁民釣魚有多種方法:一曰“執竿垂釣”,島上人稱“撅竿”。在海邊選一塊平坦便於落腳的礁岸,抖開竿上的漁線,將海蚯蚓掛在魚鉤為餌,投進海中的礁石窩,可以釣到黃魚、黑頭、石扎子魚等。二是“拎手線”,三四人乘一艘小船,在海島周圍的海面上,每人手裡提一根漁線,每條魚線系三四把魚鉤,白天釣黃魚、黑頭、梭魚、沙板魚等,晚上釣鰻鱗魚。三是“張旱鉤”,陰曆每月的初八、初九和二十二、二十三,備一筐或幾筐魚線,每筐魚線拴許多魚鉤,掛上魚餌,傍晚時將魚線撒在潮間礁叢,等潮水上漲淹沒魚線後便回去等待。第二天清早枯潮時,再到礁叢中收漁線,收穫不盡的喜悅。四是放小舶,多在秋季採用。在一艘尺把長的被稱為“小舶”的小船上掛上帆,準備一筐魚線,隔一米左右拴一把以高粱桿為“浮子”的魚鉤,將小舶放在海上,小舶張帆順風拖魚線而行,魚線和魚鉤靠一截截高粱桿漂于海面,專釣那些在海水上層生活的魚。過一段時間,撤魚線拉小舶上岸,魚鉤上釣的多是“促針魚”。
靈山島

美食

清蒸螃蟹

從山箐小溪里捕的螃蟹。把螃蟹放在一個盛著清水的盆里,隔夜,讓其吐出雜物。把乾玉米粒泡脹,再把它煮炸開,濾去水份。采來一些當年生的姜芽和嫩姜葉,洗乾淨後剁碎,拌在玉米粒中。同時拌入適量的豬油和鹽,撒一點草果粉。把螃蟹殼掰開,在殼裡塞入已混勻的姜芽葉和玉米粒,複合在一起放在碗中,用旺火蒸一小時,一道鮮美的清蒸螃蟹就做成了。

鐵鍋魚

鐵鍋魚端上來,面上是紅的綠的黃的繽紛五彩一片。兩斤來重的鯉魚從背剖開窩在千張皮和洋蔥片上面。那洋蔥片可是生的墊在魚下,邊吃邊煮,魚已經把澆淋在它上面的所有調料滋味吸進身子,同時帶有一股清鮮的洋蔥味道。在魚吃完後,千張皮、洋蔥片也煮熟了,又滲進魚的鮮味,這真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對了,最後的殘湯剩汁可是個好東西,澇起一碗清湯麵倒入其中,在湯汁中拌開,那麵條,將這鍋里的千滋萬味吸進去,那個好吃喲,沒法說。

鮮海參

海參,屬棘皮動物,可供食用的品種有梅花參刺參烏參光參、瓜參、玉足參等20多種,營養價值高。乾品海參含蛋白質76.5%,脂肪1.1%,還含有無機鹽、糖類及磷、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此外,海參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藥書記載,海參具有補腎益精,對治療肺結核咯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療效。海參體內含有一種酸性粘多糖,對惡性腫瘤的生長、轉移具有抑制作用到人們青睞。根據調查,中國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其中刺參、烏參(Actinopyga miliaris)、烏元參(A.nobilis)、梅花參等經濟價值較高。海參,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補人體的珍品。祖國醫學認為,海參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益精、壯陽療痿、潤燥通便。2012年8月31日靈山島海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參走入平常百姓家,牧海靈山、牧海人海參自然生長,吃天然海藻,睡海底床,喝純淨海水,天養天澤;體形肥滿、肉質厚實、彈性強、口感潤滑筋道,營養價值極高;深海底部海參生長尤其緩慢,生長周期長,一般3年以上才成參。

社會事業

交通

1、先乘汽車到積米崖港,乘坐“靈山號”或者“永順達”客輪。平時上午8:20從積米崖開船進靈山島,下午2:00從靈山島開船回積米崖港。旅遊旺季客滿即開船。船票價格:往返60元/人。
2、青島市區離靈山島20海里。現有多家海上旅遊公司從青島市區發遊船往靈山島輸送旅遊團隊。周末和黃金周有青島港碼頭直達靈山島的客輪

地震台

靈山島地震台是一個無人值守的地震監測台,地震台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拾震器”,監測結果由此可直接傳送到市地震監測中心。 在靈山島建立地震台具有重大的意義,南黃海地區是國家確定的重點監測區之一,靈山島地震台的建立填補了一項空白;其次,南黃海海域的地震可能波及沿海城市,特別是青島,如果海域內發生的地震震級較大,沿海城市也會被波及,像青島這樣的沿海發達人口密集城市,所要蒙受的人身和經濟損失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提前得知災害訊息,能有效避免一些損失和傷亡;另外,南黃海的地震往往是城市地震的先兆,在南黃海都表現出了先兆,有了靈山島的地震台,有利於地震監測中心提前獲得一手信息,對地震進行有效預報,避免損失。

漁趣

在青島西海岸靈山灣海水浴場正南二十餘里的大海中,有一座被稱為“海上桃源”的靈山島,這裡旖旎的山海風光讓人心儀,淳樸的漁家風俗使人神往,而海上的捕漁趣聞,更是令每一個來島遊客倍感新鮮和神奇。

螺殼拔蛸瓢舀梭

剛出正月,春寒料峭,海水冰冷刺骨,近海漁汛未起,卻正是拔蛸的好時節。蛸平常象個流浪漢,總是居無定所,隨波逐流;一開春,卻四處尋找棲身之所產卵。於是漁民就揀大個的海螺殼,鑿好孔,用繩拴牢了,穿成長長的一串,趕潮流於頭天撒在海里,便只管回家吃酒睡覺去。約摸潮水過了,第二天一早將螺殼拔出水,嗬,果真縮手縮腳的蛸就蹩藏在螺殼中呢,管它風吹浪打,就連漁民用手拽它的八隻腳,還是賴在海螺殼裡不肯出來呢!“六月梭,臭滿鍋”,海水一暖,梭魚睜了眼,即使一打上岸就鮮活地扔進鍋里,吃來也會有一股柴油味。要吃梭魚,數一開春海水涼時最好。早年靈山島周邊水域的魚,照上年紀的漁民講,“海了去啦”-聽他們說,一袋煙的功夫,隨便到碼頭或海邊礁叢一甩線,就能釣得十幾斤重的大牙鮃,到了秋天,釣的鰻魚吃不了,便曬乾了,柴禾一樣一捆捆堆滿院。
如今這種神話樣的經歷只能在早春捕梭魚的時候,得以體會一二了。潮水一漲,一尺來長,二三兩重的梭魚,眼上還蒙了一層厚翳,隨潮水成群結隊地涌到岸邊來覓食。這時候,須穿一連靴膠皮水褲,在岸灘潮頭站穩了,執一圓鐵環套漁網簡單箍扎的撈笊籬,看準了攢動的魚群一笊下去,少說三五條,多則十餘條,活蹦亂跳的梭魚便成囊中之物了!

靈山島海蜇

桿挑鮐鮁笊撈蜇:夏天來了,碼頭上釣鮐鮁,常常成為海島一處熱鬧的景致。七八月間,擁擁攘攘,被稱為“花棍”的鮐鮁魚苗就蜂擁到了靈山島海域。對初學釣者來說,最能增長其成就感的,非釣鮐鮁莫屬了。這種魚,用飢不擇食來形容它,一點也不過份。只須用一尾小蝦,用小號的魚鉤掛了,竹竿上三尺釣線甩下去,蝦鉤剛一沾水,鮐鮁便來爭食,一抖腕,竹竿一揚,一尾三寸左右的鮐鮁,便搖頭擺尾在半空里了!釣至酣際,只見碼頭上釣桿此起彼落,伴隨陣陣歡呼,一條條鮐鮁便撲楞楞落滿了碼頭。這時候,常須兩人合作,一個甩桿,一個專職掛餌取魚,還要忙個不亦樂乎呢!
“島上發海蜇了!”,隨著這一訊息的快速傳播,遠到城陽黃島,近至膠南各沿海鄉鎮的漁船,便一齊湧向靈山島海域,一時間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蔚為壯觀。海蜇飄忽如傘,看似柔弱,行動起來卻非常靈敏快捷,一有風吹草動,便倏忽潛入水下不見了蹤影,據說這得賴於一種共生的小蝦來為它預警。海上捕蜇,靠的是捕蜇人頭腦的機敏和手法的嫻熟。往往一人手持長柄立於船頭,一人把舵,遠遠瞥見海蜇在水中一露頭,便迅速靠近前去,手中撈笊一翻,入水不偏不倚,方能兜住轉向疾潛欲遁的海蜇。

購物

靈山島蝦仁靈山島蝦仁
島上海產豐富,品質上乘,為青島優質海產種苗基地,其中尤以刺身、皺紋盤鮑海米鱸魚、黑頭魚為優,各漁家均會曬制乾魚、海米等海產,均為新鮮蠣蝦甜曬,無色素、無防腐劑,常年供不應求。靈山島貝殼樓的“旅遊志願服務站”也會根據各時節,為漁民代售特色海產。

實用信息

門票

老虎嘴+背來石通票20元每人。
:單程船費為30.00元,往返為60.00元。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